APP下载

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

2021-11-30周银平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控样品

周银平

(六盘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为了保障环境工作质量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进环境监测技术管理进程,创建完整的管控体系。我国环境监测从污染源监测、环境监测到自动监测,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性发展,相关部门要在技术管理基础上落实更加合理的质量控制机制。

1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要点

1.1 技术内容

第一,采样技术。要想完成环境监测技术方案,就要落实完整的数据采样分析和信息处理,确保技术内容能够满足实际管控标准,并且为后续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例如,水质氨氮测定,利用聚乙烯玻璃瓶,储存加H2SO4,酸化至pH<2,2~5 ℃保存7 d。

第二,测试技术。主要是对采样样品进行集中测试分析,从而了解阶段性区域环境质量和水平的参数,为后续建立完整的纠察机制和管控方案创设良好的平台[1]。

第三,数据处理技术,主要是分析采样样品的基本特性,有效构建完整的信息数据库,从而保证问题解决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搭建完整的环境监测管控平台。

1.2 应用方案

在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工作中,主要是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动态化监测,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包括下面几种。

1.2.1 生物监测技术

近年来,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系统化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将学科和计算机模式融合在一起,能在建立学科互融互通的基础上完善技术流程。其中,生物预警和实用性分析作用较为突出,能够有效引导技术人员明确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质量。

1.2.2 理化技术

主要是将物理手段和化学手段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进行物理分析,并且配合化学手段集中分析污染源,从而建立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监测体系,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2]。在水样前处理时采用过滤、离心、萃取、电渗析、柱层析等物理手段去除杂质或富集待测污染物,在不能满足检测需求时,还需要使用水样中添加掩蔽剂、螯合剂、调节酸碱度等化学手段,充分利用水样中各类物质的理化性质差异对水样进行处理,以满足对某种污染物的检测要求。

1.2.3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环境监测工作融合在一起,能有效完善技术运行效果。其中,无线传感器计算机技术,能够建立更加全面的数据传输模式,保证数据处理中心能在第一时间完成信息的管理和分析。并且,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发挥作用,保证信息汇总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真正发挥动态监测的优势,为环境监测技术的运行创建良好的平台。如烟气CEMS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等实现了环境自动监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很好地融合。

1.2.4 3S技术

3S技术融合了GPS技术、GIS技术以及RS技术等,能够有效建立数据快速获取机制,保证监测流程和完整性都能满足应用标准。例如当前快速发展的无人机环境监测、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等。

2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在明确环境监测技术要点的基础上,要结合技术方案落实更加合理的质量控制机制,从而提升监测效果,打造更加完整的监测监督控制体系,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从采样工序出发,完善运输储存工作环节,提升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和数据报告的完整性,并优化整体性数据监督的管理效果[3]。

2.1 采样分析质量控制方法

因为环境影响因素较多,且环境情况较为复杂,在应用环境监测技术的过程中,要保证采样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创设良好的管理平台,保证范围内数据采样和分析处理工作都能符合监测标准。

一方面,采样工作人员要按照采样管理控制标准落实标准化采样工作,并且维持工序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采样人员在采样过程中,需对被监测方的工艺流程保守秘密,不经被监测方书面允许不得向第三方泄露被监测方的有关技术、业务秘密。与此同时,要建立相应的采样小组,每个组内至少要有2个成员,建立核查机制,保证采样工作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在采样工作中,要保证采样设备和采样质量都能满足质量要求,要在工作结束后进行妥善保管,并且及时进行采样相关过程的记录,从而发挥采样管理工作的优势,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中源头管控体系的完整程度。

2.2 运输和储存质量控制方法

在完善采样工序后,相关部门要积极践行完整的运输监督和储存管控机制,保证实验室化验分析工作能顺利开展。

首先,采样后要保持采样管的直立状态,尤其是运输中不能出现倾斜的情况,并且相邻的采样管要利用软质物体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磕碰造成的损失和污染问题。操作人员要依据标准化处理和工序进行对应工作,从根本上打造更加完整且高效的管控机制,共同维护运输效果,从而为后续进行采样分析提供最有效的样本[4]。

其次,要保证滤膜的清洁,避免出现污染问题,并且在实际取用时要利用镊子等工具,借助专用的清洁袋进行保存处理。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不同的采样样本,要依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避免环境对其产生污染,最大化地维持样品的稳定性。

最后,运输人员在到达实验室后要轻拿轻放,要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运输相应的采样样品,从根本上避免因为碰撞造成的样品损坏问题。

2.3 分析质量控制方法

在应用环境监测技术时,分析过程是最为关键的过程之一。相关技术人员要依据实际情况落实更加完整的分析机制和规划,确保相应的工作都能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有序开展。

第一,在样品到达实验室后,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判定,有些样品只依靠独立实验室就能进行分析和成分检测,而有些样品由于较为复杂,需要几个实验室进行联合操作,此时就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案。(1)独立实验室进行采样分析,最为关键的就是内部质量控制,要按照控制管理规范约束具体的操作行为和采样分析流程,保证监测流程和质量都能满足预期。(2)多个实验室共同作业,要落实标准化管理机制,确保实验室之间建立良好地沟通和协调方案,从而避免中间出现污染问题。除此之外,在交接数据和样品的过程中,关注记录说明,并建立完整的核查机制。

第二,要结合实际情况优选最佳分析方法,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技术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就要在分析工作中进行对比处理,从中选出最有效且最合理的分析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分析工作的综合质量。质量监督员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发现有影响监测工作质量的问题时,有权要求暂停监测工作,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情况较严重或现场无法立即纠正的,要由质量监督员填写《不符合项及纠正措施表》,说明纠正的方法和完成时限。监测人员在未完成纠正前,不得继续类似的监测工作[5]。

2.4 综合质量控制

在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为了全面提升整体的工作水平,要落实完整的质量保障机制,并且维持数据管理效果。只有建立全寿命周期综合监督控制方案,才能避免各个环节出现问题。要整合质量管理要点,从全局出发,完善各个环节的衔接,从而提升质量控制的整体水平。

3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监测技术将向着更加精确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监测分析体系的精确度将向着痕量方向逐渐转型,最大化地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数据分析结果的合理性。除此之外,相应的环境监测设备也向着自动便携式方向转变,在减少操作难度的同时能够打造更加完整的监测控制方案,提升数据分析和信息监督管理的综合效果,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全面进步。

另一方面,环境监测技术也会升级为现场快速分析,能够对污染对象予以综合监测,合理性判定污染物的浓度,有效建立现场分析和控制模式,保证监测整合机制的综合效果。并且,实验室管理系统也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模式,融合自动化技术建立完整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模式,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最大化地提升综合管控和技术分析水平,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落实新格局体系内的环境监测技术。技术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更加适宜的监测机制和方案,从人员控制、综合质量控制等方面落实具体管理工作,以促进环境保护项目的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管控样品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粮油检测实验室样品管理浅析*
施工现场的信息技术与成本管控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完善样品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抽检结果的准确性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环境监测市场化后存在问题分析
实验室样品管理
质检机构样品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