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策略

2021-11-30陈亚婷鄱阳县劳动监察局

品牌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力人力资源经济

文/陈亚婷(鄱阳县劳动监察局)

作为服务大众功能的人力资源市场,在县级城市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上发挥着重要职能,但在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下,人力资源配置以及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导致县级地方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不够充分,对地方经济的促进还有待增强。由此,需要针对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弊端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不断摸索与优化,提高我国人力及劳务市场的职能充分发挥,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激发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主体性,促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县级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配置市场体制实现多层次结合发展

当前我国县级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发生转变,逐渐由传统的以计划为基础、强制性分配,转向以人才需求为核心的市场化配置,实现了人才的自由流动,是新时代下具有发展观与科学观的新型人力资源分配机制。通过地方政府部门建设的公益性质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与社会经营性质的人才市场共同构建成为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尽管现阶段我国人力市场的运营管理标准尚未统一规范,还存在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上还有待提高、城乡资源整合差异大以及信息化程度不高等不足,但当前这种多层次配置的人力资源市场体制已经在逐渐完善发展,不但有效缓解了我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配置中的效率不高矛盾,也为将来大范围区域内管理标准的规范化与统一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政府主导下的人力资源市场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县级人才市场与人力资源仍由政府部门主导,并在人力资源市场运营服务过程中发挥着促进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国县级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不仅能够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保障,还可以为提高地方就业率、引导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服务的规范性与专业性。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市场管理体制也存在一定缺陷,即竞争力与监督管控力度不足,长此以往限制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的自由化、市场化发展,市场的潜力与职能均不能全面发挥出来,阻碍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体制的改革及创新。

(三)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范围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扩大

我国县级城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改革发展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联密切,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转型以及城镇化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与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也得到了深入扩展。从早期的人员招聘、人事代理服务逐渐向着更加专业化、现代化与规范化的层面发展,并在新常态下市场管理服务的功能得到持续创新与完善。

(四)市场管理规范性随之提高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控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强化,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及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指引政策,加快推动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另外,还明确了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责任制度,在法律体系内确立了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地位,切实增强了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与服务职能发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二、县级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矛盾与不足

(一)人力资源分布不均

资源分配不均是我国县级地域中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突出矛盾,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导致经济发达地区与偏远城镇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价值市场发展机制下区域之间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也越来越显著。优质的人力资源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缺少人力资源,发展起来也就面临更多阻力与困难,长此以往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就该问题具体分析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县级区域环境下,人力资往往集中在产业密集且相对发达的特定区域,导致其他区域人力资源不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县级环境内产业发展规划不完善,另一方面体现了县级区域内产业布局上缺乏科学合理性。这种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县级经济的健康平衡发展,不利于经济的全面提升。

(二)追逐短期利益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受限于落后的发展意识与理念,部分县级地区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为了追逐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采取急功近利的行为,导致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尽管近年来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与服务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使得人力资源市场分配不合理,造成一系列影响人力资源就业与分配的负面影响。

(三)劳动力盲目无序性

在当前发达的互联网络信息技术下,人力资源市场化、信息化,促使人们追逐热点自由流动,但缺乏目标性与针对性的人力资源流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涌入一线城市,不但增加了这些城市的就业压力,产生资源冗余,还将造成多方面的社会性问题。热点城市劳动力溢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不足,这种盲目且无序的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也是各地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策略

(一)营造公平自由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宏观环境下,对人力资源市场开展科学引导,以健全完善的制度约束不良竞争,将促使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目标。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就是要通过管控机制来引导市场自由、平等与公平的竞争,维持良好的环境秩序,尤其在人力资源市场管控活动中,要防范市场封锁与人才垄断,杜绝地方保护主义。通过构建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创建健康的人力资源市场新局面,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助力地方经济均衡、稳健发展。

(二)以就业矛盾为切入点,积极转化引导

构建平等有序的人力资源发展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高校持续扩招,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了人力资源市场。尽管高质量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与动力,但也造成了一些社会性问题。如大学生就业率,尤其是女性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容易受到性别轻视,加之部分企业在用人制度上不合规,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矛盾。此时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就要以此作为切入点,规范地方用人企业招聘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引导人力资源均衡分配,一方面保障企业用人需求得到全面满足,另一方面积极消化地方人力资源,并转化为充足的经济发展动力。

(三)构建完善的地方就业服务机制

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于地方经济,尽管具有一定的趋利性,但仍需要扩大财政转移支付与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体现出其公益性质与服务性质,以此来弥补市场经济下的不足。一方面,要将现有的政府属性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进行整合,打造成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统一协调、相互贯通,构建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致力于促进公共就业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方也要立足于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做好供需双方信息的收集、核实与发布,对供需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依照当地用工淡旺季历史数据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最大化的降低用人单位人力成本,为求职者提供匹配度较高的岗位,体现双方在人力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就业服务还要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帮扶就业困难人群,为零就业家庭提供就业援助,发挥出政府引导与推动的主要职能,最大化发挥出地方人力资源的优势。

(四)促进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

首先,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者要加快市场网络平台的构建,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信息化服务质效,让用人单位能够积极拓展招聘渠道,也让求职者能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解决就业问题。其次,完善信息登记机制,对岗位供需双方实行双向信息采集,全方面掌握职位供需情况,有效提高岗位匹配度。再次,规范化平台信息管控,核实供需双方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杜绝虚假岗位信息发布,降低用人企业由于个人信息造假产生的用人成本。最后,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安全性,提高管理等级,防范个人及企业信息泄露,打造一个安全、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数字平台。

四、结语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服务逐渐趋于大众化与均等化,人力资源在多层次整合与流动性越来越频繁,因此打造规范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便成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有关部门必须在当前新常态下就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体制不足与问题开展研究分析,并制定出创新改革的有效方案,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与自由化配置,以此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人力人力资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FESCO好生活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