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地质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重要性思考

2021-11-30王立武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24期
关键词:水文地质矿区勘查

王立武

(承德金润德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北 承德 067000)

近年来环境承受能力越来越差,随着环境的恶化,极端天气不断出现,人类开始着重推进绿色可持续循环发展战略,在发展过程中优先考虑对环境的保护,所以在矿山开采前需要避免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提前了解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实地矿山地质勘查工作,提前针对地质状况制定有效应对措施,通过有效措施提升工程安全系数,发挥水文地质工作作用,促进经济绿色协调循环发展。

1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概述

作为矿山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内容,水文地质勘查对于降低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不利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工作内容来看,水文地质工作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地下水以及与地下水相关的气象水文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各区域的地下水资源性质,从而为岩土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体来说,水文地质勘查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结合矿山地质找到合适的水文地质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矿采资源开采方案,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第二,针对矿产资源开采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予以改善,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面下沉的发生几率;第四,确保矿山地质勘查整个过程的安全性,保证勘查人员的生命安全。

实际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矿山地质勘查工作的整体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尽快完成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任务,才能为矿山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讲,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任务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确定水文参数、明确水文特点、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首先,勘查人员需要结合矿山区域的含水层、隔水层和地下水相关的水文信息确定其参数值,并明确地下水的流向及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断出地下水对周围矿区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其次,确定矿山地质的单元边界,针对该区域水文地质的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获得正确的理论研究成果。最后,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勘查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突发问题的应对工作,主要包括对地下水污染的应对及地质灾害的应对,只有将潜在的安全风险最大限度的消除,才能促进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有效性的显著提升,从而实现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水文地质工作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矿山地质勘查工作中,对水文地质工作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国家安全要求及市场经济形式,矿产企业必须加强对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针对水文地质的勘查工作,组织相关行动小组,通过化验、勘探等一系列措施,对矿区内部结构、矿产资源、矿区实际情况进行勘查,得到有关真实信息,保障后续工作有效推进。水文地质工作其实不仅仅是矿山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基本分支,它是结合以往实践经验,对传统勘查工作进行改造,突破以往勘查瓶颈。水文地质工作可以对矿坑涌水情况进行有效的科学判定,在避免由于错误的判断影响工程安全性及工程进程的同时,避免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合理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未来的水文地质工作中,要在符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利用技术条件的提升,加强对矿区地质状况的综合把握,在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状况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矿山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尤其是在部分含水量较多的矿区,在工程推进过程中结合水文地质工作的作用与重要性更加突出。

2.1 显著提高了矿山地质勘查的精准度

地下水对矿区的影响存在于方方面面,其分布、运动及变化规律等信息都是水文地质工作的研究重点,合理运用对比实验等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提升勘查数据的准确度。其中,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通过对比分析其矿物含量可以有效得出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利用水文地质勘查数据提升矿山地质勘查数据的准确度,进而提升对矿区周围环境判断的准确度[1]。加强对水文地质勘查的投入,分析了解地下水位变动幅度、水质类型、隔水层分布及厚度、排泄条件、水质、腐蚀性、径流等都是水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矿区地质环境情况。地下水是流动的,其运动情况不仅对开采工程的推进有所影响,还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造成阻碍,地下水的酸性较强,腐蚀性较大,地下水的运动将带动矿山结构变化,矿山地质勘查数据结果将会改变,需要水文地质勘查提前对其运动规律进行探测,制定有效安全事故防治工作方案。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地下水的勘查,有效提升矿区资源利用率,减少地下水对勘查结果的影响。

2.2 减少了对矿区勘查的环境污染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是当前发展的中心思想,而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绿色协调发展的效率。虽然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技术要求较高,实际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但是在工程开拓工作阶段,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可以深入勘探地下水情况,针对水文地质的勘查结果,对矿区环境进行全方位有效了解。在开采工程的进行过程中,地质环境将会被改变,期间结合水文地质勘查勘探结果,时刻监测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尽量降低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结合地质情况,对当前工程开的状况进行分析,避免对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降低生态灾难发生的可能性,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出现,比如淹没,坍塌等现象。提前对环境进行勘查,避免后续问题的出现,有效控制涌水量,在降低环境破坏的同时,也能避免人员伤亡等安全问题的出现,同时也能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2]。不仅体现出水文地质勘查在矿山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性,还简化了开采工程的具体流程,提升开采工程效率。

2.3 增加矿区开采的经济效益,实现低投入与高收入的工作目标

对于任何一家矿产企业来说,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都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而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恰好能够满足上述要求,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企业在提升开采工程效率的同时,也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一方面,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推进为企业减少安全隐患,降低投资风险,在市场的支持下,实现经济效益提升。众所周知,地下水对于矿产资源开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只有确保水文地质参数与矿区地质参数一致,才能保证矿产资源开采的顺利实施,从而减少安全风险。因此,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坚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勘查与开采情况,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决策,将水文地质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以此强化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作为矿山地质勘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水文条件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矿产企业能够对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优化和改善,在强化准备工作实效性的同时,也能起到减少投资风险的作用,最终为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矿山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矿山地质勘查工作的推进中制约因素较多,威胁矿产企业工程的安全性,需要矿产企业寻找有效措施,合理规避安全风险,其中安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不到位

矿产企业内部缺乏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的准确认识,没有准确定位矿山地质勘查工作。在勘查工作方面投入力度较小,缺乏对矿山地区状况的精确了解,在企业工程开展中,埋下安全隐患。在企业发生过程中,缺乏技术支持,没有科学数据为依据,在方案的制定与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只能依靠工作人员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得到的数据缺乏准确性。同时,所制定的计划方案也可实行性也较低。而且,由于勘查投入较小,企业只着重于当前的水量和水位,缺乏对地下水动态状况的掌握,忽略了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地下水本身流动性所带来的影响。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和岩体稳定性中都埋下安全隐患,使企业开采工程的危险系数直线上升。

3.2 缺乏对区域范围水文地质水径流特征的勘查

地下水的存储量及流动性都对矿产企业开采工程有重要影响,因为开采矿区主体在地下,所以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径流量,补给量、排泄量等数据信息,都是开采工程顺利推进所需要掌握数据信息。而企业缺乏对齐变化信息的及时掌握,为开采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如果缺乏全面的勘查和分析工作,将无法完全掌握地下水动态数据变化,企业由于缺乏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正确认识,在矿山地质勘察工作中,投入力度较小,无法及时掌握水位变化以及其对开采工程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其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提升[3]。同时,矿产企业缺乏对矿区周围的水文地质情况了解,企业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无法对地质状况进行细致了解,将导致周围地区水文地质变化,对矿区产生影响。此外,矿山地质勘查工作的推进由于开采工程的特殊性,还受到国家政府等外部因素的制约,所以企业缺乏对矿区水文地质的了解。

3.3 缺乏专业的水文地质勘查人员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水文地质勘查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勘查工作的开展效果,对于矿产企业来说,只有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水文地质勘查人才队伍,才能确保勘查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但是,从目前矿产企业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开展的整体情况来看,部分勘查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一些勘查人员并非专业出身,他们只是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开展实际工作,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与学习。此外,还有部分勘查人员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他们并未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这样不仅会降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实效性,而且还会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缺少对先进勘查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勘查技术被应用到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当中,并获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从本质上来说,现代化勘查技术主要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通过远程控制来调整水文地质参数,从而改善人工勘查的整体情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为了减少投资成本,普遍都采用人工勘查的方式,绝大多数企业并未认识到勘查技术的应用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水文地质勘查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也会随之降低,这对提高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是极为不利的。

4 矿山地质勘查中针对水文地质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4.1 加强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视程度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对于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矿产企业必须要突出水文地质工作在矿山地质勘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矿产企业上层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在水文地质勘查的投入力度,所以需要明晰矿产企业上层对水文地质勘察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做出正确决策,加大企业投入力度。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创新突破,对内部员工建立培养、激励制度,促进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良性循环。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规范,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有效提升矿山地质勘察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进而降低开采工程内部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绿色协调发展理念。

4.2 积极引进先进的勘查技术

当前常见的水文地质勘查技术主要有,量测井法、引入γ射线找水法、钻孔电磁波透视仪等。其中,量测井法可以有效掌握含水层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技术与配套设备,可以对不同截面内的含水量有效准确掌握[4]。而运用效率较高的则是引入γ射线找水法,通过引入γ射线找水法可以了解径流位置,提升矿产企业对径流特征的了解程度,有效促进水文地质勘探的效率提升。最深入的先进技术则是利用钻孔电磁波透视仪进行测量,通过设备发送、探测信号,掌握深层岩溶,最深可探测至500m。以上几个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掌握含水量情况、径流情况,还可以对深层岩溶内部状况进行勘探。这些技术的利用,将促进水文地质勘查效率的提升,进而提升开采工程发展及矿产企业效益。所以说,科学技术是促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矿产企业也需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引进先进科技,创新矿山地质勘查技术与水文地质勘查,进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4.3 加强对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监测分析

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性,矿区内地面塌陷、采空区积水事故十分常见,对工程的推进造成极大不良影响。矿产企业必须针对这一情况,加强对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监测分析力度,提升矿山地质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勘查投入的力度。运用受损便电磁勘探、地面物探先进勘探技术,掌握采空区状况,避免积水问题出现。同时,避免由于技术的落后,造成数据误差,错误估计水位、水量、水压等参数,保障数据的准确性,根据数据制定相应的工程实施方案,划分水位警戒线,为矿山开采工程提供安全保障[5]。同时,在开采工程进行中,需要针对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有效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4.4 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勘查专业性

勘查工作中对数据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在勘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操作的规范,避免由于操作缺乏专业性、规范性影响数据结果,埋下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矿产企业必须指定规范性操作制度要求,严格规范工作人员操作流程,适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有效提升开采工程的安全性,为开采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勘查人员的录用门槛,优先选择专业人才。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加强与高校、政府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使高校专业人才能够积极涌入专业领域当中,从而更好地满足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需要。第二,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人员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帮助勘查人员掌握专业的勘查技术和方法,以此强化勘查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勘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引导他们树立先进的工作理念,将与时俱进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促进勘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企业还需要建立系统的考核体系,定期对勘查人员进行考核,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勘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规范勘查流程提供制度保障。

5 结语

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为当前开采工程安全系数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对于相关企业来说,只有切实突出水文地质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重要地位,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为此,相关企业务必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正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优化水文地质工作体系,争取在落实有效性工作要求的同时,也能为矿山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获得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水文地质矿区勘查
美准备将矿区转变为清洁能源中心
煤炭矿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估测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陕西咸阳旬西矿区总体规划获陕西省发改委批复
土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及应对措施
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
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