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运作管理》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2021-11-30师圣媛杨明霜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1期

师圣媛,王 林,杨明霜

(海口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生产运作管理》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选课程,是对生产运作进行全程序管理,以制造业生产为研究视角,探索资源、时间、人员等各项管理的方法。在本科教学体系中,《生产运作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应用型技能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要求高校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引进符合企业实际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开展各类实验实训项目,以期全面提升学生应用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践能力,达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1.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的基础思路

1.1 构建实验实训教学平台

在实验实训教学体系规划时,应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完成系统建设,保障各项教学资源存储的完整性,为实验实训项目运作奠定基础条件。以B/S模式作为《生产运作管理》教学管理体系的网络构建结构,便于教学管理人员对实验实训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提升教学资源更新与修正的有效性,以期为学生营建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此种教学管理平台应用具有一定简便性,能够在浏览器页面,完成课程资源与网页的连接,形成高效数据交互。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完成了各项先进性技术的整合,在互联网环境中,有序开展了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管理,以此保障师生对实验实训资源的查看与上传,便于实验实训活动有序运作[1]。

1.2 系统层级划分方式

系统结构共有三个层级:一级用户为院校实验实训资源的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人员,他们为实验实训项目有序运作,提供实验资源、实验器具、教学设计等支持。二级用户为实验实训活动的师生,在系统中进行实验教学交流,完成应用型教学技能培养工作。三级系统用于存储实验实训的教学资源,保障资源完整性,提升系统构建的合理性。

2.设计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的角色

2.1 教学管理人员角色

教学管理人员角色,作为实验实训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统筹规划人员,在教学平台中具有较大权限,能够在规划教学体系的同时,同步完善教学平台的各项内容,借助教学平台跟进教学计划。此角色在设计时,角色责任与功能设计方案为:保障教学平台运行的顺畅性、实验资料的安全性;阶段性对各类实验实训课程进行测定,保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品质;每周课程结束时,检查各师生在教学平台权限的变化情况,如若发现权限有篡改表现,及时进行权限修正。比如,在学生对实验实训任务拥有数据篡改权限时,应及时修正学生角色的权限,保障实验实训活动的进展顺利。

2.2 教师角色

教师是实践活动的主导人员,其角色责任设计方案为:对实验实训课程进行多次验证,保障实验实训课程进展的顺利;在教学平台中,对学生进行实验实训作业通知、实验实训学习资料上传、课表信息调取、实验实训时间设计、在线为学生实验问题进行答疑等。教师角色,在教学期间,保障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理解,同时借助教学平台,有效开发学生实践管理能力,使其在制造业实际生产运作期间,能够妥善解决生产问题,具备较强的生产运作管理技能,达成课程教学目标[2]。

2.3 学生角色

学生作为实验实训活动的主体角色,角色设计方案为:在教学平台中进行各项实验实训学习,保障学习品质;在教学平台中能够结合课表信息,完成课程预习、开展实验作业、进行实验内容回顾、总结实验实训心得;对已完成的实验实训活动,学生能够查询实验信息、下载相关资料。

2.4 实验室管理人员角色

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实验器具、实验资源的管理人员,同时对课程实验实训项目的运作、管理,具有一定专业性,能够保障实验实训课程进展顺利,维护实验实训教学资源的品质,从实验教学、资产价值两个方面,开展专业的管理工作。此角色设计,能够为学生营建优质的实验实训活动,便于培养学生实践管理能力。同时,保障院校资产管理品质,减少教学资源浪费[3]。

3.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的教学功能

实验实训活动是《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便于学生对制造业生产管理过程,形成较高的管理意识,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系统平台时,保障实验实训内容的全面性,以期从多个视角,全面培养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保障课程教学效果,发挥软件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在教学平台助力下,学生进行实验实训活动时,能够在网络空间进行实验打卡。学生实验实训完成时,对学生的实验实训结果等资料,将会通过系统直接发送给教师,便于教师查看学生实验实训效果。师生对于实验实训内容进行在线交流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实验实训项目设计的具体表现

4.1 学习曲线实验设计

4.1.1 学习曲线实验教学目标

学习曲线,是在生产实践人员日常工作、学习积累基础上,总结形成的生产特征函数。学习曲线在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能够合理完成生产成本规划、优化生产作业运作方式、提升人资劳动价值、保障生产品质。在学生实验实训体系中,融合学习曲线实验,能够增强学生特征函数的管理应用能力,使其人事管理、生产运作能力获得提升。

4.1.2 学习曲线实验构建方法

在构建学习曲线实验实训体系中,可从生产品质优化、生产方案等视角,开展实验实训设计。

一是生产品质优化实验实训设计。生产品质优化,取决于生产实践人员对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关联于生产实践人员的行为能力,比如生产技能学习能力、生产运作探索能力等[4]。

在实验实训设计期间,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同生产任务的重复操作,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

在学生对生产活动形成基础认知的情况下,为学生引入经验积累函数,即函数中,q(s)、x(s)表示在t时刻的生产品质、生产数量。Z(t)表示在t时刻的生产收益,以Z(t)最大值为优化方向,以期获取最优的生产品质q(s)、生产数量x(s)结果。借助经验积累函数,助力学生认知“学习曲线”的用法与功能,形成优质的生产管理意识。同时,借助生产活动,让学生实验应用经验积累函数,达成实验实训目标[3]。

实验实训作业布置。让学生自主研究废品控制的品质优化方法,对于品质升级函数进行实践与探索,将实验总结以报告形式提交。借助实验实训作业形式,助力学生深入探索生产品质优化的管理方法,全面完成“学习曲线”的实验实训学习任务[5]。

二是生产方案实验实训设计。在生产方案中,包括生产规划、生产物资管理、生产人员能力培养等。

生产计划决策能力的实验实训设计。此实验实训项目设计时,以劳动资源作为学习曲线的构建条件,在原有生产方案中,结合生产效率的运作情况,建立各类学习率对应的生产方案,从生产能力分配、收支数据分析、定价决策等视角,对学生开展实验实训设计,便于学生形成生产计划决策能力,保障其定价决策的合理性。

生产效率与生产能力关系的实验实训设计。在此项目设计时,为学生引入人为劳动、生产技术、生产管理三个条件视角,使学生认知三个条件对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生产效率变化时,生产人员的工作能效发生的变化。借助实际生产运作,促使学生在管理活动中,充分考量学习曲线形成的影响,使其逐渐形成优秀的生产管理能力,达成实验实训运作教学目标[6]。

4.2 动作优化实验设计

以A零件生产为视角,探索生产动作优化的方法。生产动作优化的实验实训设计,共计六个阶段:

一是让学生熟悉A零件的组成成分、生产过程。

二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生产仿真模拟,以期确定生产流程中的缺陷问题。此实验过程,包括记录生产方式、测定每个生产环境的时间消耗情况,结合生产工艺,规划优质生产方案。

三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于优质生产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在教学平台虚幻环境下,进行仿真生产。

四是对于优化生产方案的仿真生产过程,仔细辨别每个生产动作的合理性,再次进行角度、时间等动作的调试,形成精细化生产方案,提升生产动作优化效果。

五是对于优化后生产动作,进行生产评价,确定产品的生产品质,验证动作优化方案的可操作性。

六是总结生产优化方案,对于动态优化提出实验见解,让学生轮流表达,以现场答辩的形式,巩固课程学习内容。

动作优化实验,并总结实训的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对零件生产形成较高的品质控制意识,正确认知生产动作优化方法[7]。

4.3 工艺路线优化实验设计

在进行零件加工路线优化实验设计时,应分别从零件特征、生产目标函数、生产约束条件、工艺路线调整为视角,逐一完成实验实践活动设计,塑造学生优秀的生产优化意识,保障零件生产工艺路线优化效果。

零件特征:主特征,是指对零件整体构造描述的拓扑特征,有平面、圆孔等类别。辅助特征为零件的部分特点,或者对主结构具有辅助修饰功能的,比如倒角。让学生认知零件特征,能够使学生对零件成品、使用功能形成基础认识。

Yang:My master,we haven’t cooked for several days because of the big snowfall.

生产目标函数:建立零件生产目标函数时,需要考虑包括加工方法、生产所用资源、加工时间等因素。

生产约束条件:生产次序、生产原料,作为生产品质的约束条件,关乎着零件生产品质、生产成本。

工艺路线调整:使用蚁群最优匹配方法,获取工艺的优化,提升生产效率,保障生产最优状态。

在开展工艺最优路线确定的实验实训活动时,可设定“齿轮轴”的零件生产项目,让学生学习零件特征后,依据材料性能、生产精度标准等内容,精准获取每个生产环节的装夹点位。

4.4 品质监管实验设计

实验实训方法:对批量生产零件,开展抽样品质检测,测定结果判定生产品质,对零件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

实验实训目标:让学生认知零件抽检的方法与理论;使学生在抽检零件生产品质时,能够准确操作测定仪器;测定完成时,引导学生判断生产品质。

实验实训过程:以输出轴为检测零件,在检测时矫正千分尺、游标卡尺测定器具的刻度精准性;抽样检测输出轴的成品外径大小;对所测数据进行判断;撰写实验报告[8]。

4.5 生产计划实验设计

实验实训内容:在实验前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新建账套、用户注册等,使学生熟练操作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继而在企业资源计划软件中,新建企业档案;添加产品物料清单(BOM);根据生产计划方案的要求对方案进行生产运行;添加零件生产计划内容,运行用料需求清单。

实验实训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其能够认知各模块间内在关系;针对生产数据设计与运作,形成基础认知;让学生学会在“企业资源计划软件”中完成新账套建立,设定生产路线;使学生明确物料清单与生产方案、生产订单之间的内在关联。

实验实训总结:让学生自主总结实验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并进行实验总结[5]。比如,在运行物料清单时,发现运行失效,经教师指导,确定生产账套中,未完成生产时间设计,在完成设计后,生产计划运行成功。

4.6 成本优化实验设计

成本优化时,应保持较强的竞争意识、成本经济、资金有效使用、风险回避四个理念。

实验实训设计:让学生对于原有生产计划进行改进的同时,考量可节省的成本,提升资金利用率;给予学生固定资金数量,让学生规划生产方案,从学生选择经济收益较高、生产风险性小、生产成品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生产方案,作为实验实训的成本控制最优方案[9]。

实验实训目标:此项实验项目,旨在塑造学生成本控制意识,使学生能够减少生产资源浪费,保障生产品质的同时,创造生产效益。

4.7 综合实验设计

实验实训目标:让学生能够对生产产品进行性能分析、功能确定;对产品构造完成分解;熟练掌握产品的生产流程;学习生产活动中的工艺理论,尝试在生产运作期间,获取高效生产的方法;结合各类生产工艺,确定生产约束条件,在控制生产风险的情况下,有序完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优化。

实验实训规划:学习测量效应的方法,熟练应用学习曲线;在各项生产工艺中,给出动作优化建议;在确定产品生产功能的条件下,完成产品拆分,获取最优生产工艺路线;多种产品混合生产的合理规划,确定生产流程,编制生产时间表,保障生产任务有序完成[10]。

实验实训考评:在学生个人、学生小组完成综合实验时,撰写电子版实验总结;现场问题解答评分+实验报告分数,作为学生综合实验成绩;同时考察学生对本课程日常上课出勤情况,实验分析准确性等内容,保障实验成绩的客观性[11]。

5.结语

综上所述,规划完善实验实训体系,能够提升《生产运作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保障学生具备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在实验实训体系构建规划期间,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实验实训构建虚拟环境,在各类角色设计的作用下,统筹分配教学任务,保障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于专业课中的核心课程,认真开展实验实训设计,以期深入挖掘学生生产运作管理能力,缓解实践教学压力,保障实践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