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治疗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1-11-30史玉

今日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脑性脑瘫痉挛

史玉

(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530001)

脑性瘫痪目前临床上没有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物。通过早期加强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障碍及智力发育,对缓解患儿的症状有极大地帮助,有利于更好地促使患儿运动功能恢复,其他各项功能提高,降低致残率。

1 运动疗法(PT)

运动疗法主要是徒手或者借助医疗器械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纠正患儿异常的姿势和发育落后,能够促使患儿由被动训练转变为主动康复,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地推广与应用。

1.1 Vojta 法Vojta 法是针对患儿身体特定部位给予一定的压迫和刺激,诱导反射性移动的一种新型疗法[1]。其基本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对躯干和四肢的诱发带进行刺激以激发屈曲运动,从而促进翻身、爬行及其他特定功能。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的患儿需要早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促使患儿能够在早期得到功能恢复,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异常姿势。

1.2 Bobath 疗法Bobath 疗法是目前脑瘫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 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 经过多年康复治疗实践所提出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用于对小儿脑瘫与成人偏瘫的测评和治疗,这种技术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最常用的训练方法有Bobath 球上俯卧位促通头部抗重力伸展、Bobath 球上促通翻身运动、促通立位和行走训练等,在这些功能训练下能够促使形成补偿性的神经通道,从而产生具有规则性的神经冲动,达到患儿大脑功能代偿的作用,促使大脑结构修复,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得以广泛的推广的与应用[2]。Bobath 技术与其他方式联合治疗脑瘫,在降低患儿肌肉张力,减轻患儿痉挛症状方面改善效果明显,能够进一步增强化患儿的运动功能,为后期行走功能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目前非常适合用于1 个月~3 岁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疗法。在鲍劲松[3]研究中,同样采用Bobath 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儿粗大和精细化运动功能的恢复,促使神经正常发育,改善预后。

1.3 上田疗法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对肌痉挛起到缓解的作用,同时对异常姿势进行抑制,预防关节痉挛变形的发生,其对于恢复小儿的运动功能,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因此备受关注。其操作手法包括以下几种:其一为颈部法(N 法),协助患儿保持正确的体位,保持颜面朝向易回旋的方向,颈部回旋到最大位置停止。其二为肩、骨盆法(SP 法),同样协助患儿保持正确体位,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由两人相配合,从而使患儿的身体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旋,并持续3 分钟。其三为直胛带法(SG 法),协助患儿保持正确的体位,充分内旋肩关节,此种情形下,肩胛骨内侧缘会在体表面浮出,肩胛回缩。其四为上肢及下肢法(UE、LE),使上肢及下肢屈肌与伸肌过度紧张,上下肢异常姿势位及变形得以矫正。

2 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由匈牙利Andress Peto 教授在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创立,是一种针对脑瘫患儿的教育性治疗技术。实施方式主要是先根据患儿年龄、体能、智力水平进行分组,然后将同等功能水平、相近年龄的患儿组成一组,每组8~10 例,以小组形式开展,全程家长参与。由贯通式专业团队(1 名幼教老师,3 名康复治疗师)制定小组训练主题、习作程序:所有课程围绕同一个主题编写课堂教案,主题贯穿在所有学习活动中,每个活动教案的设计包括知、行、意的内容,课堂主题互相呼应。治疗过程中注重给患儿制造机会,善用诱发性环境、教具引起患儿的注意,激发学习动机,使其建立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该疗法本着教育的理念,对尚未学会运动技巧的儿童进行辅助,通过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掌握。

3 早期康复护理

主要方式包括肢体训练、知觉训练和认知训练。肢体训练: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自身病情发展的状况来制定针对性强的肢体训练计划,要对患儿展开一些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减小患儿出现肌肉痉挛的可能。知觉训练:使用不同的物体对患儿体表进行刺激,如温热湿毛巾、温水袋、冰块等不同的温热以及冷物体对患儿皮肤进行刺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避免患儿皮肤发生烫伤、冻伤,在这个训练中促使患儿能够逐渐分辨身体不同位置对不同物体的不同感觉。认知训练:采用语言等引导的方式让患儿加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理解相对概念,了解不同事物的特点和区别。

4 特色中医疗法

4.1 中药内服以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同时重视标本兼治。治疗原则:补益肝肾及醒脑开窍。相关文献中,有学者采用补肾祛痰开窍方进行中药内服治疗,药方主要包括:菟丝子、紫河车、石莒蒲、鹿角胶、全蝎、升麻、益智仁、熟地黄、醋龟甲、制远志。通过有效的治疗,患儿的智力水平得到了改善,同时在该药方中加减孔圣枕中丹,与以上药方联合使用,可充分发挥祛痰开窍的功能和效果,提升患儿的运动能力。

4.2 针灸治疗针灸属于中医学中的一种外治方式,对脑瘫患儿疾病的恢复也有极大地促进作用。针灸主要用毫针刺入在脑瘫患儿相应的穴位上,包括头部、四肢、身体各个穴位等。在汪杨[4]研究中,针灸能够显著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健康发育,改善患儿粗大的运动功能。在徐亭亭[5]研究中,针灸在脑性瘫痪患儿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进一步提升患儿的智力及运动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促使患儿病情恢复;在汪杨[6]研究中同样表明,针灸治疗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智力发育,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4.3 推拿治疗推拿手法主要对患儿体表特定的部位进行按摩,推拿的手法主要包括推法、捏法、揉法、拿法、搓法等。第一种按摩穴位:对于肌肉痉挛的患儿,可以先用手轻轻按摩自己的关节,随着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大患儿的耐受力度,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第二种捏脊法:对于腰肌无力患儿而言,需要每天操作4-6 遍。第三种选择节段性按摩法:以患侧手1 肩、下肢的按摩为主的肢体按摩。治疗顺序为推摩法、移动法;推摩法、钻法;推摩法、锯法;推摩法、牵拉法、振颤法。治疗3-5次以有发热感,而无痛感为度。推拿手法主要作用为疏经通络、滑利关节、活血化瘀。在王新荣[7]研究中,采用推拿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痉挛症状,提高综合运动功能,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5 手术治疗

运用传统方法治疗脑瘫,并不能将痉挛有效解除,并且远期疗效也不明确,所以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就是使痉挛得以缓解,并对因痉挛所导致的关节变形进行矫正。治疗方案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以及术后康复治疗。选择性肌皮神经及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术,作为康复治疗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使脑瘫患儿上肢肘腕痉挛的状态得到有效的改善,进而对肢体部分挛缩畸形进行纠正,促使患儿的残疾障碍程度降低,提升患儿的生活品质。

6 药物与康复训练

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常使用的药物包括:脑神经营养药、活血药及肌肉松弛药,以上药物可对有效改善脑细胞代谢。相关研究报道表明,注射A 型肉毒素与康复训练相结合,能使患儿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对痉挛症状进行缓解及遏制[8]。对于伴有肌紧张的脑瘫患儿来说,可在基本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黄豆床垫,并间断配合舒乐安定口服,可起到缓解小儿脑瘫肌紧张的作用,使易惹怒程度得以降低,提升康复治疗的效果。

7 家庭护理

指导家长和患儿开展日常生活训练,根据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实际发育水平、巴氏指数得分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针对性地指导患儿开展穿脱衣服、洗漱等各种家庭训练,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9-10]。通过定期采用举办培训班的方式来加强对患儿的照看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照看者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服务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脑瘫患儿的日常护理内容,物理治疗方法以及语言训练和认知训练,同时还可以指导陪护者正确使用矫形器以及辅助用具。培训结束后,根据患儿个体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家庭康复训练计划,并定期随访监督照料者确保其可以按照计划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以此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治疗是根据脑性瘫痪患儿的年龄、发育阶段、障碍类型等方面灵活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叠加使用的综合性治疗方案,是目前治疗脑性瘫痪的一种备受认可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强应用有效性,可以更好地促进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提高其语言、认知和适应性,促使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脑性脑瘫痉挛
康复训练联合口腔游戏在脑性瘫痪流涎患儿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