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疫情视角下思想政治元素融入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路径研究

2021-11-30吴贝贝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息源疫情信息

唐 凤, 吴贝贝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图书馆,上海201209)

0 引言

信息疫情(information epidemic)是指大量有效和无效信息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通信技术迅速传播和放大的现象[1]。虽然这个词最初出现在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但在2020年之前,它在科学文献中使用得并不多。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爆发以来,有关疫情信息的生产和消费迅速而显著地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强调信息技术对公共卫生、公共行动、社会凝聚力和全球政治格局构成了一定的影响[2]。信息时代的信息产生的规模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各种形式的虚假信息每天也都在出现,对于如何最好地分类所遇到的虚假信息类型,全球学者还未达成共识。信息失真造成了信息接受者之间的混淆,特别是在可靠信息源的识别方面,甄别虚假信息以及错误信息等。在当前的疫情爆发中,负面信息偏见(造成“灾难性思维”)和正面信息偏见(造成“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是信息疫情造成的后果和风险之一[2]。在信息疫情中,信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信息素养是指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它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众媒体的广泛应用,在疫情期间信息传播呈现新特点,大量信息的涌出、发酵极具迷惑性,部分人群无法甄别,最终导致“信息疫情”产生[4]。为了降低信息疫情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提高公民的信息素养能力。而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该课程在信息疫情防控期间变得尤为重要。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在讲授信息检索、专业知识,培养信息素养、提高文献检索能力的同时,还有塑造学生价值观的责任。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贯穿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由于信息疫情与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息息相关”,将信息疫情作为切入点挖掘课程思想政治元素,不仅能让所挖掘的思想政治元素完美契合到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中,还能提高学生重视信息检索获得文献的价值判断意识,避免引述不实信息、无效信息、学术不端文章以及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所倾向的文献。

1 挖掘信息疫情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元素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突袭华夏大地,这场巨大的灾难以及举国抗击疫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门思想政治课。深入挖掘这场战疫背后的思想政治元素,把当前信息疫情中涌现出来的信息道德、爱国爱党、国家安全、信息伦理、家国担当、无私奉献精神等思想政治元素提炼出来,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

1.1 信息道德教育元素

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目的是促使他们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从而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

由于COVID-19传染病的原因,公民之间只能通过网络、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聊天应用程序、电视、广播和其他沟通渠道进行信息传递,这种互联网下通过相互关联的方式传播和消费信息,使得疫情信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传播得更远、更快。因此,信息疫情下,亟待提高公民的信息道德水平,信息道德的高低映射出信息疫情爆发的舆情程度。

引导大学生在信息疫情中防护自己健康安全的同时,应该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尤其是对自己信息行为负责。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避免陷入信息疫情的漩涡中。明确大学生应该有义务、有责任承担起传递可靠、权威、真实信息的守卫者角色,避免分享未经核实的信息,避免造成社会的恐慌,自觉并带动他人坚决抵制谣言,对各类信息不盲从,不信谣、不传谣,坚持科学精神,分析研判、独立思考。

1.2 爱国爱党教育元素

将战疫故事融入到文献检索课程的专业教学中,包括疫情下的爱国爱党、大国情怀、家国担当、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精神等元素的提炼,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立志献身祖国的远大理想,让学生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随着信息疫情的爆发,民众无法有效获得真实信息甚至获取到许多不良的虚假信息[4]。自COVID-19爆发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果断措施,制定一系列抗击疫情的指导方针。信息疫情爆发期间政府各级部门不仅做到决策和疫情信息公开透明,而且尽全力打压不实言论和控制舆情,大大提高了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疫情,涌现许多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以及志愿者。在国家的每次重大危机前面,党员永远冲在最前线是普遍的现象。随后疫情开始遍布全球,国外疫情至今都未见削弱的趋势,而我国则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防控,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决策果断、高效有序,而不少欧美国家则应对迟缓、措手不及。巨大差别的根源就在于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从一开始就有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现了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

1.3 国家安全教育元素

听从党和国家的指挥,把国家和社会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社会责任感和同胞情谊。

例如,信息疫情造成社会大面积的恐慌,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给国家和社会以及公民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部分地区出现超市食品哄购和囤货现象;发烧公民聚集在医院造成大量的交叉感染,造成医院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疫情防护期间,部分公民为了自身的利益妨碍公务人员执法现象;少数肺炎感染者隐瞒病情给社会以及他人带来感染风险等。

倡导学生遵守社会管理规定,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尽一份力,尽量不给国家以及他人增添麻烦,坚决抵制妨碍和威胁社会安全的不正当行为,拥护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度过难关。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标准,做一个合格守法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坚决抵制威胁国家及社会安全的不正当行为。

1.4 信息法律教育元素

信息疫情中“疫情”也暗示了其发散过程中的危害性,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覆盖面广,公众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在分享疫情信息的过程存在着重大潜在的风险,公民应该遵守一定的法律与道德准则,避免扩散谣言引起社会恐慌。信息安全所带来的重大问题主要是信息犯罪。

信息犯罪是以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为犯罪手段实施的犯罪,主要包括妨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络信息犯罪,此类犯罪利用网络信息功能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企图破坏社会稳定,甚至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等[5]。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编造”、“散布”和“传播”虚假信息[5]。分享未经核实的信息,不仅不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还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引导学生查证信息来源、核实信息内容、寻找支撑依据、判断信息真伪。加强道德建设,对控制信息犯罪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1.5 职业道德精神元素

信息疫情下,社会中负面问题更加凸显,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大减弱,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干扰政府做出科学决策,提高社会治理难度。为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逐渐稳定下来,无数个无私奉献的中国人走在了最前线,他们是中国精神的真实写照。

新冠疫情期间,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医务人员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奋力搏击;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合力攻关,力图早日攻克病毒的关隘;新闻记者忠于职守,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报道新冠疫情和无数感人的事迹;志愿者敢于奉献、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默默付出,积极响应和配合政府的号召,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等。无数个中国人坚守自己的岗位保家卫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体现了其崇高的职业操守。

2 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文献检索课程的路径

本文重点从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标、章节设计、检索结果3个方面加以展开论述,尝试提出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路径。思想政治元素不可能体现在所有的教学章节中,经过系统梳理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知识点,重点从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源与识别、信息检索与处理、信息伦理与安全4个教学章节入手,探讨如何把信息疫情下的思想政治元素嵌入教学过程中。

2.1 教学目标

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素质类课程,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学术文献、网络信息检索技能的培养及学术论文写作技巧、规范,还包括信息伦理道德及信息法律法规等,涵盖了信息知识、检索技能实践、人文素养教育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内容。

将信息疫情中的信息鱼龙混杂、快速传播、真伪交织和严重过载的特点,以及干扰人们信息判断和价值认知,容易让人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6],引起恐慌和混乱等系列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嵌入到教学目标中,提高信息检索获得文献的价值判断意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信息疫情下,主要从以下3个层次将思想政治元素嵌入课程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结合信息疫情及信息疫情效应,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素养相关的概念、原理、方法等。②能力目标:采用情景案例教学,设计信息疫情下的检索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信息发现、获取、分析、评价及利用等技能,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价值判断意识;通过掌握信息能力,进一步延伸至解决信息疫情所带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③情感目标:引入信息疫情爆发以来的典型事件,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学生识别疫情下可信赖的信息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引用正确可靠的信息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修养。

2.2 检索结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授学生检索信息的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重视检索结果是否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避免引用不恰当的信息源。

在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方面,在信息源与识别环节,引导学生选取信息疫情下权威、健康、合法的信息源;在信息检索与处理环节,普及信息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指导学生通过正规渠道合理合法地获取信息;在信息伦理与安全环节,明确信息活动的权利和义务,指出常见的信息泄露行为及防治措施,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信息,自觉抵制虚假信息;指导学生了解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及引用规范,了解学术法律法规,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7]。

在能力目标方面,设计信息疫情下的检索案例,学生完成检索任务后,利用检索结果分析、评价,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加强学生的检索技能。例如制作互联网有关疫情的搜索关键词图谱,要求学生通过对检索结果分析和评价,完成PPT制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抗击疫情背后故事的理解和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制作的PPT和撰写的感悟作为检验学生思想政治效果的客观依据[8]。

2.3 教学章节

对于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打破目前侧重技术要点的知识框架,重新规划和设计知识要素,挖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联系,聚焦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9]。本文主要从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源与识别、信息检索与处理、信息伦理与安全4个教学章节入手,借助COVID-19中的各类素材和案例,结合实时信息疫情把思政元素嵌入教学过程中。

2.3.1 从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章节融入

信息疫情下,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海量的信息必然包含大量的虚假信息,这就与流行病疯狂肆虐的现象很类似,使得人们在需要的时候很难找到可靠的信息来源[4]。在疫情期间,人们需要准确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降低自己、家人和社区感染的风险。关于疫情的谣言四起出现网络舆情,不断涌现的虚假信息造成了群众恐慌心理,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出现各种辟谣平台。这种疫情变成舆情的现象,既与我国的网络信息管理有关,更与公众的信息道德教育息息相关[1]。

信息道德教育内容嵌入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教学环节。信息疫情下,信息道德具体包括很多内容,如尊重个人隐私、抑制虚假信息、禁止虚假信息传播、维护信息安全等。明确信息活动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遵循相关的法律规范。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疫情期间铺天盖地的疫情谣言,教学生如何甄别和打击虚假信息;严禁散播谣言造成社会恐慌;如何缓解信息疫情下心理恐慌;如何寻找和采取合理的健康信息决策来进行防护等。

2.3.2 从信息源与识别章节中融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嵌入信息道德、实事求是、职业道德素质、诚实守信的精神等教育思政元素。从疫情初期的恐慌心理、正确对待疫情过程中的虚假信息和谣言的角度,引导学生正视心理的焦虑,克服恐慌心理;对各类信息不盲从,不信谣、不传谣,坚持科学精神,分析研判、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源的概念以及如何识别和查找信息源;了解权威信息源和虚假信息源的特征;学会甄别虚假信息等。

例如,通过结合热点虚假新闻讲解由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ACRL)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疫情期间有专家出来辟谣指出双黄连口服液只能在特定的环境才有可能会抑制病毒,但是还缺少大量的临床实验,所以说它并没有相应的科学证据显示能够预防COVID-19病毒的感染。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有人夸大了专家的科研结果,也造成了很多群众误解,大量群众顶着被感染的风险去抢购双黄连口服液,这种哄抢的现象极其不利于疫情的控制。

进一步指出“权威信息具有构建性与情境性”,所谓的构建性以及情境性是指信息都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一旦离开了特定条件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即对信息内容准确性的评估应结合相关群体和相应场景。信息的产生、处理、利用、传播等过程中会受到人为的修改或者偏差,这些都可能会导致真实信息的失真,传播环节越多越复杂可能造成真实性流失的越多。

结合当下虚假新闻和具体情境,让学生意识到谣言的信息源一般是不具备权威性和可靠性的,强调疫情信息的源头是否具备医学学科背景是判断信息真实的重要参考依据。医学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更高标准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科研机构、医学期刊等公开发表的观点相对来说比较权威。对待自媒体的信息一定要谨慎,转发更需要谨慎,一定要寻求专家或者老师的意见。如果求证的结果是假的,那么要及时采取各种辟谣的方式,在朋友圈提醒并说明求证来源,借以增强权威性和负责性;也可以通过有关方式,向腾讯等运营商或者政府部门进行举报。

2.3.3 从信息检索与处理章节中融入

把爱党爱国教育、民族团结、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精神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信息检索与处理教学环节中。例如,通过检索工具查询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COVID-19疫情最新的实时数据,引导学生用数据来描述世界COVID-19疫情的演变过程。对比之下看到中国疫情防控的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优势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缺陷在疫情防控面前也形成了鲜明对比。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在了解国内外疫情发展的过程中,课堂中剖析产生巨大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在过程中融入思政要素概念。通过国内外疫情防控结果数据对比分析,学生真切感受了国家的强大,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培养立志献身祖国的远大理想,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3.4 从信息伦理与安全章节中融入

信息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也称为信息伦理[10]。关于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与法规方面的教学,可以巧妙地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把国家安全教育、信息法律与法规教育、信息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信息伦理与安全中。明确大学生应该自觉遵守信息伦理道德规范,提高自身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疫情下信息伦理与法规的概念以及内涵,自觉维护网络信息环境,加强自身网络安全意识[11]。

例如,针对最热门的舆情话题言论,判断真伪,驳斥谣言,为学生解除困惑,教学生注意分辨信息来源,避免陷入骗局或虚假广告。教导学生如何在黑色文献、灰色文献查找中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如何防范商业机密泄露、防范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

3 结 论

课程思政设计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找准契合点,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因势利导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本文围绕COVID-19下的信息疫情防控话题,挖掘信息疫情下的思想政治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专业知识应对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管理。通过疫情素材较好地体现了专业案例实践与思想政治内容有机结合,有效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学全过程。

提高学生重视信息检索获得文献的价值判断意识,避免引述不实信息、无效信息、学术不端文章、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文献。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选取权威、健康、合法的信息源;普及信息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指导学生通过正规渠道合理合法地获取信息;明确信息活动的权利和义务,指出常见的信息泄露行为及防治措施;指导学生了解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及引用规范,了解学术法律法规,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信息源疫情信息
战疫情
睡眠者效应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舞蹈资源管理系统对档案管理和舞蹈教学的作用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开展配网快速复电的有效措施
美国智库对华军事研究的信息源分析——以兰德公司2000~2013年报告的引文分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