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1-11-30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吴学莹

青年心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小学生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 吴学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品德和个性。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教育科目之一,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性很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去,一方面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既可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又可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发展提供长期帮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对于小学生而言,对其进行思维定性以及培养良好习惯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含有较多的培养习惯与品行的内容,如勤奋刻苦、乐于助人、文明礼貌、谦虚礼让、孝敬父母等。如果将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将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思想品德。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古诗、谚语、歇后语等内容,都需要小学生们进行学习。通过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能使学生们对古诗、谚语、歇后语等有丰富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升语文素养。汉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认识我国文化的主要途径,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当中,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促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目前有不少小学生单一推崇西方文化,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不深。因此培养小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熟悉语文知识,能使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形成。经过教学实践发现,举办趣味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提升,如举办诗词朗诵比赛、组建语文学习兴趣小组等。

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文化知识,而且通过多元化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教室内回荡着琅琅书声,营造出浓厚的知识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经过这种训练,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教师更顺利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涵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

教育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较低,使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将小学语文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结合起来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在心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都发育不完全的成长时期,在成长时期接受的教育以及认识的道理,会在未来思维认知的成长发育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小学阶段学习能力强,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能使小学生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性,促进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产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使之具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怀,埋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因此,将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渗透,是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难点

(一)教师思想认知落后

在小学课程阶段,教师起着教学主导作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向方法主要受教师课程教学内容的影响。然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关系还没有清晰的认知,并且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向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得两者脱节。另外是个别教师对于两者融合的积极性不强,弱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发展仍然不全面,导致部分教师仍以应试教育方式为中心,不考虑因材施教,仅利用填鸭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发挥不理想,进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够有效渗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思维模式固定僵化,教师仅单一地教授知识,不在乎学生的学习理解程度和知识接受程度,使得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发挥。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或与之相联系的知识点时,教师的授课内容也仅局限在书本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程度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语文教学进行文化渗透

随着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逐渐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并且内容简单基础,适合小学生学习理解,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也需要充分备课,了解课文中出现的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挖掘其中的文化意义,以便在教学指导中,向学生全面展示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能够有意愿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具体操作方式以《弟子规》为例,教师要能够充分了解《弟子规》的时代背景以及大致内容,明晰教学大纲,清晰课堂规划。详细讲解我国儒家文化的内涵和历史,阐释“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含义,使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美德,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积极讨论和分组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

(二)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文化渗透

生活教学指将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运用到课堂中,使学生对知识更加有代入感。运用好生活化教学可以适当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生活化教学并将之运用到语文课堂授课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

如在讲授《长城》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了解学生对长城的大致印象,举办交流会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在长城旅游时经历的见闻以及了解到的长城的知识。让同学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里,认识长城,了解长城,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也可以设计趣味比赛,如长城知识趣味问答、朗诵比拼等,以调动学生的活跃性,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延伸课堂进行文化渗透

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时也可以开展课外活动,不将课堂内容局限于书本上,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可以通过安排趣味实践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传统名著,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在校园里设置移动展示角,定时展出传统古诗词书籍、古代书写用具等,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全面丰富的认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选择书法、古典乐器等特长的学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生活之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文化传承的意识,让学生能从文字中探寻文化之根,保证学生将积累的知识与传承文化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进而内化在学生的基本素养中,为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以及文化自信的树立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小学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我是小学生
清明节的传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