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应用分析
2021-11-30杨胜珍舞阳坝街道办事处湖北恩施445000
杨胜珍(舞阳坝街道办事处,湖北恩施445000)
湖北省恩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终年湿润,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恩施地区年平均气温16.3℃,柑橘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湖北省重要的柑橘产地之一。近年来,恩施地区利用区位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柑橘种植,以规模化生产为目标,实施多品种开发和精细化管理,柑橘产量和品质提升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柑橘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柑橘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旨在为果农提供参考,以有效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1 柑橘生产存在的问题
在柑橘的种植过程中,橘农受传统的栽培管理习惯影响,对新科技、新技术的认识不到位,对现代化栽培技术运用不够规范合理,并缺乏相应的指导,因此,柑橘产量提高缓慢,尤其是品质还不够理想。
1.1 采果肥补充不及时
喷施采果肥可以促进柑橘的花芽分化。在果实采摘之后的2~3天或采摘前1周喷施采果肥,可以起到恢复树势、储存营养、为来年花芽分化做准备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许多果农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待夏季来临之初才追肥,有的橘园甚至果实挂在树上到来年春天才追肥,导致成叶、果实比例失调及营养缺失,花芽分化不好,影响抽生春梢,从而降低了柑橘产量和果实质量。
1.2 柑橘枝条修剪不合理
在柑橘栽培过程中,枝条修剪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修剪时间和方法要根据柑橘品种、果树长势、结果量等因素来确定。但目前果农往往将果实采摘与枝条修剪同时进行,没有注重修剪某些大枝和旺枝,在冬季和夏季完全忽略对枝条的修剪工作,尤其是对病树、密植树没有及时进行间伐和短截,导致结果部位上移,树形被破坏,单株长势过度削弱,从而影响柑橘产量,给柑橘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1.3 保花保果方法单一
柑橘的保花保果环节很重要,需要与其他各个环节有效结合才能实现保花保果的目标。但是目前许多果农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并且疏于保叶保果、疏花疏果、追施微肥等操作,而是仅单一地喷施赤霉素或2,4-D丁酯等。如在花期或幼果期常遇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如果防范工作不到位,会发生落花落果的现象,从而对柑橘的产量造成影响。
1.4 农药使用不合理
生态环境的变化使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这给防治工作带来挑战。柑橘炭疽病、褐斑病、疮痂病、煤烟病、柑橘大实蝇、潜叶蛾、潜叶甲、恶性叶甲、螨类、粉虱、蚧类、花蕾蛆、蚜虫、蜡蝉、凤蝶、天牛、吉丁虫等对柑橘生产影响巨大,特别是柑橘黄龙病、溃疡病是柑橘生产的巨大威胁,而许多果农没有做到制定周年防治方案,提前预防,往往见病治病、见虫杀虫,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此外农药的使用也不尽科学合理,存在随意加大浓度、用水量不足、田间除草过度依赖除草剂等问题,致使橘园天敌群体减少,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还增加了药害的发生。
1.5 忽视生理性病害防治
柑橘是一种喜钾忌氯作物,对多种微量元素需求敏感。钾肥不足、缺钙、缺锌、缺镁、缺硼等都会产生相应的生理性病害,阻碍柑橘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产量,降低品质,严重者使产品失去商品价值。
2 柑橘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2.1 栽培方法
根据气候特点、苗木类型以及苗木枝梢老熟情况等确定栽培时间,一般可选择春、秋2个时期。采用“宽行密株”栽植,行株距4.0米×2.5米,每亩栽植66株,种苗要选择2~3年生容器大苗,这样可缩短生长周期,提早收益。
2.2 合理施肥
不同时期所施用肥料的种类有所不同,可分为萌芽肥、谢花肥、壮果肥、采果肥几个不同的施肥阶段,要兼顾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合理配比。萌芽肥施于惊蛰至春分前后,将磷肥、硼肥、复合肥等按比例施入果园中;谢花肥在花谢后施用硫酸镁或硫酸钾;6—7月施入壮果肥,增施钾肥可提高果实的品质;采果肥施于果实采摘后,有助于提高来年产量。
2.3 保花保果
花蕾期、谢花期要喷施不同的叶面肥及生长调节剂达到保花保果的目的。初现花蕾时可以使用硼肥、氨基寡糖素等;在谢花期,为了有效保障柑橘产量的稳定,可根据果实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叶面肥,如开花前后温度较高时,可用赤·吲乙·芸苔及多元素叶面肥来降低高温的影响;在生理落果结束以后,需要处理掉畸形果、病变果、小果,使柑橘果实个头均匀,从而促进柑橘产量稳定。
2.4 枝条修剪
对夏梢、秋梢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否则难以实现保果稳产。夏梢控制不好,会造成大量落果,因此需要控制夏梢,可以采取手动抹除,也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秋梢一般比较健壮、老熟,要适时地缓放秋梢,保障枝条质量,要把握好放秋梢的时间,可以通过叶面肥的喷施来改善。
2.5 裂果防治
柑橘裂果主要发生在柑橘果实膨大期,主要由于果树硼肥、钙肥等营养元素失衡,土壤水分不均衡而造成。在这个时期,一定要从叶面补施硼肥、钾肥、钙镁肥等,并做好柑橘园的水分管理。
2.6 花芽分化
花芽的合理分化依赖于适时放秋梢,可以促进来年花量的增多。在秋冬季要保障土壤肥料,因充足的肥料能够促进花芽的分化和果实的膨大,同时还要保障果树水分的充足;在果实的着色期,可喷施芸苔素内酯或寡聚糖加多元素叶面肥促进着色,同时注重控制水量,为次年花量的增多创造有利环境。
2.7 果实套袋
套袋是提高果品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能防治病虫害,促进果皮转红,提高果品质量。套袋一般在6—7月第2次生理落果后进行,套袋前需要对病虫果、畸形果、过密果进行筛选,并对柑橘园,尤其是果面进行1次全面喷药,待药液干后进行套袋。套袋要在喷药后3天内完成。
2.8 土壤改良
要对橘园土壤进行必要的改良,一般每2~3年进行深翻改土1次,其时间在10—11月进行。改良方法主要采用机械沿树冠的滴水线进行深翻,深50~60厘米,宽为40厘米以上。行间可种植绿肥植物如三叶草、藿香蓟、百喜草、紫云英等,待生长到30~50厘米时,结合深翻将绿肥压入土中,实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改良的目的。
2.9 病虫害的有效防范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总体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化学防控等相结合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制定周年病虫防治方案,把病虫害群体数量与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
2.10 合理使用除草剂
由于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从事柑橘生产以老人、妇女为主,导致田间除草过度依赖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的使用对橘园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仅导致水土流失,也破坏了害虫天敌栖息生活繁殖的场所,致使害虫天敌大量减少,甚至消亡,导致虫害上升。因此,橘园提倡人工机械除草,保护好斑地锦、百喜草、三叶草、藿香蓟等草类,可起到保水保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丰富田间生物多样性、为害虫天敌栖息增殖提供场所、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果实日灼病发生等目的。
3 小结
科学的栽培技术是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可以给种植户带来良好的收益,因此应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加强种植管理,及时解决栽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实现柑橘稳产高产,这是适应柑橘市场化的需求。同时,柑橘产区的相关农技部门还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经验的同时加强技术推广,才能保障柑橘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