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基坑邻近建筑的倾斜式隔离桩特征分析
2021-11-30张亚明陈东生刘金龙祝磊
张亚明 ,陈东生,刘金龙,祝磊
(1.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3.合肥学院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城市基坑工程建设中,基坑周边经常存在年代久远的老建筑(甚至古文物保护建筑),其基础形式多为浅基础,对地基土的变形非常敏感。遇到该情况时,往往需要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固与保护。其中,采用隔离桩保护基坑邻近建筑物是一种施工简便、费用较低的有效方法。
如南京地铁张府园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采用钻孔灌注桩隔断墙对邻近7层住宅楼和14层办公楼进行了有效保护。应宏伟等采用厚度0.74m、深度25.5m的地下连续墙对某基坑周边的邻近建筑进行保护,取得了良好效果。上海铁路局太平桥货场租赁房A地块工程采用φ600mm@1200mm钻孔灌注桩,对基坑东北角居民楼进行有效保护与隔离。
已有的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竖直分布的钻孔灌注桩形成隔离墙。事实上,在隔离桩直径与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采用直立与倾斜交替的方式(或向不同方向交替倾斜)形成隔离桩。关于这类倾斜式隔离桩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多种倾斜隔离桩的布置方式进行了对比计算,探讨倾斜隔离桩的变形特征,促进倾斜式隔离桩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1 有限元计算模型
某基坑工程采用抗滑桩+两道内支撑方式进行支护,抗滑桩桩径φ为0.9m、间距1.2m、桩长15.0m,桩顶的连系梁尺寸为0.8m×0.8m,基坑开挖深度8.0m,内支撑设置在距地面0.0m与-4.0m处。距离基坑坑壁9m处存在一栋7层砖混建筑,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埋深2.0m。考虑到施工的扰动影响,拟在离既有建筑1.0m处设置直立式隔离桩,对该邻近建筑进行保护,隔离桩与抗滑桩参数相同(φ900mm@1200mm),如图1所示。
图1 直立式隔离桩示意图
为了考察倾斜式隔离桩的效果,现设计几种倾斜式构型:①外倾式,直立桩与倾斜桩交替分布,即直立桩参数为φ 900mm@2400mm、倾斜桩参数为φ 900mm@2400mm,倾斜桩向坑外方向倾斜,倾斜角度β=5°,如图2所示;②内倾式,倾斜桩向远离基坑方向倾斜,如图3所示;③双倾式,向坑外方向与远离基坑方向的倾斜桩交替分布,故两侧倾斜桩的夹角为2β,如图4所示。
图2 外倾式隔离桩示意图
图3 内倾式隔离桩示意图
图4 双倾式隔离桩示意图
土层计算参数 表1
数值计算按平面应变问题考虑,桩与连系梁等效为板单元,等效后直立式隔离桩的轴向刚度EA=2.056E7 kN/m、抗弯刚度EI=8.051E5 kN·m/m,倾斜隔离桩轴向刚度EA=1.63E7 kN/m、抗弯刚度EI=4.025E5 kN·m/m。既有建筑采用等效均布荷载的方法进行模拟,每层建筑按15kPa进行等效。图5给出了有数值计算网格剖分情况。
图5 网格剖分情况
施工时,先形成隔离桩、围护桩,后续分层、分步开挖至坑底。开挖至坑底时为最危险工况,下面仅考察最危险工况下的基坑特征。
2 计算结果分析
图6给出了有无隔离桩的土体位移矢量分布情况。可见,设置隔离桩后,隔离桩与既有建筑之间土体的位移矢量大大减小,抗滑桩附近的位移矢量也有一定的减小,说明隔离桩具有约束既有建筑附近土体变形的效果。
图6 土体位移矢量分布图
不同情况下既有建筑端部A-B竖向断面处的水平位移如图7所示。无隔断桩、竖直式、内倾式、外倾式、双倾式等不同情况下A-B竖向断面处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20.8mm、17.9mm、16.3mm、17.2mm、15.0mm,设置隔离桩能有效减小既有建筑附近的土体水平位移数值。竖直式、内倾式、外倾式、双倾式等隔离桩的桩体用料基本相同,但隔离效果按下列顺序逐渐变强:竖直式、外倾式、内倾式、双倾式,即如图4所示的双倾式隔离效果最好,既有建筑周边土体的变形最小。
图7 隔离桩构型对既有建筑水平位移的影响
不同情况下基坑周边土体的水平位移分布云图如图8所示。可见,有无隔离桩情况下土体水平位移等值线形状基本相似,设置隔离桩土体的水平位移值大大减小。
图8 土体水平位移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m)
不同情况下既有建筑端部A点处的变形值如表2所示。可见,双倾式隔离桩的效果最佳,其能使水平位移减小31.2%、竖向沉降减小21.1%。隔离桩对约束土体水平位移的效果比竖向沉降更佳。与倾斜式隔离桩相比,传统的直立式隔离桩对土体的约束效果较差。
不同工况时既有建筑的变形分析 表2
不同工况时围护结构(抗滑桩)的水平位移如图9所示,可见,抗滑桩的水平位移最大值位于桩顶处,无隔离桩、竖直式、外倾式、内倾式、双倾式的水平位移最大值依次减小,这与图7所示的土体变形规律是一致的。这说明隔离桩在对既有建筑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能降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对提高基坑工程的安全性有利。
图9 不同工况下抗滑桩的水平位移分布
上述数据表明,直立式隔离桩的保护效果较差,而双倾式隔离桩的保护效果较好。显然,隔离桩对土体变形的阻挡效果,与其抗侧移刚度有关。在桩径、桩间距等参数相同情况下,把桩竖直紧密排列的抗侧移刚度较小,而向两个方向交替倾斜时隔离桩的抗侧移刚度较大。对于内倾式与外倾式,其实两者的抗侧移刚度基本相等,但内倾式的桩体处于变形相对较小的区域,而外倾式的倾斜桩处于变形相对较大的区域,故内倾式隔离桩的效果优于外倾式隔离桩。
可见,在工程实际中,尽可能采用向两个方向交替倾斜的双倾式隔离桩,其在相同桩体用料情况下隔离效果最好。
3 结论
基坑周边邻近建筑可采用隔离桩进行保护。在桩径、桩间距等参数相同情况下,针对隔离桩竖直式、内倾式、外倾式、双倾式等不同布置方式的保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倾式隔离效果最好,既有建筑周边土体的变形最小,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也最小。隔离桩对土体变形的阻挡效果,与其抗侧移刚度有关,两个方向交替倾斜时隔离桩的抗侧移刚度较大,故建议工程实际中尽可能采用向两个方向交替倾斜的双倾式隔离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