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究

2021-11-29刘影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思政教育高中地理

刘影

摘要:思政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成员施加影响,使其形成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品德。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在新时期思政教育肩负着为我国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中地理;实施路径

引言

新一轮教育改革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思政教育不仅是政治学科教育的任务,也是各个学科教育的任务。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强调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新教材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利用地理新教材鲜活的素材和情境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能很好地进行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现状

1.1对思政教育的认识片面化

统计结果显示,关注地理教学前沿和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15.4%;对地理思政教育非常了解或者有一定了解的教师占总数的85.3%;认为思政教育融入地理教学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师占65.2%,但仍有26.5%的教师认为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意义不大,效果不明显。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都有一定了解,认为将思政教育融入地理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与生活有关的地理,锻炼学生的能力并培养相关品格。但是,教师对如何进行思政教育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

1.2渗透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单一化

思政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施状况主要从地理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频度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仅有28.5%的教师经常开展思政教育,37.2%的教师偶尔开展,34.2%的教师很少或者从不开展。在教学方法上,73.9%的教师选择课堂讲授法,35.2%的教师选择小组讨论或辩论,24.5%的教师选择角色扮演法,22.9%的教师选择课外实习法。由此可见,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仍处于主导地位。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在实际地理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较单一,易使思政教育知行分离。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思政教育多以宣讲、口号等形式进行。如在讲授“人口合理容量”这部分内容时,有些教师先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出相关概念,然后列举目前存在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以文本的形式告诉学生建立人口合理容量和树立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

2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

2.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活课堂思政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育部也强调要发挥各类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应以思政元素的挖掘应用为切入点,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关键。因此,在地理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能否发挥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如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有关“何时蓝天常在”的探究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发挥主导作用,使课堂探究活动真正“活”起来,可将空气污染防治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向学生渗透“生态文明”的思政理念;指导学生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时间选择,深刻认识我国在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环保制度建设及落实等方面体现的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教师还可让学生积极主动加入“蓝天”行动计划,为建设美丽家园努力奋斗。将“生态文明”思政元素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德育观念,还培育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2.2感受我国发展成就,坚定道路自信

新教材聚焦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发展成就,内容丰富。如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呈现的“中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在气象探测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引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的一段回忆,展示我国载人航空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向先进人物事迹学习;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增加了我国柴达木盆地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照片,介绍了当地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方阵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教师要把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理解新时代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是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从而使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3探寻地域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能给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要自信、自觉地参与传承。“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材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的水”的相关章节中都讲到了地球水的分布状况与储量特征。万物生长离不开水,面对淡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教育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势在必行。同时,在生活中也要鼓励学生学习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切实做到“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节约不以量小而不为”。在教材必修二中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中,介绍关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的知识时,教材选取了“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的图片,并介绍了梯田的修筑原理与积极意义。对于湖南省的学生来说,该案例是可以通过研学旅行、地理考察实践等直接去探寻的,了解先祖们发挥才智,因地制宜,开垦、耕种梯田来改善生存环境的奋斗历史,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新教材、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持续渗透融合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与地理学科教育相互促进、合力育人,这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路径。

参考文献:

[1]王露苇.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特色教学模式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1.

[2]邓钧,罗玉婷,郭程轩,赖观宝.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情境特征及创设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03):12-16.

[3]谢思婷,杨霞.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J].才智,2020(17):195-196.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思政教育高中地理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