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小人物”形象教学研究
2021-11-29王丹
王丹
摘要:2020年湖南省开始使用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教材中有些课文值得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获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重视“小人物”的形象教学,充分发挥“小人物”形象的优势,对学生展开情感道德教育,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技巧。
关键词: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小人物”形象,语文教学
一、“小人物”在语文课本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是充满了人文性的课程。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价值、人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小人物”形象背后的苦难生活和落后时代,与公正和谐的现代社会相比较,学生可以增强对于现实生活的认同感,并且珍惜平凡生活,提升幸福感,塑造坚韧不屈的生活态度。虽然“小人物”也会有劣根性,但正因为缺点的存在让其更加生动丰满。教师利用“小人物”平凡而真实的特点对学生实施德育和美育熏陶,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小人物”优秀品德熏陶,学生可以提高审美辨别能力,不断学习“小人物”的优良品质,理性批判“小人物”劣根性,反思自身言行举止,发挥榜样作用,立志高远,在平凡的生活中不甘平庸,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部编本高中语文“小人物”形象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于“小人物”概念理解不清,反映出教师不重视“小人物”形象。而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对“小人物”形象理解困难、并不深入探讨等现象,也反映出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小人物”形象。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一部分教师只注重分数、注重成绩,忽视“小人物”形象教学,导致学生对于“小人物”形象印象不深、不理解这类文章思想情感等问题。
教师认为“小人物”形象与学生距离较远,读起来有距离感。但其实并不是“小人物”形象难以理解、与学生心理距离远,只是教师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拉近学生与“小人物”形象、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不同,不应成为理解人物形象的障碍,这更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来理解“小人物”形象。教师向学生补充与课文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文情怀,帮助学生理解“小人物”形象,可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对“小人物”形象教学没有针对性,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人物”形象。创设情景时,学生很难带入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人物心理把握不准确;赏析描写手法时,将各类描写手法一起分析使学生抓不住人物形象的重点,认为“小人物”经历无趣,没有学习的意义。在学习有关“小人物”形象的课文时,教师解读“小人物”形象的方式单一枯燥没有针对性,造成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对“小人物”形象印象不深等问题。
三、部编本高中语文“小人物”形象教学建议和策略
以多课文自主阅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求学生在单位时间里阅读多篇课文,打通课堂内外的连接路径,所以学生必须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现代思维科学理论把人的思维分为三个基本层面,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鉴赏水平;实用类课文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可以训练学生的实用性思维,增强社会适应性;论述类课文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阅读作为单篇教学的补充和发展,可以加强训练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思维品质。
以合作探究达成课文共识,阅读是把阅读教学当成一个集体建构的过程,以学生的不同意见为基础,使课堂成为一个具有生成性、不以教师预设为主导的良性循环的课堂。因为不同意见的讨论、分析、批驳,可以学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扩展思维角度,为阅读创设一个理想的课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有差异的,理解程度与角度也有很大不同,所以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分享是使效率最大化的有力保障。教师则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努力做好学生情感与知识的支撑,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参与群体讨论。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限制,课文经常会陷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三大怪圈,閱读可以带给课文教学一种新的上课模式。如,可以以《祝福》为“定篇”探讨“小人物的大世界”,揭露封建社会对人思想的侵害;可以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文”探讨“活在生活中的假象”,学会正确审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可以以《哦,香雪》为“样本”探究“课文之眼——独特的叙事视角”,体会不同叙事视角带来的课文语言风格的变化。当然,教师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更多新奇而有意义的议题进行探讨,只要不偏离教学目标和学生接受能力。这些是传统教学无法教给我们的,也是单元教学无法传授给我们的,只有通过群文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合作,集体探究,以凝成共识为目标,强调在阅读中对他人意见的倾听、理解与思考。所以,在高中阶段我们不该排斥这一新的教学方法,而应大力提倡,主动参与。它会打开学生理解课文的新世界的大门,发挥头脑风暴,让学生拥有更多更高端的思维方式,回归教学本位。
总结
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时重视“小人物”形象的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小人物”平凡而优秀的人格品质。小人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类群体,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更近,适当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配合教材引入“小人物”概念,针对“小人物”形象的特点选择最佳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小人物”形象,加深印象。学生对“小人物”形象多元化解读,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小人物”,培养坚韧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维,等.心理学大辞典:第1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王荣生.课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7.
[6]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