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陌生化视角赏析

2021-11-29陈红美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悲剧命运陌生化

摘要:文章从陌生化视角探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认为小说中使用了大量陌生化语言,增强了读者的陌生化体验,从而深刻思考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及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原因。

关键词:上校,陌生化,悲剧命运,原因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马尔克斯自认为这是他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上校五十六年来一直在等待着退伍金却到死也没有等到的绝望生活的故事。这位著名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被誉为“20世纪小说中最难忘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易懂,语言简洁幽默,使用了大量陌生化语言,使得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人物的悲剧色彩更加浓厚,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一、陌生化概念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陌生化是体现文学作品文学性的重要手段,作家运用陌生化手法使文学作品与人们的心理感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凸显审美张力(王羽西,2015)。王羽西认为“陌生化手法借助拉长主体与客体的距离,延长主体感受的时间和难度,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变得不再习以为常,防止读者出现审美僵化,来满足人们求异的心理。”彭吉军(2017)认为“语言的陌生化是指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以新颖的表达方式代替常规表达方式,以突破既定的思维范式,造成语言理解上的新奇感。”陌生化就是采用新颖的表达方式将原本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延长读者感受的时间和难度,让读者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形成陌生化体验,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文字背后隐含的内容。小说中对时间的夸张表达,大量新奇独特的比喻,以及看似简单平常的对话中蕴含着出人意料的事实,增强了读者的陌生化体验,使得读者不时停下来慢慢思考,思考上校的悲剧命运以及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原因。

二、小说中陌生化语言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的上校十九岁便参加了“保卫共和国的战争”,二十岁就当上了上校。战争结束后,新政府承诺要给他们养老金安度晚年,他妻子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儿子也在一次斗鸡中死去,老两口孤苦伶仃,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能信守承诺,寄来养老金。但是上校的这种等待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成了绝望的等待(蒋朝群,2006)。

(一)对时间的夸张表达,增强了读者的陌生化体验。文中使用了很多表达时间的具体数字和日期,而上校夫妇却把每一个日期都记得清清楚楚,说明日子过得单调乏味,毫无希望。例如小说开篇就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自上次内战结束以来过了五十六年,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而等到的东西屈指可数,十月算是其中之一。”五十六年来上校一直在等待,等待新政府承诺的退伍金,风雨无阻,“快六十年过去了,上校仍然在等待。”“等待”这一主题贯穿全文始终,刚开始等待时上校满怀信心,充满希望,“一副自信而又充满天真期待的神态”,认为新政府会信守承诺,确信自己能活到来信的那一天。这种绝望的等待“直到过了半个世纪他才明白过来:自从在尼兰迪亚投降以来,他连一分钟的安宁日子也没过上。” 上校在一贫如洗、揭不开锅的情况下,决定把斗鸡卖掉,找到了堂萨瓦斯,却没有勇气开口,度秒如年,觉得自己度过了一生中最漫长的五秒钟。作者对时间的夸张表达,“五十六年”、“快六十年”、“半个世纪”等表明上校等待时间之久,“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说明上校执著专注,相信新政府会信守承诺,也说明上校盲目自信、天真乐观。然而后来一次又一次地等待,一次又一次地空手而回,这时上校开始感到“焦切”、“不安”、“心惊胆战”。半个世纪后终于意识到“一分钟的安稳日子也没有度过”,并且在决定卖掉斗鸡时,感觉度过了“一生中最漫长的五秒钟”,说明上校曾经的希望变成彻底的绝望,度秒如年,如坐针毡。读者的心情也跟随着上校的心情而起伏,由希望变成失望再到绝望。

(二)文中使用了大量新颖奇特的比喻,增加了读者陌生化体验,延长了读者思考的时间。例如文章开头作者这样描述上校的外貌特征:“上校不像鹦鹉,他是个枯瘦的老头,浑身的硬骨头就像是用螺钉螺帽接起来的一样,唯有双眼倒是炯炯有神,看上去才不像是在福尔马林药水里泡着的。”读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这位老人到底枯瘦到什么程度,“浑身的硬骨头像是用螺钉螺帽接起来一样”,整个人就像是在福尔马林药水里泡着的干尸。这样一位枯瘦的老头,多年疾病缠身,饱受病痛困扰,却无钱就医,每到十月,肚子疼痛难忍,“肚子里好像长出了许多有毒的蘑菇和百合”,“每到十月,我的肠子里好像有什么小动物在折腾似的”,便秘得厉害,“觉得自己的肠子都烂了,还一截一截地掉下来。”。这些新奇独特的比喻使得上校的病痛形象化、具体化,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幅画面,“有毒的蘑菇和百合”、“在折腾的小动物”、“一截一截掉下来的烂肠子”,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上校身体上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度日如年的悲哀,从而延长思考时间。在面对杀死他儿子的凶手时,上校咬紧牙關,镇定自若,用手指轻轻拨开直指着他肚子的枪口,直视着凶手那双猫头鹰似的小而圆的眼睛,“霎时间,他觉得自己仿佛正被这双眼睛吞噬,嚼碎,消化。然后又立即被排泄了出来。”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吞噬,嚼碎,消化,排泄”表达了老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先是恐惧害怕,继而变得英勇无畏又极其忍耐。陪伴上校一生的老太太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经常犯病,无钱就医,艰难度日,形容消瘦,如同鬼魅,“这老太太简直就是由几块白色软骨构成的,靠一根僵硬、弯曲的脊柱勉力支撑”;上校发觉她神思恍惚,“仿佛正在把家里的鬼祟召集在一起商量。”“她出现在卧室门口,奄奄一息的灯光自下而上地照在她身上,让她看上去活像个幽灵。”这些句子读起来令人毛骨悚然,读者仿佛眼前浮现出贫病交加、为生活所迫快要饿死病死的老太太形象,其中“白色软骨”、“鬼祟”、“幽灵”等词汇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三)对话简短精炼,一针见血,出乎意料,超出读者预期,增强了陌生化体验,延长了读者思考的时间。上校虽然生活极其艰难,却仍然幽默风趣。妻子在大病后认出丈夫时,异常惊讶。“你瘦得皮包骨头了,”她说。“我正打算把这把老骨头卖了呢!”上校说,“有家黑管厂已经向我订好货了。”但其实,他现在仅仅靠着对来信的期望勉力支撑。他不得不一次比一次焦灼地去邮局和码头等信,期待退伍金赶快到来。得到的却只是邮局局长的冷言冷语:“没有给上校的任何东西”、“没有人写信给上校。” 当他鼓起勇气直截了当地对局长说:“我在等一封急信,航空的。”并且深信“信今天肯定是要到的。”局长却耸了耸肩,说:“只有一件东西是肯定要到的,上校,那就是死神。”随着生活愈加艰难,上校最为看重的尊严也开始受到威胁。当妻子出去典当了婚戒,并且打算把家中仅有的那座挂钟和一幅画拿去卖掉却没人买时,上校听了很难过。“这么说,全镇的人都知道我们快饿死了!”“我实在受不了了”,妻子说,“你们男人根本不知道过日子有多艰难。有好几次我不得不在锅里煮石头,免得左邻右舍都知道我们揭不开锅了。”上校觉得自己受了侮辱。“这事儿真丢人!”在家里揭不开锅的情况下,妻子想方设法维持生存,然而上校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尊严受损,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老人形象!上校不得已决定卖掉斗鸡时,给医生讲了自己对卖鸡的看法,“我是没别的办法了,那畜生简直在吃人肉呢!”“吃人肉的畜生只有一个,那就是堂萨瓦斯,”医生说道,“我肯定他会把那只鸡以九百比索的价格转手卖出去。”医生清醒地意识到堂萨瓦斯就是投机取巧、毫无人性的畜生,是“那种要钱不要命的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然而上校却天真地相信堂萨瓦斯帮了他的大忙。小说的最后一段堪称文学史上的经典结局,张焕焕(2018)认为一个人无比看重尊严,却被百般凌辱之后,顿悟人生。最后妻子绝望了。“那这些天我们吃什么?”他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他说:“吃屎。”一个曾经为共和国立过汗马功劳的老上校,被生活逼到了绝境,令人不忍直视!他的泰然自若的回答“吃屎”二字令人无法呼吸,不禁悲从中来,为老上校的死悲伤难过!

三、上校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把老上校夫妇逼到绝境、生生饿死?马尔克斯认为是吃人的专制制度,专制制度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悲剧,专制制度与小说中上校内心纯洁的执着产生着无法调和的冲突(蒋朝群,2006)。小说开头提到的“自从上次内战结束以来”中的内战,指的是哥伦比亚历史上的千日战争,1899年至1902年哥伦比亚保守党与自由党之间进行的历时千余日的内战,战争结果以自由党人失败告终,双方签署了停火协议,战争结束。此次战争是哥伦比亚独立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内战, 死亡近 10万人,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消弱。半个多世纪后两党之间再次发生武装斗争,暴力事件不断。马尔克斯的外祖父是个上校,参加过内战,这位老上校,一辈子都在等政府的抚恤金。外祖父去世以后外祖母继续等。《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的上校就是他的外祖父,就是千千万万和他外祖父一样参加过内战的普通人,在天真而充满期待地等待着政府许诺的永远也不会到来的抚恤金,因为这样的政府是没有诚信的,是专制独裁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创作理念在于向读者揭示 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所处的封闭 、落后 、腐败和独裁的社会氛围(井小丽,2011)。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包含着大量复杂的内容,枪杀(儿子散发秘密传单被枪杀)、暴动、戒严(我总是忘了现在还是戒严时期)、秘密传单(是最近国家大事的概况,关于国内武装抵抗運动的现状,月复一月地更加令人耸人听闻)、新闻审查(自从实行新闻审查以来,报纸上就只谈欧洲了)、道德鉴定(电影分类,对每部电影实行道德鉴定,结果对男女老幼都不合适)、政权频繁更叠(律师说最近十五年来,官员换过好几茬了,总统换过七任,每位任内至少改组过十次内阁,而每位部长又至少撤换过一百次属员),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令人窒息,令人绝望!所以上校的死是必然,小说最后上校的回答“吃屎”也是必然!马尔克斯写道,“我不得不让他死去,他死了,我躺在床上为他哭了整整两个小时。”但是上校宁愿吃屎,宁愿饿死也不愿再卖掉斗鸡,因为斗鸡代表着希望,绝望中蕴藏着希望,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思想内容!

参考文献:

1.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陶玉萍译.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2.王羽西.陌生化与陌生化翻译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2015,(2):50-51

3.彭吉军.语言哲学视域下的语言陌生化解读[J].长春大学学报.2017,(1):42-45

4.蒋朝群.凝视上校--《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赏析[J].语文学刊.2006,(12):86-87

5.井小丽.从《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创作理念[J].许昌学院学报.2011,(1):77-79

6.张焕焕.没有希望的信念注定永远孤独[J].中国三峡.2018,(2):126-127

作者简介:陈红美(1970-),女,汉族,江苏泗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悲剧命运陌生化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教学新思维
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
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命运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陌生化”现象
西方文学作品中马的象征意义探究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从陌生化角度浅析《藻海无边》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