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富兰克林效应”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中的妙用

2021-11-29廖红帅芳芳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富兰克林效应师生关系

廖红 帅芳芳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富兰克林效应”,即适度麻烦别人能够加深双方交往的感情;同理,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中,正确运用富兰克林效应能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富兰克林效应

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教师或者是班主任如果经常找某些学生做事,不管是经常“麻烦”学生做教学相关的事情,还是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或班主任与这些做事的学生关系都很好,而且这种良好的关系还会延续到学生毕业之后。反而一些喜欢亲力亲为(不愿意找学生做事)的教师和学生关系不是很亲密。相信很多老师都找到了原因——“富兰克林效应”。

“富兰克林效应”一词源自于一则小故事。1736年的一天,富兰克林正在议院发表演讲,一位议员不认同他的观点,激烈地批评了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想争取这位议员的同意,无意中打听到他家里有一套非常稀有的图书。于是富兰克林恭敬地写了一封信,厚着脸皮向这个议员借书。没想到这个议员竟然同意了,一周后富兰克林还书时表达了谢意。几天后当他们再次在议会厅见面时,富兰克林是这样描写的:“他竟然主动跟我打招呼(以前从来没有过),后來我们谈话,他还表示,任何时候都愿意为我效劳。”从此两人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心理学家总结出一句话: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因此,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妙用“富兰克林效应”:有时聪明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比一味的无私奉献更有效果。

回想自己刚刚送走的一届学生,刚组建班级的时候,学生成绩均分很低,行为习惯不佳,特别有六七个学生特别难缠。那时天天在7点之前到校,等晚自习之后才回家,几乎整天在学校监视这几个自律性不好、喜欢违纪的学生,可自己付出大量的时间收获甚微,更糟糕的是有几个学生竟然想联合与我对抗。后来我听从老班主任的建议,先分化,再各个击破。有一次自费请几个调皮的学生一起到饭店吃饭,并和他们“约法三章”:自己尽量遵守纪律的同时,甲和乙(学生)帮忙负责管理卫生,丙和丁帮我分别管理两个小组的晚自习纪律。与此同时,针对几个整天无所事事的女生,我让她们帮忙在班级批发文具用品和饮料,并且负责黑板报宣传。一两个月之后班级情况明显好转,而且还与这几个学生建立较好的师生关系。相比于一味的压制和监督,有效的交流、适当的麻烦学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些教师也许会疑问:“富兰克林效应”怎么会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究其原因,总结有三个方面。首先,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的是双边的沟通与付出。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无私的付出学生未必能体会到,但是若适当的麻烦学生做事、也让学生付出一些精力或劳动,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教师和尊重教师。这也好比情侣之间的恋爱,只有双方你情我愿,爱情才会甜蜜。同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双方都要有付出。其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有被认可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教师找学生帮忙做事,学生收到的一个信息就是老师信任我、认可我,让学生的到了认同感;如果学生很好的将教师交代的事情完成,学生不自觉会有一种自我存在感,感觉自己有被需要的感觉。就像“赠人玫瑰,留有余香”一样,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会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并且会产生很愉快的感觉。第三方面就是中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学生很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教师有时刻意找学生做事,学生收到一个信号:老师喜欢我,愿意和我拉近关系。这种情况之下很自然地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好的心理氛围。

有时我们也会听到学生抱怨:某些老师好烦人,一天到晚找我做这做那,真是没办法。因此,我们在运用“富兰克林效应”建立师生关系时也要注意以下两个“雷区”。第一,一定要尊重学生,不能强人所难。教师在找学生帮忙处理一些事务时,要注意学生的感受,是否真心情愿,是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并且尽量用商量的语气,少用下命令的口吻。最好在交往中不要耽误学生过多的时间,次数也要适度。第二,在学生帮助完成事情之后最好要有反馈。例如,一句简单的谢谢会让学生开心很久;或者奖励一块糖、一支铅笔也会使学生获得喜悦感。但是,最好不要在学生做事之前就作出一些承诺,这会使学生感觉像是“利益交换”,问题的性质就会完全改变。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很多,总结起来关键还是在于交往与活动,“富兰克林效应”恰恰是聪明地运用了这两点。其实,教师在业余的时间里可以温习一些教育理论知识,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相信很多教育教学问题会迎刃而解。由于本人教学经历不长,教育理论也有很多缺陷,本文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王彦才、郭翠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廖红,男,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

项目支持:江西省基础教育课题,提高中学教师教育学理论素养的研究(以当地一所中学为例),项目编号:JJZH2019-287。

猜你喜欢

富兰克林效应师生关系
富兰克林的教训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画与理
富兰克林的苍蝇馅饼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偶像效应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