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反射式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与叙事手法
2021-11-29吴世真
摘要:反射式电视纪录片是现代主义的影视艺术流派,符合当今社会追求思想独立、政治民主、个性表达的个人价值诉求,也是个人英雄主义崇拜的表现。在这种类型的记录中,创作者被作为记录的主角,成为纪录片的核心,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介入事件的发展,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本文将以本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为例,浅析反射式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与叙事手法。
关键词:反射式纪录片;拍摄手法;叙事手法
《好久不见,武汉》是日本导演竹内亮在武汉刚解封时,用普通人的视角,以实地走访的形式展现了武汉这座城市在经历疫情之后的实景。全片采用反射式创作手法,导演竹内亮本人置身于事件过程中,担任观察者和见证人的角色,在片中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留给观众更多的自主权。
一、拍摄手法
1.参与事件
在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中,创作者竹内亮既是导演也是主持人还是事件的参与者,他在片头就直接向观众阐述了自己的拍摄目的和主题,在整部纪录片中以主持人的方式出境,与受访者直接对话,他与10个家庭的对话,所见所闻串联起了整部纪录片。除了导演竹内亮在画面中出镜头,编导的声音也不时出现在片中,比如在采访居酒屋老板赖韵,当谈到店里之前卖45元一杯的酒现在降至25元一杯时。编导问:“为什么降到25?”,还有在和采访对象护士龚胜男一起吃热干面交谈时,龚胜男直接招呼镜头外的创作团队工作人员:“feli老师你要不要先吃呀?” “要不要纸?”等,无论是从创作者直接的出镜和声音,还是通过受访者的间接表达,都起到一种提示作用,提示受众受访者是知道创作团队的在场,全片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
2.共同观察
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里共记录了十位居住在武汉的普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爱用镜头纪录武汉的中学老师脏辫熊、有疫情期间用镜头纪录见闻的外卖骑手老计、有疫情前常从华南海鲜市场进货的日料店老板赖韵、有有艺术教育店铺老板安雨擎、有外公因疫情去世的医院前台庄园、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李杰、因疫情一百多天没见面的情侣等。导演竹内亮与他们一起吃饭、聊天、逛景点,在过程中用镜头纪录下他们曾经经历过什么,呈现现在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种种期许。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与采访对象的沟通,在拍摄期间导演竹内突发尿路结石,被制作团队送往医院急诊就医,在病床上的竹内亮对着镜头说道:“今天感受到了疫情多么的惨,因为医生不够,所以一直在等,大家都想要治疗急症,但是,医生不是不理,就是没办法,所以疫情的时候更严重,而现在都已经不是那么混乱的状态了。”导演竹内亮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和居住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一起观察着这个城市的人和事,参与到这座城市发生着的故事当中,对武汉的疫情有了更深的发自内心的感悟,用自己的方式向受众表达自己的個人意见,引发受众的共鸣。
3.客观记录
纪录片讲究真实,反射式纪录片往往不以呈现某个结果为目的,而是在除了访谈、提问和倾听外,以客观纪实的手法记录下创作者参与拍摄和体验现场的过程。
《好久不见,武汉》中,导演竹内亮在医院门口见到刚下夜班的护士龚胜男,后来一起聊疫情期间的工作,一起吃热干面逛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龚胜男一直都是个把笑容挂在脸上的女孩,但是在后来谈到疫情中死亡的患者话题时,开朗的龚胜男突然哽咽,虽然她一直在说“先别录,等下再录吧”,但是这一切还是被镜头客观的记录了下来,让受众感受到了她笑容背后隐藏着的患者和他们家人悲伤的以及,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感。类似这种客观记录片中还有很多,比如皮具手作店老板安雨擎在看着自己费心经营的店铺被拆时掩面抽泣、与日料店老板赖韵闲谈时说的“没考虑过今年能够赚钱,我先要把今年撑过去。”,虽然这些镜头没有丰富的语言,但是客观的记录也足以让观众体会到经历过疫情后的武汉人心中的那一份痛楚。
二、叙事手法
1.叙事主体
《好久不见,武汉》的叙事主体就是叙述者,既包括采访的对象——讲故事的人,也包括创作者。4月8日武汉解封前,竹内亮萌发了去武汉采访的念头,因为疫情“封城”后,武汉一直是国际关注的城市,他想把一个真实的武汉告诉世界。后来他在自己的微博发布了相关信息,征集“住在武汉的人”作为拍摄对象,经过一番筛选,团队从100多个报名者中确定了10位“外国人也想看的人物”,包括从华南海鲜市场进货的日料店老板、外卖骑手、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雷神山医院建设工人、一直拍摄城市变化的英语老师、感染病毒不幸离世者的家属等。
反射式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是由主创人员与被拍摄对象之间构成一种同时“在场”的互动关系,直接影响故事讲述。在此过程中,导演以“交友”的方式进行拍摄能够减少受访者的陌生感和戒备心理,某种程度忘记摄像机的存在,场面较为自然,有时还会“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情节,同时也以相对客观的限制性解说口吻参与具体故事的补充介绍,这种画内画外相结合的叙述,能够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保持故事的完整与连贯。
2.叙事结构
叙事主体确定后,纪录片叙事结构随之展开。《好久不见,武汉》的叙事是围绕10位采访对象及其家人分别逐一进行的,不同人物单元的故事独立存在,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内在关联。因此,与我们经常看到的纪录片单线、平行或者交叉叙述不同的是,《好久不见,武汉》里的人物都是主角,只能利用板块叙事的方式来结构不同人物的故事。
这种板块叙事也可以看作文学作品中的“复调叙事”——“相互阐明,相互解释,审视的是同一个主题、同一种探询”,放在纪录片中讲就是围绕武汉发生的疫情这个大背景,通过介入,将不同时空的人物故事和分散的故事场景勾连起来,成为“形散而神不散”的板块结构,实现作品相对完整统一的叙事和风格。
3.叙事方式
《好久不见,武汉》采用了“记录+访谈+解说”这种复合型叙事的方式,同时加入了旁白。还有一点特殊之处,《好久不见,武汉》里的解说词是竹内亮自己配音,这样,他可以更好地诠释所要表达的内容。与出镜中的导演口吻区别明显的是,这些配音无论文本还是语气都回归到一种平实、冷静的态度,起到转场或者补充说明的基本作用,最大限度保持了叙事的客观与写实。
作者简介:吴世真(1991—),女,江西南昌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