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黄慎的“草书入画”

2021-11-29郝彩红

大观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绘画

郝彩红

摘 要:黄慎是“扬州八怪”之一,最主要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人物画方面。他创造性地以“草书入画”,不受约束,纵横驰骋,在中国绘画线描技法上突破了传统的十八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黄慎绘画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草书入画”。

关键词:黄慎;绘画;“草书入画”

黄慎,福建宁化人,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农历五月初五出生。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尚在世,其卒年已不可考。初名黄盛,一作胜,字公懋、躬懋、菊庄,康熙六十年(1721年)更名慎,雍正四年(1726年)改字恭寿,一字恭懋,取别号瘿瓢山人,简称瘿瓢、瘿瓢子,又号东海布衣。少年时家境贫寒,后长期寓居扬州,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不仕,卖画为生。“已旁及诸家,差解古人法外意。”①从现有资料中考证,黄慎的师从关系,并无定说。

黄慎是一个无所不精的综合型艺术家,善草书,创造性地以“草书入画”,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善作人物、山水、花卉,尤以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作品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韵,致力于表现人物内在心理状态和精神气质。

黄慎终身未仕,深知民间疾苦,他同情贫苦劳动者,其人物画一改文人画风雅的风格,广泛取材,描绘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对封建没落的旧社会予以鞭挞;技法上“以书入画”,打破了宋元以来代代相传的传统线描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在清代中期的艺坛上有着重大的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早期绘画特点

黄慎早期书法主要擅长楷书,上追魏晋钟繇,兼取二王,用笔转折又似颜真卿。早期绘画作品多工丽秀雅,以工笔手法为主,兼有工写结合。其中作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故事人物册·洛神》是工笔人物,其题跋笔画敦厚,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布局讲究,严整有法,却不为法拘;作品《故事人物册·西山招鹤》,是工写结合,作品中人物比例结构塑造自然,线条严谨生动,笔墨线条基本以十八描中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曹衣描等技法为主。由此判断,黄慎的“草书入画”在他早期尚未形成。

谢堃在其《书画见闻录》中这样描述黄慎画风变化的过程:“初至扬郡,仿萧晨、韩范辈工笔人物。书法钟繇,以至模山范水,其道不行。于是闭户三年,变楷为行,变工为写,于是稍稍有倩托者。又三年,变行书为大草,变人物为泼墨大写,于是道之大行矣。”②黄慎作品《采药老人图》,工写结合,形体准确生动,人物脸部刻画较为工整,衣纹线条有变化,富有神韵,作品中已显现出黄慎开始运用以书入画的表现方法。雍正二年(1724年)秋天黄慎创作的《携琴仕女图》,是一幅写意人物画,水墨色块的运用十分自如,线条流走奔放,就已经不是谢堃所说的“仿作工笔人物”。这两幅作品的风格基本可以表明,黄慎以“变工为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出现于这一时期。

按谢堃的说法,应当在到达扬州的四五年或至六七年之后,黄慎的写意画转变为“道才大行”的。但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黄慎早期作品中已有草书的融入,可见黄慎绘画的转变要早于谢堃所说。

二、中期绘画特点

雍正初,黄慎到扬州,他的画技在画家中还并不出众。在文人画盛行的时代,人们往往厌弃工笔,甚至将工笔画与工匠画同列。作为较新画法的写意人物画,栩栩如生,神采独具,且用时较少,要求笔墨熟练,寥寥几笔达到传神的目的,这样的特性正好符合当时扬州对绘画的审美消费和绘画市场流通“喜新尚奇”的氛围,也促使黄慎绘画的转变。雍正后期,黄慎的绘画作品中工笔人物画所占比例逐步在减少,到乾隆年间,工写结合渐多。

黄慎中期作品题跋中见到的以行草较多,在师法二王的基础上,兼取张旭、孙过庭、颜真卿等人笔法,草书直取怀素,得其潇洒飞动的狂草之笔法。细心体会其用笔,字形长短相间,点划钩连,笔画壮实,顿挫鲜明,转折圆浑。

黄慎中期绘画作品,吸取徐渭笔法,风格变为粗笔写意,并以草书章法和狂草笔法作画。泼墨挥写,用笔淋漓流畅。黄慎把草書的笔法运用到人物画创作中,标志着他的人物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人物画作品,既有衣纹线条兼工带写的传统线描法,也有突破传统十八描率意放纵的简笔人物画法。

三、晚期绘画特点

雷鋐曾评价黄慎的字:“如疏影横斜,苍藤盘结。”③这样的书法运用到绘画中自然是大有裨益。黄慎的草书,气势飞动,别开生面。用墨燥润相杂,用笔中锋侧锋互变转换,飞白时出,体现出情感起伏和语句的抑扬之美。黄慎的草书出自怀素,但怀素草书到了黄慎手里,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荡奇肆。他敢于标新立异,创造出“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并将绘画的原理用于书法,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章法结构穿插避让、无行无列,巧妙地处理了书法结体的疏密、用笔的轻重、墨色的枯润、行气的断续等问题。他将草书的运笔态势和精神在笔墨间流露,对展现人物形象的生动气质和心境起着重要作用。其作品呈现出古拙、雄伟、粗犷、秀劲、荒率、清雅等多种风格,这些精粹的笔法和丰富的表现力主要得益于他的书法。

黄慎的写意人物画从无到有,从兼工带写转变为写意画,再到大写意。黄慎成熟期的写意人物作品,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以“草书入画”,流畅自然,生动活泼,线条的力度、厚度、弹性恰到好处,笔画之间错落有致的韵律感和奔放起伏的草书书法形式美感相结合,被演化为一种表现人物的新的线描技法风格。到了晚期,随着运笔力度和速度等的变化,画面展现出一种张扬的气概。从他的山水、花鸟、人物作品对比来看,人物画中线条更加放纵恣肆,墨色运用更加华滋多彩。黄慎描绘人物擅用减笔,形象简练生动,挥洒自然,运用狂草笔意,处理人物衣纹时渗透着笔墨意趣。

黄慎在准确把握特定人物形象特征的基础上,歌颂底层人的劳动,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特别是对人物内在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刻画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作品巧妙地运用新的笔墨技巧来描写人物思想、感情及生存环境,构思缜密,布局讲究,将人物的外形特征和精神特质表现得神气盎然,真实、准确、深刻地塑造出了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黄慎的知己许齐卓在《瘿瓢山人小传》中描述黄慎的人物画创作:“醉则兴发,濡发舐笔,顷刻飒飒可了数十幅。”黄慎的疾速运笔,以及以这种快速笔法形成的恣肆风格入画,给当时画坛带来的新颖感受和刺激是可以想象的。

纵观中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是一大特色,人物画皆是以线描表现为主的。从黄慎画面的用笔风格看,其通过线条的变化,把处于动态中的人物形体、姿态、结构,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笔之中,行笔跌宕起伏,中锋、侧锋并用,采用源自书法中的笔法,墨色包含了轻重、虚实、浓淡、润枯等的变化。这使得中国传统人物画线描的表现方式有了新的拓展,更加丰富了线描人物画在艺术上的表现力。

总而言之,黄慎尤其擅长人物画,用笔稳健,独具匠心,突破了十八描的局限,结合书法中笔法,力求人物形神兼备。所绘形象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达到传神的境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人物画创作中线条奔放粗豪,具有草书般的奔腾气势,这在前人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真正做到了以“写”入画,实现了人物画表现手法的重大突破,使古代人物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人们誉为“草书入画第一人”。《潜堂诗集》称黄慎的画作“笔有神”而“墨无痕”。

黄慎的人物画题材非常广泛,“草书入画”被广泛运用在他的各种写意人物画作品中,黄慎首创以草书笔法写人物衣褶,这是一个巨大的贡献。神仙佛道、历史人物、民间传说、舟子渔人、文人仕女等都是他描绘的对象,特别是把人物画的笔触伸向了生活在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乞儿流民等。他的作品洞悉人民的疾苦,颠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规范,给清代人物画带来新的气息,打破了一千多年来文人画所形成的自身封闭情况。他的作品一度唤起了人类本性所固有的最纯朴、最天真乐观的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对自然的褒扬崇敬。他用泼辣的画风,真实地抒发情感,其作品具有豪放、热烈、奇崛、狂怪的个人风格来描绘对生活的感受,用作品抒写着自己的“真气”。

黄慎的“草书入画”对人物画艺术的贡献功不可没,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绘画表现技法的进步。他是一位具有创新思想、能继承传统的人物画大家,以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建树极高的大师。

注释:

①王步青:《题黄山人画册》,《蛟湖诗钞》卷首。

②谢堃:《书画见闻录》,丘幼宣著《黄慎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96页。

③雷鋐:《瘿瓢山人诗集序》,《蛟湖诗钞》卷首。

作者单位: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绘画
一慢改写星火绘画
乒乓猪
绘画
绘画班的困惑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刘奇伟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