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1-11-29康建国黑龙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会文献

康建国 黑龙

摘要:2021年7月16日至18日,由大连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主办,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所承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的议题主要是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研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的渊源和主要内涵以及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文献支撑等问题。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0-0011-0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下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014年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在谈到民族团结的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党中央第一次从民族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价值。在同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谈到“八个坚持”,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随后,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中共中央正式将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结提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会报告中具体表述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成为我党的民族工作纲领,并在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进党章。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指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从法定规章制度的形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为我党长期坚持的政治理念、行为准则和工作目标。

因此,在新时代历史学的研究也要与时俱进,回应时代命题是历史学的一贯宗旨,而从事民族史的学者更应该在响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重要政治战略上,做出新的更高更广阔的学术成果,本次会议就是基于这个命题和使命而召开。本次会议共计提交了论文三十多篇,与会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会议情况予以介绍。

首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的基本内涵、定义和分类等方面的综合论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组成的共同体,它的核心内涵是命运共同体。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核心内涵、内在结构和本质特征的文献资料即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大连民族大学黑龙教授的大会主题发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主要内涵》一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做了如此的定义,同时指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的重要性,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分为五大类: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的最经典文献,也是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党和政府颁布的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件。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的文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导师关于多民族国家、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的论述,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重要来源,值得重新梳理和总结;四是中国历代文献典籍中的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记载,这些记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渊源,能够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如何從自在走向自觉的历程:五是专家学者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论著,这些文献一般都是对上述四种文献的阐释,也包含个人的一些理解和主张。

有的学者从某一专门领域的文献入手,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论述和对保护传承利用古籍的重要讲话精神,如青海民族大学王梅花《蒙古文古籍文献的发展历程及研究价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文把蒙古文历史文献的发展历程分为13世纪初期到14世纪中期、15世纪至16世纪、17世纪至19世纪、20世纪前半叶这四个时期,分别概括了这四个时期蒙古文文献的研究内容,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大学时对保护传承利用古籍文献的重要讲话,阐释了蒙古文古籍的重要研究价值。此外,还有一些与会学者探讨了地区性历史文献保护的策略和思考,如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王学艳《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及策略》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切入点,探讨了相关问题。例如大连民族大学何长文先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基因》一文从地理环境、分封制度、儒家思想体系、宗教本土化等几个方面来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渊源。

其次,历史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视角仍是以实证研究、个案研究为主,故本次会议虽以具有较强理论性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视角和主题,众多与会学者仍然是通过大量的个案、细部的实证研究来推动这一论题的深入。比如,部分学者专门探讨了多语种文献中有关“中国”一词的相关问题,如通过利用民族史语文学的审音与勘同方法进行研究的主要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研究院的阿拉腾奥其尔《清代满语中dulimbai gu-mn(中国)的用法——以图理琛(异域录)为中心》一文整理了图理琛《异域录》中有关满语“中国”的用法,以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历史提供了坚实的文献证据。再如大连民族大学王晓辉《(清实录)中的“中国认同”资料》一文通过辑录《清实录》中的“中国认同”资料,据以分析相关问题。兰州大学白玉冬《婆罗米文慧斯陶鲁盖碑文研究》一文通过考察东突厥汗国初期所建婆罗米文慧斯陶鲁盖碑文,得出了诸多颇有见地的结论,指出碑文所涉及的主体北方民族贵族集团信仰佛教的可能性,这一集团可能是北周皇族宇文氏千金公主所属集团,此外还对这一碑文所涉及的诸多其他相关问题都进行了考订,斩获颇多。康建国《弘吉刺部落历史研究中多种形式文献所见多元文化交流管窥》一文利用近些年新发现的碑刻、文物以及新发现的部分传世文献等资料,对蒙元时代重要的部族弘吉刺部历史进行了细致的考订。李俊义、袁刚《<原任绥远城将军宗室弘响碑文>及相关问题考述》利用一份1999年发现的碑刻资料,对其中所涉及的绥远城将军宗室弘晌及其家族诸成员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考订,厘清了历任绥远城将军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及其家族详情,从而对这一时期的绥远地区历史以及清乾隆时期的历史研究都有很重要的价值。梁永等学者的《汉满蒙藏回是一国——元明清史料折射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一文主要是从元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民间及官方文献折射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角度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列举了《老乞大》《满洲实录》《清代军机处满文熬茶档》《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御制五体清文鉴》《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等文献,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性。在统治过程中,不同时期各个族群的精英都被吸纳进统治阶层,普通的族群民众之间也相互交流,在统一而辽阔的疆域上,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对于多语种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的思考,非常有助于推进文献学及其相关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中央民族大学高娃老师的《精准协同方法论在多体合璧文献差异研究中的作用》一文针对清代大量多语种文字合璧文献的研究提出了精准偕同方法论,通过开展文献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精准对校工作,以发现其中的差异之处,进而厘清文献作者、编纂特点、史源文献、史料价值以及各版本特点等诸多问题。

乌日其木格《清代百件珍稀蒙古文献档案整理研究》根据对阿拉善蒙古文献档案的分析指出,《清代百件珍稀蒙古文档案整理研究》中有十六份有关阿拉善蒙古投清的档案文献,记录了阿拉善蒙古从康熙十六年(1677年)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投附清朝的过程细节以及阿拉善厄鲁特蒙古的历史。甄广成《<旗族旧俗志>版本及其利用情况概述》一文指出,《旗族旧俗志》内容涉及清末民初北京地区的八旗生计、服飾、婚丧礼俗、基层行政组织,以及民间自救组织等诸多方面情况的记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还梳理了该书的纂修过程与版本流传概况。孙守朋《清代蒙古旗人出旗为民初探——以六份内阁大库移会为中心的考察》一文根据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发现的六份内阁大库档案各部门移会为研究对象,以此六份档案所涉及的五个案件为基础探讨了清代乾隆朝蒙古旗人的构成、出旗的原因以及出旗后的经济法律生活等问题。

以文学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主要有,齐玉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蒙古族史诗—一(江格尔)与藏族史诗(格萨尔)共性之探》。秀云《<三国演义>汉满文本比较研究——基于手写本(汉满合璧三国演义人物图赞)考述》一文指出,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庋藏一册《汉满合璧<三国演义)人物图赞》是满译《三国演义》的重要版本之一,然而该版本迄今未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首次详细介绍该版本,将其与相关存世文献进行细致的文本比勘,初步确定《汉满合璧(三国演义)人物图赞》是以《贯华堂第一才子书》体系的卷首所附人物图赞为底本绘制而成。并通过考察其重要的文献价值,认为乾隆时期儒家正统君臣观念已经得到满族人的认同。乌·叶尔达《东归爱国民族英雄策伯克多尔济》一文指出,策伯克多尔济作为一个土尔扈特部的领袖人物,为土尔扈特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珍爱《江格尔》,尊重和保护江格尔齐,为卫拉特文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红梅《<蒙古风俗鉴>原本、批注本及译本考异》一文指出,《蒙古风俗鉴》是近代蒙古族著名学者罗卜藏全丹所著蒙古族民俗学经典文献,梳理《蒙古风俗鉴》不同版本的形成和流传始末,并考证丹碧批注本与原稿、赵景阳译本与那日萨译本之不同点,在充分肯定诸位学者成果的基础上,列举了以往译注中的一些瑕疵纰漏。先巴《“茶马互市”:中原与青藏高原各民族经济文化互动》一文从地理、生态与历史角度讨论了中原与青藏高原各民族经济文化互动,得出茶马古道既是一条内地和青藏高原相联系的经济之路,也是政治之路和宗教文化之路结论。贾瑞光《保护和挖掘少数民族古村寨资源的调查研究》一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对保护和挖掘少数民族古村寨资源展开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胡艳霞《满族语言文字对达斡尔族语言文字的影响》一文列举了分布于达斡尔语不同领域的满语借词,从达斡尔语中的满语借词分布及其数量和使用频率等情况可大致了解到历史上达斡尔族与满族的文化接触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情况。

还有一部分与会学者主要是依托重要的历史文献,从边疆治理的视角开展系列研究,以此来佐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如姑茹玛《明蒙关系史上的里程碑——隆庆和议》一文,指出隆庆和议是蒙汉民族关系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俺答汗是创造这一里程碑的伟大的、英明的、卓越的领导者,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明智的灼慧眼卓识的。“隆庆和议”成为民族关系的典范、一个标志和模式,而且这一传统将会不断延续和创新。于占杰《<钦定回疆则例>的编纂、内容、版本与研究状况》一文详细介绍了《钦定回疆则例》的编纂、内容、版本与研究状况,并进一步指出在新疆地区清朝以《钦定理藩院则例》治理天山以北蒙古游牧和活动的地区,而在天山南部以维吾尔族为主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聚居区(即“回疆”“回部”),则以《钦定回疆则例》予以治理,体现了清朝灵活的边疆治理策略。李玉君《民族交融视阈下辽金关系考察》一文认为,要做好辽金史等少数民族史的研究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可忽视,一是重视史料的搜集与甄别,因为少数民族的文献史料往往存世较少或经由他族转述,需要运用史源学方法追溯史料源头以探寻历史真相:二是尊重中国的历史实际,站在作为广义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揭示各狭义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交融汇聚的历史进程。李毕力格《嘉庆朝的蒙盐管理——以阿拉善和硕特旗吉兰泰盐池为中心》一文认为,随着蒙盐在内地的畅销严重影响了内地的盐纲。在这种情况下嘉庆帝对阿拉善盐的管理采取强硬的措施,在这些种种情况下嘉庆十一年(1806年),阿拉善和硕特札萨克亲王玛哈巴拉把吉兰泰盐池奉献给清廷贡做官盐。主要利用阿拉善左旗档案史志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中央研究院所藏的满、蒙、汉文档案详细探讨阿拉善亲王玛哈巴拉把吉兰泰盐池献给清朝贡作官盐之原因及嘉庆十一年(1806年)至嘉庆十八年(1813年)间清朝对吉兰泰盐池的管理。吴阿木古冷《平定天山南路后清廷强化伯克阶层向心力之“文”化方法》一文指出,清廷改革天山南路原有的“伯克制度”任命了新的伯克队伍,又派遣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和各城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监督指导新的伯克队伍。道·孟和《清代伊犁地区卡伦设置与演变》一文梳理清代伊犁地区卡伦设置的古文献和诸学者的相关论著,对清代伊犁地区卡伦的设置、演变和地理位置做了详细的考证。

多语种、多视角、多文化、多民族的研究方法和理念,是我们从事民族史、民族历史文献等领域研究的优势,是我们通过自己独特的研究和领域,来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杂志回信中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建党一百周年上的讲话》中也提到,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里面的关键词是“骨气和底气”,作为历史学和民族学科研工作者,我们在新时代的任务就是要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高度,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献,尤其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息息相关的历史文献中深耕细作。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会文献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帕措”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探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复合互嵌格局与多元一体交融
略论孔子对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影响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在齐越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