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新”看志愿填报新启示
2021-11-29
最近两三年,或许大家常听到新工科、新文科等新鲜词,有些对志愿规划上心的家长和考生已经开始研究起了它们。你呢,是否还在后知后觉?
从2018年起,教育部便召开各项会议、印发系列文件、制订一系列措施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为“四新”),比如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
什么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
新工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深度交叉融合再出新;
新医科:医学的新要求+新的医学专业+医学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核心是创新发展;
新农科: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培养新型卓越农林人才的新型农业科学;
新文科: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四新”建设,即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专业建设、院校建设等方方面面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实力更强的新型工科、医科、农科、文科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科未来技术领军人才。
“四新”建设告诉我们,一场专业与院校的变革正在进行着,因此不管你有没有明确想填报的志愿,都可以了解一下,或许它能给你提供新的思路、新的选择。
这些“四新”政策你看了吗?
从2018年到2021年,每年都有“四新”建设的相关政策,它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哪些与我们关系密切?小编已经帮你梳理出来了,请往下看。
2018年10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四新”建设。
“六卓越一拔尖”
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专业点。
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一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一万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
实施高地建设计划,建设约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
2019年2月
教育部召开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年度发布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介绍,要通过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
新工科
认定612个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急需专业点近400个;
成立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国际联盟,启动实施新工科建设的“十百万”计划,推动各地各高校加快构建大数据、智能制造、机器人等10个新兴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
新医科
开设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专业,批准74家高校附属医院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新农科
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并且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的涉农专业。
新文科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培养优秀的社会科学家,通过推动新文科的建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派。
2020年8月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全面深入推进“四新”建设将成为教育部在秋季学期重点推进的四项工作之一。
新工科 将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加强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布局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推动高校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新医科 将研制《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新理念推进医学发展,以新定位谋划医学教育改革,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
新农科 将推进一批新农科建设项目。
新文科 将召开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持续推出中国政法、中国新闻、中国经济、中国艺术系列大讲堂。
2021年2月
教育部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注重分类探索,深入推进“四新”建设。
◎深化新工科建设
推进845项新工科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深入实施;
持续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加强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新医科建设
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建设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中医)。
◎持续推进新农科建设
研究制定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优化涉农专业结构;
深入推进407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实施,推动新农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加快新文科建设
推出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20讲、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32讲、中国经济大讲堂50讲,启动中国艺术大讲堂;
持续深化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法律职业伦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专题师资培训,深化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