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电,我捡起了一片银杏叶
2021-11-29康潇天
康潇天
电子科技大学,我们亲切地叫她“成电”。说来惭愧,第一次完整逛完成电校园是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一天傍晚,吃过饭后,室友约我散步和“探险”。我欣然应允。
由于毕业季又赶上疫情,校园里不复往日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显得有些冷清。漫步校园,我们偶尔遇到路过的三两好友,时而是清脆爽朗的说笑声,时而是低低的讨论声……声音都从远处传来,又从我们的耳中匆匆而过,渐行渐远。晚风轻轻吹过校园的银杏树,绕过我们的发梢,好像一切都回到了刚入学的时候。
走,去找麦克斯韦
成电清水河校区有很多雕塑,其中最显眼的便是一尊麦克斯韦的雕像。它位于电子工程学院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外,在宿舍通往教学楼的必经之路上。爱因斯坦曾说:“麦克斯韦标志着一个科学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科学时代的开始。”只见麦克斯韦站得笔直,一手插兜,一手自然垂下,目视远方,颇有《雾海上的漫步者》弗里德里希立于云上山巅的风采。麦克斯韦脚边有一块石头,上面写着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学术成果:麦克斯韦方程组。它代表了电磁学的统一,仅仅四个数学等式,就能准确描绘出电磁场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可以说正是电磁学开启了电气时代,打开了现代无线通信的大门。因此麦克斯韦也成为成电众多学子心中的偶像。在特殊的日子,我们总能看见同学为麦克斯韦戴上圣诞帽、学士帽。每当《电磁场与波》(成电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的期末考试之前,不难猜到,麦克斯韦的雕像前也总是最热闹的。
校区最宽阔的一条大道“银杏大道”便从这里开始,延伸千米。银杏大道,顾名思义,两旁银杏树蔚然成荫。银杏是成电的标志。秋天来临,赏银杏是成电学生必不可少的仪式。“蝶舞银杏满枝黄,秋如横林数叶红。”同学们脚踩落叶沙沙作响,拍照嬉戏,移步换景,大片金黄茂密的银杏为天府之秋增添了明艳缤纷。
清水河校区也被调侃为“顺江人民公园”。银杏大道左边有两幢宏伟的教学楼,是状如“品”字的品学楼和取成电第一任校长名字“吴立人”的立人楼;右边坐落着学校图书馆,这也是全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图书馆外是时间广场和大片青草地。天边泛起晚霞,我们散着步,心想麦克斯韦是不是曾经也这样散步和静静思考。
不会磨锤子的程序员不是好电工
为什么这样说?曾懵懂听着学长学姐流传着那神秘的三个字“磨锤子”的我们,直到站在基础工程实训的大楼前,才恍然大悟。我们整理好头发,带上工帽后,居然就是真的磨锤子,还可以在小锤子上刻名字。这门必修课还有抛光、切割、电焊等项目,一应俱全。
校园水墨丹青、虫鸣阵阵的鹭栖湖旁是大楼里热火朝天、火花四溅的景象。大学四年,我们在实践课里学会了焊锡、检修电气设备等技能,绝不纸上谈兵,甚至可以夸张而自信地说:“以后家里电器我来修。”听说一位学习经管的同学正因有“磨锤子”技能,留学时得到国外面试官青睐而被录取。除了这些硬核的必修课,还有人文艺术、金融经济、沟通创业等其他课程,妙趣横生。每年的川菜鉴赏课更是热门,大师傅亲自上阵,菜品酸甜麻辣,令人唇齿留香。据说学校还开设过“喂鸭子”的课程。
大学四年,科研楼留下了我们认真调试数字实验箱的身影和数学建模、电子竞赛时的挥斥方遒。教学楼里留存着我们上课考试的专注目光,英语演讲的侃侃而谈,电脑编程时的乍现灵光。许多成电毕业的学生都身怀绝技,充满了奇思妙想。
去湖边看天鹅才是正经事
学校有东西二湖。东湖在立人楼旁,一汪湖水宁静深邃。另一潭则在经管楼旁,全名是鹭栖湖,常称之西湖。此西湖虽非杭州西湖,但也着实有一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韵味。东西湖就是学校众多生灵的栖息地。湖里水波荡漾,岸上光阴交错。湿地公园里芦花飘荡,飞鸟横渡,水鸭倒立,鸳鸯相伴。人气最高的莫过于学校养的黑白天鹅。天鹅们都装有芯片来记录身份,接受后勤的悉心照料。时常可见灰色的小绒球们跟着父母在湖中觅食玩耍,摇头摆尾,逍遥惬意。有时游人停驻,它们会成群结队地游向岸边,与人互动。这些顽皮的“精灵”甚至会趁人不注意,偷溜到学校的马路上,最后被保安“当场抓获”,留下滑稽的倩影。湖畔金柳,碧波荡漾,东湖捕鱼,天鹅上岸,这是充满生机的成电。
除此之外,成电的高水平讲座应接不暇,诺贝尔奖得主、学术大牛、文化名家、演员明星、企业大咖等纷纷走进成电,学生常常一座难求。学校的高水平艺术团也是学校的明珠,有交响乐团、舞蹈团、合唱团、电声乐、戏剧社等。各种文艺汇演、话剧、音乐会在成电高山流水,知音相逢。
最初的灯火是沙河的灯火
时隔多年,吴立人一定还会想起六十年江山旖旎,峥嵘岁月稠。
“无线电调整到成都,因为西南是无线电工业基地,不是调整早了,而是调整晚了。立人同志,你的名字起得好啊,教育就是立德树人。中央考虑派你去筹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党的八大刚刚闭幕,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科学、需要人才,需要国防也需要工業,你们大有舞台、大有作为啊!”
周恩来总理的话语,急迫夹着担忧。
银杏叶见证了当初汗流浃背,道阻且艰的建校历史。悠悠川江号子中,有一盏灯火,从三千吨的大轮船逆江而上。1956年,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电子信息类高等学府,这所大学肩负着国防建设、科技发展的历史使命,由周总理亲自部署建校。
八方才俊来加盟,埋头苦干,摞成稿纸千万,其中包括中国太赫兹之父刘盛纲、通信专家工程院院士李乐民、中国功率器件领路人陈星弼、中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主要奠基人林为干……新校开学第一课,是在未装栏杆和座椅的主楼。
三校联创: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讯和无线电系——国内最顶尖的电讯工程系,一起内迁,荒凉的工地与砖瓦铸成拥有千部机床、万人大学的梦,沙河成了成电的内陆河。见证新中国成长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已是有沙河和清水河两个校区的电子科技大学,跨进“211工程”,冲入“985工程”,迈向一流建设大学A类。“成电”的传承,被沿用至今。沙河的灯火已经汇聚成全国的星光。
电子信息时代早已到来,随着民族工业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机器人、物联网科创正在快速发展。成电作为中国电子信息领域唯一的“985工程”大学,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地方经济行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行走在时代与行业的浪潮之巅。
站在八角书斋前的时间广场,眼前的一切都是新的,庄严的主楼,品学楼、立人楼的讲台,东湖西湖,一切都是旭日初升。美丽的清水河畔,奏出新的起航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