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为检
2021-11-29荣国华
荣国华
为庆祝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院里举办了“回顾与荣耀”纪念展。翻阅一件件旧物、查看一张张照片,很多场景浮现眼前,无数记忆涌上心头。
1
第一个吸引我的是一张泛黄的《检察日报》。打开报纸,在“风景”栏目里,有一篇名为《煎饼的滋味》的文章,那是我初入检察院时所写的。
还记得20多年前的一个初秋,我走出西北政法学院(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校门,一个人背着行囊来到检察院。很快,我就被分到了工作生涯中的第一个科室——控申科,当时科里只有三位军转的老同志,他们都是我的师傅。
记得我参与的第一项工作,便是跟着其中一位师傅接待来访群众。那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妈,我至今还记得她颤颤巍巍、有点怯生生地走进接访室的情形,她一边哭一边说:“我儿子被人打了,公安机关不管。”师傅让她坐下喝口水,慢慢说。她只是不停地说:“我儿子被人打了,你们要管管……”师傅记下了她儿子的姓名、地址,对她说:“人要是真被打了不会没有人管的,我们先问问是什么情况。”师傅很快联系了批捕科和公安分局相关科室的同志,了解到她儿子的确被邻村青年故意伤害,公安机关正在等待伤情鉴定结论,因此尚未立案。于是,师傅告诉她说公安机关不是不管,而是需要等一段时间,有结果会及时告诉她的。她离开的时候说:“那我过两天还来。”“你大老远地来一趟也不容易,你们村委有电话,有结果我们打电话让他们和你说,你就不用再跑一趟了。”经过师傅耐心劝说,她答应回家等消息。后来,她儿子被鉴定为轻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最终,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并进行了赔偿。
案件得到处理后的一天,她又一次来到接访室。那时,她拎着一包煎饼,看上去也不再怯生生的。她说煎饼是自己烙的,特意拿来给我们尝尝。看我们执意不收,她“要挟”说如果不收下她就不走了。最终,科长同意收下这包煎饼,并分给了大家,她这才心滿意足地走出了接访室。说实话,我们平时吃惯了大米白面,看着那硬邦邦的煎饼,着实感到有些为难。但那天晚上,我回家就着咸菜,吃下了那两个煎饼——很难嚼,却也别有滋味。
那是自己第一次参与接访,那位老大妈起初怯生生走进来的样子和后来特意送给我们煎饼的情形,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也正是那段经历,让我写下了文章《煎饼的滋味》。在文章中,我记录下那位老大妈的来访经历,也记录下当时师傅教导我的话——“别看我们这间小屋(接访室)是个旧平房,老百姓来一趟也不容易。一是他们大老远从农村来趟城里不容易;二是他们一定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才会来的,可能心里正带着委屈和怨气;三是能走进‘公家大门,他们心理上一定也是克服了很多困难的。所以,我们对他们一定要热心、耐心,能帮助解决的要尽最大努力解决,哪怕解决不了的,也要跟他们讲明白,帮他们找解决办法。”
后来,我也独自接访过很多次,始终记得:群众来信来访,有的是对法律规定不了解,有的是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态度不满意,有的可能只是想要倾诉一下。从起初面对情绪激动的来访群众莫名感到心慌,到同样跟着情绪激动以至手足无措,再到积极为他们想办法找对策,到最后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实现息诉罢访……那些与群众面对面的日子,给了我宝贵的锻练和成长机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控申工作早已迭代升级,12309检察服务热线的开通、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成立、“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的落实、司法救助案件的办理等等,无不实实在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贯穿在日常工作中, 也真正传递了检察温度。
回想起来,我在控申科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对司法为民理念有了深切的感受——要始终将心比心,以诚待诚。如今,再次读刚工作时所写的那篇文章,回忆起那记忆中的滋味,像与年轻的自己重逢,欣喜而感动。
2
第二个吸引我的是一块奖牌。站在这块奖牌前,我想起了自己的办公室工作经历。
基层检察院办公室,大多是集办公室、研究室和新闻宣传于一体的大综合部门。那时甚至有很多干警分不清信息、调研、宣传三项工作之间的区别。其实,相比较于单纯办案,调研宣传工作可能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与心血。很多业务骨干就常说:“让我办10件案件,也别让我写1篇调研文章。”为调动全院干警积极性,我院采取了系列措施——建立信息调研宣传联络员制度,安排联络员优先接受培训学习;开设专家讲堂,每年举办信息宣传培训班和理论年会;将信息宣传调研工作纳入干警年终考核等。这些措施有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很多埋头办案的业务骨干加入到联络员队伍中。
为提升宣传工作能力与水平,办公室会定期组织联络员认真学习上级院信息编发要点、特点,阅读《检察日报》《山东法制报》,了解版面内容,学习写作风格,有时还会引导联络员向省院记者站的老师们请教。大家从简单的“信息快车”栏目开始写起,认真分析优秀稿件的特点,对比查找自己的不足,当一篇篇宣传本院工作的信息宣传稿件被采用、被刊登,那种满足感和获得感溢于言表。
此外,调研文章的撰写也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从收集案例等基础资料到总结提炼经验做法,从具象的案件到抽象的理念,无不经历思想的一次次淬炼,而大多数文章的修改完善都是挑灯夜战的结果。潜心于调研文章写作,不仅提高了干警的文字功底,也进一步增强了干警的办案能力。在全省每季度举办的“齐鲁检察基层行”论坛上,我院每次都有优秀成果获奖;我们结合办案创新“品行调查”等若干制度机制,实实在在提升了办案质量和效果……
全院“一盘棋”的信息、宣传、调研格局,让大家更好地通过笔端传递法律信息,传播法治理念,为检察事业发声,也有效地促进了全院工作质效提升。记得那是2011年,在全市检察机关总结表彰大会上,我院获得全市业务考核第一名的同时,还拿到了一块特别的奖牌——“全市信息调研宣传先进单位”。以往,这是3块奖牌,通常颁发给3个区县院,而那一次,我们包揽了这三项工作第一。捧着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我深刻体会到了“求极致”的意义。
如今,奖牌静静矗立,既是对我们既往坚守奉献的表彰,也是对我们继续前行的鞭策。
3
第三个吸引我的是一张照片。那是我院“青春护航”法治宣讲团成员的合影,照片上那年轻的脸庞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曾在多少“年少的他们”心中播撒下法治的种子!
在我进入不惑之年,以为会终生与文字相伴时,因员额制改革,我成为一名员额检察官,分管和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在办案中我们发现,未成年被害人普遍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涉罪未成年人大多法治意识不够,而法治宣讲不系统、覆盖不全面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此,我们在全院选拔30多名青年干警,打造了“青春护航”法治宣讲团,把法治教育纳入了全区青少年教育基地统一课程,为全区中小学生开设了“每周一课”法治课堂。我们认真搜集资料,精心准备课件,定期邀请专家为宣讲团成员开展备课辅导,这些“功夫在案外”的工作,只为少年们更愿意倾听与接受。“内容系统化、场所固定化”的法治教育全覆盖取得了良好效果,青年干警在传送法律知识和传播法治理念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青春护航”法治宣讲团入选2020年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办案中我们还发现,当前涉及未成年人的性侵案件虽然增幅放缓,但仍呈多发高发态势,且定性定罪比以往愈加复杂。至今还记得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被害人陈述多次被强奸,但因未及时报案,证据早已灭失。而犯罪嫌疑人始终不认罪,甚至不承认与被害人有直接身体接触。如何审查采信证据、认定犯罪事实考验着办案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提审我们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存在诸多矛盾之处。我们根据被害人陈述的案发场所相关细节,引导公安机关补证,提取到了案发数月后现场沙发上遗留的关键证据。参考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指导性案例齐某强奸、猥亵儿童案(检例第42号)的要旨,采信被害人陈述认定案件事实,被告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现在想来,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的制发及“没完没了”抓下去要求的提出,指导性案例的及时发布,强制报告制度的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等,都为未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引和指导。
如何结合办案提出或建立一些解决全局性、系统性问题的制度机制,是我们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办理一起涉校车安全案件中,我们调研发现全区校车管理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遂制发了包括在全区开展校车安全运营专项整治等内容的检察建议,并推动实施了全区中小学校车统一运营管理。这一案件还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促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典型案事例。针对全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尤其是涉校园案件多发的实际,我們撰写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区委、区政府,有效推动了教育部门的专项整改。根据部分中职学校学生聚众斗殴类案件多发的情况,我们依托社区及企业,建立了“正心”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劳动技能培育观护站,努力促进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这些个案背后的思考与实践,都是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做出的点滴努力。
我们深知,关爱未成年人,需要公正之心、关爱之心和创新之心,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4
法治苍穹下,几多赤子心。回望工作的点点滴滴,我更加深刻感地受到,检察官是一份职业,但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因为看似平凡的3个字背后,更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次接访,每一次挑灯夜战,每一次探索,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和法治进步的新期待。岁月流逝,初心愈坚守。回首来时路,我们有幸与检察事业共成长,共同见证检察事业的创新发展。
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更好前行。进入新时代,检察工作职能和人民群众期待都在不断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思考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继续学习、超越和前行。人民检察90年峥嵘岁月,惟愿我们每一名检察人都能仰望星空、忆读初心、汲取力量,脚踏实地、步履铿锵、坚定前行,用履职和担当为人民检察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