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中逻辑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2021-11-29边俊科

考试周刊 2021年79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摘 要:在初中阶段,数学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数学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内容较为机械的原因,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没有形成,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课题探究式教学形式,用任务型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并最终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国家都在倡导开展素质教育,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能够实行素质教育的学校是非常少的,能够将学生素质发展放到教学第一位的教师也是比较少的,这主要是因为升学压力和教学任务比较重,很多教师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却发现有心而无力。那么如何在这种高教学压力的背景下开展素质教育呢?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呢?文章中给出了答案。

二、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是一个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丰富。经过笔者的调查走访,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的形式就是知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向传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接受非常多的启发,而是直接学习现有的数学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差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不利的。另外,一部分教师在尝试使用较为新颖的教学形式,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教师使用的新颖教学形式只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微课、多媒体等,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其本质还是单一的传统教学形式,其根本性就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也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不利。

(二)教师教学内容较为机械

决定一堂课是否是高效的,除了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还有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天性出发,教学内容越有趣,教学形式越新颖,学生学习的欲望就越强烈,其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越好。但是从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来展开教学,很少在教学内容中增添其他的元素。并且,很多时候,一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是在集体备课中形成的,课堂上的知识教学顺序、讲解的例题、使用的教学方法等都是提前设定好的,很少有教师会根据自己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机械化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的效果不好,无法构建高效课堂,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非常不利。

(三)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未形成

笔者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学生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等待教师进行“投喂”,而是应当产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大部分的学习工作,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反观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时候并没有形成非常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一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自主思考能力都不具备,只是等待着教师进行讲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当前的教育体系并不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步骤的学习,然后通过题海战术对学习的数学知识形成思维上的惯性,并随之形成应试能力,这就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那么,在当前的环境下如果教师还不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就成为一纸空谈。

三、 初中数学课堂中逻辑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一)以多元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而是彻底地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其次,在教学的时候,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融合,要让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地发挥出教学作用,不断地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是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的有效性。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充分的认识,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教学课堂中,并且能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数学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一次函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其中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求解、函数的性质等都会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笔者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这一教学内容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和微课两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笔者并没有让学生首先开展自主学习,而是先用微课给学生创设了生活中的場景,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其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笔者先给学生讲解了映射、函数等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一次函数有最基本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了解了函数的基本形式、函数的表达形式等,这是最基本的函数内容。最后,笔者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函数,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笔者给出的一次函数式给出其映射关系、函数图像等,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认识。在课堂的最后,笔者会使用微课对这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一次函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函数思想,形成相对应的数学逻辑,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以课题探究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以课题的形式来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很有益的尝试,课题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探究的内容中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设立、问题猜想、问题探究、提出结论等多个环节,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课题探究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笔者在教学的时候,首先需要确定课堂探究的主题,那就是“勾股定理”,然后需要将探究的内容分成不同的主题,在笔者备课的时候,就完成了这一工作,笔者将有关于勾股定理的探究分成了三个主题:三角形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中才存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最后,在这三个主题的引导下在课堂上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勾股定理的课题探究。

在课堂上,笔者首先给学生一些用卡纸做成的各种形状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然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第一个研究的主题:“三角形的三个边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展开探究,每一位学生都在用直尺测量手中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然后寻找其中的数学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关系,也有的学生提出了其他的关系。于是笔者让学生对得到的结论从特殊推广到一般,最终有很多的答案都是错误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然后,笔者对勾股定理进行了解释,进而让学生进行学习,之后开始了第二个探究过程:“勾股定理只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吗?”虽然在第一个阶段对得到的很多结论进行了验证,但是那只是简单的探究,在第二步中需要学生将勾股定理这一普适性理论进行推广验证,寻找其他的合适情况,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能成立,于是加深了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认识。最后,开始探究最后一个问题:“勾股定理有什么应用呢?”在这个环节,笔者让学生形成了不同的小组,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发现了很多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应用勾股定理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对勾股定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对教学的内容展开了自主探究,对勾股定理的认识不断深入,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以创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死板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内容的方式有很多,如将数学史融入教学内容中,用不同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等,这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简单的。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新教学形式,将数学史的发展和勾股定理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从而更好地形成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人类发现勾股定理的时间是非常早的,最早是由商周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而后赵爽在《周髀算经》中对勾股定理进行了证明。目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达到了500多种,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能够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去,不仅可以创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还能在多种证明勾股定理方法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能起到促进作用。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形势来不断地改变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使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颖的教学理论,不断实践最近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不断给学生教学上的惊喜,以此来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勤波.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第二中学为例[C]∥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2020.

[2]高丽林.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3):705-706.

[3]鐘元茂.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8):226-227.

[4]李慧.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8):41.

[5]陈星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63-164.

作者简介:

边俊科,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