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路径探究

2021-11-29李海春

考试周刊 2021年79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小学现状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等文件的出台,写作能力培养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对学生情感认知、语文素养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不仅能改变原本“知识主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述、概括能力,而且在多元教育模式的引导下,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其日后学习、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现状;教学路径研究

当今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前行路上的“风向标”,要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学生发展实际,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进行深度剖析,改变原本“直输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体验。现阶段小学生正处于情感、认知发展的黄金时期,受年龄、思想等因素的限制,他们涉及的知识面不够广泛,难以写出高水平的好文章。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写作教学现存的问题,转变教学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其写作质量。

一、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写作思路模糊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思维与表述能力的综合表现,亦是现阶段学生认知的重要体现。但从目前小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来看,由于自身思维能力的限制与认识世界的片面性,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抓不住重点,思路被题目所限制,加之表述能力、词语积累量的不足,导致他们陷入“写作无灵魂”的泥潭,这不仅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而且若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则会对写作的认知流于表面,影响了自身语文素养的培育。

(二)写作基础薄弱

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会夹杂较多的主观意识,加之他们思辨能力的不足,对知识的运用存在困难,导致所写文章语句不通、错字连篇的现象频出。同时,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写作教学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写作态度、写作能力、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培育并未加重视。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不仅影响了学生知识接收效率,而且在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很难理解知识背后的内涵,只是通过反复的记忆来实现成绩的提升,这对其日后发展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

(三)缺乏写作兴趣

小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面对新奇的事物往往能激发其探究意识。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艺术,能够将学生探究意识、求知欲进行有效融合,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转化为富有情感的文章。从目前教学活动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缺乏创新,在讲解写作知识时常常采用传统的“板书+PPT+练习”的模式,使得学生经常以“机械式”的状态进行学习,学习热情的衰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写作“模板化”

写作作为语文课程四大板块之一,亦是听、说、读的综合考察,加之文章体裁的多元性,使得学生情感表达、词语运用各具特点。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过于局限记叙文与说明文等基础体裁的练习,对诗歌、诗词等体裁并未过多涉及。风格的单一不仅影响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长时间处于同一种模式的练习下,学生思维逐渐固化,对文章内涵把控愈发模糊,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不高、缺乏真情实感。

二、 提高小学生写作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情境引导,点燃学生写作热情

创设合适的情境能够引人入胜,使学生深入创作的海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情境的引导,通过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生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解读,创设有效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使其更好地表达自身情感,从而获得最直观、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以“缩写故事”这一习作内容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故事,如女娲补天、牛郎织女等,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进行阅读,并用一句话或是几个词简单概括故事的主要剧情。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开展仿写、续写等写作活动,设置多个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女娲如果没有补天,那么人类生活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织女如果没有偷偷下凡与牛郎相会,他们的未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以阐述、表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还可以开展“趣味填词”游戏,将某一段/某一句进行删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设置多个难度,从简单的字词填空到句子、文章情节等内容的补充,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阅读,促进其语文思维发散的同时,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为其后续学习铺路。

(二)依托“4S”教学法,强化学生写作思维

“4S”教学法是指搜索search、分享share、展示show、总结summary,“4S”教学法作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将搜索、分享、展示与总结融为一体,既实现了系统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短板,而且递进式的学习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压力,能够帮助其更好地梳理写作思维,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以“我的心爱之物”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及技能要求提前下发至学生,并让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观察自己的“心爱之物”,并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为后续写作提供一定支撑。

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心爱之物”。该过程可以使小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制作相应的思维流程图,并将其下发至学生,让学生在互相分享过程中梳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A同学心爱之物是“套娃”,向其他学生介绍时,有的学生发现每个套娃的图案都不一样,这有什么样的含义?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共同思考、分析,对套娃的结构、装饰特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究,并对每个套娃的表情,背后蕴含的文化情感进行梳理。这样一来,在思维的碰撞下,学生思考内容更加全面,对事物的认知更加透彻,而且在问题的驱动下,激发了其探究意识,改变了原本“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促进其思维的跃迁与内化。

其三,学生交流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写作。文章完成后,教师可以开展“最强小侦探”的教学活动,学生彼此交换文章,对文章结构、是否存在错别字、文章题目是否一致等内容进行检查,并对他人的文章进行点评,分析词语、写作手法运用的精妙之处与可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使其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发现他人长处与自身不足,从而形成相对灵活的写作框架。

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情况、课堂参与度进行总结,并指出其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列成表格,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如:

1. 思维混乱

解决方式:借助“鱼骨图”对问题进行梳理,绘制各项写作内容,使之成体系。

2. 语言表达能力差

解决方式:多读范文,总结语句风格。

3. 文章结构缺乏逻辑

解决方法:多读范文,用一句话或几个詞语总结每段的中心思想,并仿照句式风格进行写作。

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从而促进其综合思维的培养。

(三)加强问题引导,完善学生写作框架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于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不足,很难确定写作主题。对此,教师要立足学生学情,立足教学目标,设置多层次写作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的同时,丰富其文章内涵。

以“越努力越幸运”话题为例,在确定写作方向以及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资料,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契机;鲁班上山割草,手被草划伤,给予其发明锯子的启示”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个导学问题,如:什么算是努力?什么又算懒惰?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难道不努力就不幸运了吗?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其他资料,如“中奖事件、事半功倍、南辕北辙”等,并让其进行二次思考。为了帮助学生梳理事件的异同点,教师可绘制思维流程图,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件的本质与特点,使其学会辨析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这样一来,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探讨,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话题背后的含义,并对事物的两面性有所认知,强化写作思维的同时,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加强评价引导,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只是针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其写作能力、知识储备等方面并未过多涉及。形式单一的评价模式不仅时间长、跨度大,而且千篇一律的评价意见使得学生对评价轻视或无法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新看待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依托多种形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制定以“课前、课上、课后”为节点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首先,评价体系要具有实时性。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并对学生基本写作能力、词汇储备等内容进行初步评价,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课上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价以情境、问题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课前初步评价对学生现存的问题进行更新。课下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分层结对等方式,并设置团队练习任务与评价内容,充分发挥“先进分子”带头作用的同时,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其次,评价内容要多元化,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阶段式的评价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学生突破自我。例如,学困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其基础知识掌握、语法结构使用等内容进行评价,并设计“一句话概括、品意填词”的教学游戏,强化其知识记忆的同时,提高基础知识运用能力;优秀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诗歌、散文等体裁,并对学生写作手法运用、词汇储备等方面进行评价,针对其存在的薄弱项制定相应专项练习方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写作能力作为学生理解、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能力,于其阅读、语文素养等方面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加强情境引导,点燃学生写作热情;依托“4S”教学法,强化学生写作思维;加强问题引导,完善学生写作框架;加强评价引导,助力学生多元发展。多措并举,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指向性的同时,化“灌”为“导”,全面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月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1(10):25-26.

[2]张亚玲.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学周刊,2021(14):89-90.

[3]谢肖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例谈[J].山西教育(教学),2021(4):9-10.

[4]张九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21(11):75-76.

作者简介:

李海春,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玉兰学校。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小学现状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