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交映振兴图
2021-11-29许美芳李静波
文 | 实践全媒体记者 许美芳 清水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静波
清水河县革命老区是蛮汉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一部分,是连接陕甘宁边区、晋绥根据地和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枢纽。清水河县先后于1986年和1994年两次被列为国贫县,2012年退出国贫县序列后,被列为自治区级贫困县。经过全县干部群众不懈努力,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个区市两级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4月18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告退出贫困县序列。
长期以来,因为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清水河县经济发展步伐缓慢,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清水河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带富能力,以打好“生态牌”“文旅牌”“绿色牌”和“高质量发展牌”为着力点,引领各村合力推进富民产业发展,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接好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一幅幅催人振奋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红色教育基地二期今年6月开始运营,可以同时接待300多人食、住、行、研、学、游,这里还专门设置了农产品展厅,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在老牛坡红色文化广场,清水河县老牛坡党员干部教育中心主任樊志敏介绍道。
老牛坡横卧在清水河县最南端的北堡川内,村南村北山岭连绵,抗日战争时期晋绥交界地区成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就是在这里诞生的。过去,因自然条件差、没有水浇地,再加上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老牛坡村是真正的穷乡僻壤。红色教育基地的落成,让村里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老牛坡红色教育基地有老牛坡党支部旧址和展览馆、北堡抗战遗址、北堡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等10多处教学点,自2017年运行以来,培训学员4万多人次,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打卡地。
红色旅游火了,来村里的外地人更多了。村党支部还充分挖掘明长城、毛台子山、北堡写生基地等旅游资源,发动村民开办农家乐、特色民宿、小杂粮加工坊、种养合作社,带动村民增加收入。现在,全村已有农家乐12户,农业种植大户18户,规模化养殖专业户16户。
事业正在延续,发展没有穷期。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焕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2021年,老牛坡村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由窑沟、侯家圪洞、小缸房、不灿洼、大井沟5个行政村共同注册,以‘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在窑沟月盛香坊合作社手工米醋作坊,窑沟乡窑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永何介绍道。
窑沟乡是清水河县米醋的主要产区,米醋传统手工作坊遍布全乡。近年来,窑沟乡党委牵头成立了窑沟乡窑沟村党建引领米醋产业发展共同体,由合作社收购各手工作坊米醋,统一检验、包装、销售,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窑沟村月盛香坊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230户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万多元,同时还吸收当地村民就业,如果连打工带酿醋,每家的收入可达2万多元。
党建共同体还通过共建单位党组织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销售活动平台、知名度提升、销售渠道拓展、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实现了跨领域融合、资源共享。各成员单位先后为群众解决了饮水、人居环境整治、手工米醋销售、种植养殖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在距离清水河县城东南20多公里处,有个叫摇铃沟的小村庄,这里有多条自然形成的狭长沟壑,山上草木丰茂、溪水潺潺,景色宜人。
“这些年,摇铃沟的变化很大,山体披上绿装,山上的野兔、松鼠也多了,农民夏天可以来采药,冬天可以采沙棘。” 韭菜庄乡护林队队长李虎元说。摇铃沟是韭菜庄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韭菜庄乡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完成退耕还林3.3万亩、退耕还草8.4万亩,全乡绿化率达42%。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了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韭菜庄乡三岔河村党支部先行试种日光温室灵芝30多亩、木耳8亩。试种成功后,村里随即规划建设休闲采摘康养区、生态涵养保护区、乡村旅游景观区、生态康养旅居区、户外健身体验区、艺术田园景观区、农业生态示范区7个规划区为一体的灵芝康养田园综合体。短短几年,三岔河村从一个各方面落后的贫困村建设成为以田园康养为主题的度假村。村民可以到项目区打工,还可以通过流转土地、从事食用菌种植、入股集体经济、发展农家乐等方式增收。
截至目前,韭菜庄乡建成扶贫林果基地0.9万亩,房前屋后栽植花果树870亩,建成扶贫沙棘经济林和复绿项目4.4万亩,利用村集体土地建设采摘园两处,生态效益切实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乡村披绿,风光旖旎。如今,清水河这个曾经偏僻、落后的小县城,生态变美了、交通便捷了、房子舒适了、村子干净整洁了、村民的生活更好了,走进村头巷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处可见。
韭菜庄乡摇铃沟村 清水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