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1-11-29李俊高

关键词:理论课文明思政

顾 睿, 李俊高

(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05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由习近平同志为主创立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部观点、科学论断、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不断深化和勇于变革[1]。它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2]。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专门)思想中国化的最新发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整个人类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当代中国以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东方智慧,是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源泉。为此,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其中把生态文明教育提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也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的行动。高校是推进“绿色学校”建设的主体,也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而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而也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战场。然而如何充分挖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教育价值,并将之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对于有效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周婉如(2020)认为,高校思政课程担负着社会主义价值观、政治观、生态观教育等的重要任务[4]。杨益孜(2018)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达出来的精神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仅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引高校思政课堂稳步发展的精神力量[5]。董晓绒(2019)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一文中提到,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6]。张红霞、邵娜娜(2018)也指出,要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挖掘其他人文社科及其他自然学科专业课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要素,并打造生态文明实践典型,激发大学生群体的朋辈教育效应[7]。侯利军、付书朋(2019)提到,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落地生根所要求的,又是高校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有的责任担当[8]。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细致梳理发现,学者们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价值及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对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学者们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教育价值研究还有待深入,对如何利用高校课堂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也有待加强。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状况,多次在重大会议上发表建设生态文明的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中,“生命共同体”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本体论,它是在吸取中国传统优秀生态文化、借鉴西方优秀生态文化、充分研究当前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性[9]。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中“两山论”的时代性、历史性和哲学性,也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10]。

高校思政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重要使命,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更能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社会责任感,丰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当中,不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保证教学高质量有序地进行,高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要求,顺势而为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教育资源。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和生态行为的养成。通过高校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并辐射到社会成员,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时效性,紧跟时代前沿,紧跟国家相关政策、方针,从而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学习内容。高校要找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思政理论课的契合点,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的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学科理论体系与内容。因此,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思政理论课既丰富了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内容,又激发了大学生的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观。

再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推动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落地离不开人,高校思政理论课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不仅要从知识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讲授,更要从精神层面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地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为了完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是为了培养新时代综合素质人才。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阶段,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和新要求。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方式,鼓励生态文明进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之后,全国各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高校也努力投身生态文明教育之中,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方面,高校加强了对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学校开始注重平时校园的生态化管理。例如,将校园里的垃圾桶变更为垃圾分类专用、开展教师的生态知识培训、创建生态校园文化等,使大学生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另一方面,为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一些高校会不定时地举办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知识的竞赛。通过参与知识竞赛,学习和了解关于雾霾和国内外垃圾分类等相关生态知识,大学生能够从中学到关于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污染防护措施、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再循环等生态环保知识。目前,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如火如荼,但教育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生态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生态教育内容还不够丰富,生态教育形式还存在局限,生态教育方法有待创新和多样化等。

(一)高校生态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

在高校现有的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中,关于生态文明的教学内容分散于较多资源当中,虽然在某些专业上增加了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学科交叉,但其中所涉及的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知识很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缺乏体系化。在课程的设置上,虽然部分专业中存在着一部分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但大都比较宽泛,课程目标不明确、不详细,计划性不强,也未充分反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相关内容。例如,一些学校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只设置了一些基础的关于生态文明知识的课程,并未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高度和深度来体系化设置和开展相关教学,也未从学生思想变化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

(二)高校生态教育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教材中知识板块不完备是制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因。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是老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介,教材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缝合更新其内容。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还未系统地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教材体系中,可能造成学生学习上的片段化,不能很好地将其中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化地串联起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如果教材设计不合理不完善,就会影响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不利于学生正确生态观的养成和践行。

(三)高校生态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激发出他们更多的求知欲望。就目前而言,尽管高校思政课堂在内容上加入了一些生态文明领域的新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形式比较单一,对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关注不够,也会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关注和事前了解,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有待提高。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获取和正确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树立。

(四)高校生态教育方法有待创新和完善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在学校和老师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因此,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行为养成。但目前一些高校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师生比相对不高,师资力量薄弱,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掌握不深透,系统掌握不到位,系统化研究较少,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这两者有机融合。再加上教师自身对生态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就很容易导致专业课程目标不明确、教育目的模糊,因此教学方法亟待创新和完善。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路径探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开辟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就必须找好切入点,不断创新融入思政理论课的路径,使其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大学生思政理论课之中。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也要学习和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和实践。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效融入路径。

(一)整合课程资源,系统优化高校思政理论课内容

高校可以开展专门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校选课程,让学生自由参与进行学习、思考和讨论,也可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积极参与关于生态文明的科研活动。比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对学校日常产生的垃圾根据它们的物质特性、是否对环境有害等条件进行分类;非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加生态知识竞赛等。总之可以利用一切可以转化的课程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够丰富优化课程内容,还能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方式接受。

(二)找准结合点,丰富完善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

教师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门课程的整合,注重挖掘其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章节,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有效融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增加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方面的学习,奠定学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增加对习近平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学习,包括“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系统讲授毛泽东的生态建设思想、胡锦涛的生态文明观等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增加对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回顾内容,了解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历程。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生态文明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理论的学习不能脱离实践,所以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必须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促进学生养成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环节是学生认识内化为思想观念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要结合理论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比如开展相关的知识竞赛、实地考察、社会调研、参观访问,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生态知识水平。

在高校日常思政课程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营造积极的校园生态文化也是决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关注和了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现实发展,所以高校可以充分运用校园官方平台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增强学校的文化氛围,合理规划美丽校园建设,促进学生与校园和谐相处,让学生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感受到良好生态环境的魅力。同时高校要大力提倡和宣传校园生态文明行为,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如现在各大高校为了减少食物浪费推出的“小鸟胃”套餐,还有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从而使他们拥有良好的生态习惯。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素养

教师不仅要学习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核心精神,也要摸清高校思政理论课四门课程的框架脉络,自觉建立这四门课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的内在联系,将自身的知识系统化。并且,专业任课教师还要和学生们的辅导员行政管理做好衔接工作,使知识与理论学习得以落实,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学校也要加强专业教师的生态素养培养,鼓励教师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生态文化教育活动。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才会培养出具备生态人格的人才。

四、结语

我国目前已进入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全新阶段,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使命。在当前社会的全面转型期,由于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大学生很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生态意识和行为的偏差。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将来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所以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一方面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另一方面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理论课文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文明演绎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漫说文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