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探讨
2021-11-29肖勇
肖 勇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根本办学宗旨和目的,特别是在《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将测评结果纳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本文依据相关现状、理论和经验,尝试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绩效评价指标框架。
1 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现状
1.1 评价政策制度现状
一是在相关文件中,把“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重要原则,特别提出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把老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二是在相关文件中,提出建立多元多层、进一步对高校思政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完善和科学化;三是在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一方面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审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四是在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中提出提升素质,加强和改善师德师风建设,主要措施包括教师支部和队伍建设等;五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相关文件中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改革评价机制和加大激励力度等;六是在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中提出严格考核评价,把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标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主体评价,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评价标准;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各校可以结合实际分类设置教学研究型、教学型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两种类型都要在教学方面设置基本任务要求,要将教学效果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根本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做了具体要求。总的来讲,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在教师队伍配备、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等多个方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做了一些相应部署和安排,但缺乏专门安排。
1.2 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为了执行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和工作方案,主要从课程质量评价、教学过程考核和工作考核方面展开。一是在课程质量评价方面,强调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诚信、学术道德规范”等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诚信、学术道德规范”作为一个重要的风控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诚信、学术道德规范”的观测点;二是在教学过程考核方面,加强对课程教师课前预习、讨论辅导、答疑及作业辅导等环节的考核,严格课堂教学纪律,改革课程考核办法,积极推行课程考核多元化,并将学生的诚信、学术道德等内容纳入课程考核成绩;三是工作考核方面。定期和不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多种形式的评价模式,使课程思政融入整个日常教学中,把课程思政的成果作为绩效考核、聘用、评优评先等依据;进一步改革学生课程评价内容和方式,把相关教学目标任务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开展多级(整体)评价。
2 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过程与结果评价问题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绩效评价本来注重产出(效果方面)的评价,但思想政治涉及到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两个方面,即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是通过教育、潜移默化等来改变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即其评价对象是该生未来的表现,是一个未知的变量,目前我们运用政治测评是政治知识的测试,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而不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评价,如果算绩效评价也是很小一部分。
2.2 定性与定量评价问题
定性定量评价一直是绩效评价的重要问题,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中,定量评价主要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财物的投入,如思政课时数与学分(规定课程和自选课程)、生师比(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生均经费(按照本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各高校应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定性评价主要是有无,如相关制度建设是否完善、组织机构是否完备等。
2.3 评价主体选择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由谁来负责评价,即评价主体是谁呢?一般来讲主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地方主要是教育厅)、省委组织部和宣传部等,并纳入政治巡视、地方和高校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包括整体评价和专项评价等,在一些特殊地区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委托第三方。
2.4 评价对象选择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的对象分为学生、老师、其他教辅人员三个类别。首先是学生思政教育问题,需要考虑学生的投入和产出,投入主要学生时间的投入,而产出是一个复杂问题,记住知识点是一回事,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又是另外一回事,当然一是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能出现负面事件,包括违法乱纪失德行为;二是传播正能量,包括各种各样值得鼓励的行为;其次就是教师,目前高校之所以复杂是极少部分老师具有公知、腐败分子、精英和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这就需要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的培养,这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最后是教辅人员的思想作风,如果只有老师在教室苦口婆心的宣传教育,而教辅人员对学生及家长卡拿索要、欺蒙拐骗,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高校本质上应该成为引领移风易俗的道德高地和标杆。
2.5 评价标准问题
在评价标准问题上部分学者进行了探讨,主要代表包括康娜、马立民(2021)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育者、受教育者、环境三个方面明晰评价要素的层次结构,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逻辑维度三个象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基本路径;王磊(2017)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进行具体阐释。但他们都没有就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具体的指标,在实践层面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部分指标散见于学科评价、专业评价、党建评价等文件中,没有提出具体全面可操作的指标体系。
3 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指标框架
根据前面的讨论和分析,依据关键绩效指标(KPR)、层次分析等方法,尝试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绩效评价指标框架,具体内容如下:一级指标5项:决策(权重15%)、投入(权重40%)、过程(权重25%)、产出(权重20%);二级指标将一级指标细化至13项,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在这里特别强调的相关部门只要有违法乱纪失德、破坏公序良俗的负面问题考核为不及格,即为一票否决。
表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