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2021-11-29叶永青
叶永青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1地质大队,贵州 贵阳 550000)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要先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以保障后续的建筑规划与施工安全,有效的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周边地理环境在工程中的利用,可以缩短施工的有效工期,节约岩土工程的施工成本。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是建筑施工企业单位需要关心的重点。
1 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实际现状
在施工中的勘察检验工作,是在建筑施工开工以前的重要工作,通过岩土工程的勘察,可以有效的了解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以及水文地质,制定可行性方案,对岩土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保证后续施工的安全与施工效率。就目前情况看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并不是太顺利,许多的勘察人员没有意识到水文地质勘察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而且专业能力也不是太强,无法妥善的解决勘察中出现的问题,勘察的数据准确性也不够,对后续的施工十分不利。因此,施工方要重视岩土工程勘察,认真调查分析,获得完整并准确的勘察数据[1]。
2 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研究
2.1 水位上升
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会有地下水位上升的情况发生,根据以往的上升情况分析,致使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为的影响,以及气候的变化与含水层结构。比如在夏季时,降水量会增多,会出现开挖灌溉的情况,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倘若地下水的水位在上升的阶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对岩土工程造成重大的影响。另外,地下水位一旦超过了规定的范围,就会容易出现地质表面盐渍化,影响土壤的质量,致使岩土工程的地基被腐蚀。
2.2 水位下降
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出现,是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挖掘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执行,无限制的进行开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在堤坝的建设中,很容易出现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因为堤坝的建设质量会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由于堤坝建设的特殊性,施工的过程分为三步,分别是上,中,下游。在进行上游的施工时,下流的水量在没有及时输送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水位下降的情况。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对地质表面造成一定的损坏,容易引起塌方或者下陷,会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2.3 水位反复
在实际的岩土工程施工中,会有一部分岩石性质的物体发生变形,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地下水位的反复升降,严重影响了岩土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倘若地下水位上升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规定的范围,岩石性质的物体就会出现膨胀的情况,如果地下水位下降,又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岩石性质的物体会慢慢变小。当水位反复升降的时候,岩土的变化就会失去规律,假如这时候工作人员还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就会出现变形的情况。
3 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主要指的是能够准确的掌握岩土工程周边的水文状况,水文地质勘察能够很好的优化岩土工程的施工方案,保证岩土施工的正常进行。岩体工程勘察人员要重视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地质勘测,以及岩石土地结构的多角度的勘察分析,得到更为完整的数据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的内容,及时有效的调整施工方案,保障岩土工程的施工效率。还有一方面指的是能为地下水位的控制提供充足的支持。在岩土的工程施工中,主要的处理问题就是地下水位问题,因为地下水位的稳定与否,决定着工程质量与周边环境是否遭到影响与破坏。在岩土工程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始终都处在变化当中,会改变周边环境,影响施工效果,甚至产生无法预计的后果。此外,地下水动力的改变也会对工程造成负面的影响,会引发流砂管涌等情况的发生,要想避免这些问题,就需要有关部门重视起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让岩土工程施工可以安全有保障的进行[2]。
4 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4.1 利用物探进行勘察
物探,是岩土工程勘察中最常使用的勘察技术,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其针对性与适用性,采用多种措施方法,注意辅以钻探的验证。常见的物探方式有(1)电磁波探测法(2)放射性探测法(3)声波探测法(4)高密度电法。我国的许多地区已经在物探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掌握了古河床具体分布,区域岩溶段分布,以及断裂腹水带探测等。我国的水文测井技术已经可以达到世界领先的地位,其技术水平已经相当之高。
4.2 岩土性质勘察分析
岩土工程施工就是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岩土的性质,是否会在短时间内是发生改变。故而,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工程周边的岩土情况,做好岩土性质分析工作。因为在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岩石形成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对岩石性质进行研究分析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岩石的腐蚀情况,要更加精准的获得勘察数据结果。在对岩石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要明确的了解掌握岩石腐蚀的情况,分析出岩石中的多种化学性质。岩石具备的水理性质与建筑的使用年限以及建筑质量都密切相关,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要多关注岩石本身的水理性质。第一,在给水性的检测中,需要专业的技术设备进行检测,要通过实验室来实现专业检测。第二,岩石中的透水性是指岩石中的水分子可以轻易穿透岩石,这就需要利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第三,就是常见的崩解性,此性质是指岩石在经过了吸水之后,内部出现了一定的反应,出现了岩石颗粒化的分散现象,还有胶结物的溶解。第四,岩石中的含水量在发生变化的时候,会引起岩石收缩或膨胀现象,这就是岩石的收缩与膨胀性,需要利用专业的技术设备,检测到具体的数值[3]。
4.3 地理自然条件勘察
在建筑施工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是为了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了给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岩土数据,水文地质调查现在已经成为了岩土工程勘察中不能缺少的主要勘察内容。水文地质调查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地理自然条件的勘察,这项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施工项目周边的水文环境,水文特征以及地形地貌进行深度的了解。水文特征指的是建设区域内的天气,气候环境,湿度,热量等情况,地形地貌是工程项目区域水系与平原的关系,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区域是否开阔,地貌有没有受到严重的腐蚀,这些都属于地形地貌的勘察内容。地理自然条件的勘察是影响建筑地基基础建设施工质量的原因之一,还会影响之后地上建筑的结构稳定性与耐久性。地质勘察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勘察时,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与标准,进行勘察,要结合专业性的仪器设备。在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工作人员应当先进行仪器检查与校对,以免检测过程中出现误差。勘察工作在开展中要对整体施工工程以及区域内的地质构造进行深入的了解,要清楚工程中的一些有关地质与岩土的问题,为之后的岩土工程项目提供准确可靠的勘察数据[4]。
4.4 地下水位变化勘察
地下水位的变化能影响整体的岩土施工进程,同时还会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出现建筑基础变形或沉降的危险。岩土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勘查工作就是对地下水水位的勘察检测。与此同时,地下水位会在降水与气候变化的时候,还有地下水流通的影响下,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勘察人员在对地下水的勘察中,要考虑许多的问题以及环境因素,像是年度气候情况,地下水的水位上升或者下降的情况等等,要把得到的数据进行细致化的分析,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数据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再通过相应的措施对地下水进行疏通与控制,以免造成建筑工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勘察人员在对地下水位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让地下水保持在静止状态,选择适当的测量方式,基本保障测量的准确性。
4.5 隔水层含水层勘察
地下水当中包括了隔水层与含水层两种类型,勘察人员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实际了解地下水的流向,还要了解平时的水位与产生变化后的水位,分析含水层的厚度,以及含水层的实际分布情况。勘察技术人员要结合专业的技术设备,对项目工程建设区域内的渗透系数进行充分了解,清楚隔水层与含水层的实际情况,然后分析得出结论,看这些情况是否会对工程项目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最后还要在后续的施工中,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工作,以防这些情况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技术人员需要做到的是,要保证勘察数据的有效性与精准性,要能提供可靠的水文数据,既要保障岩土工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顺利施工,又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把绿色施工精神融入到实际的施工当中。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要想更好的实现民众需求,就需要不断的研究分析更多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水文地质勘察在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勘察人员的注意,在掌握了相关技能与知识的前提下,要对行业特性进行了解,秉持着好奇与探索的态度。此外,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要深入的分析,找到最佳勘察方案,消除不良地质对工程的影响,保障施工安全,让建筑行业可以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