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9于鹏
于 鹏
(中煤平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活服务公司,山西 朔州 036000)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领域,由于企业缺乏规范性和安全性,安全事故频发,致使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企业而言,不同的生产情况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工作内容也相对复杂,因此管理人员需要突出应急管理的针对性。
1 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严重不足
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具体包括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设施设备的准备等,安全生产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但由于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应急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急管理层次较低,体系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当前大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承担着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应急职责的落实、应急救援队伍的建立、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演练等工作,但由于职权的影响,部门之间的合作存在问题,安全管理部门难以调动其他部门参与到救援工作中。
第二,投入严重不足。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人力、设备以及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有一定的欠缺。部分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时没有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风险的评估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的应急水平不足。
第三,部分企业对自身的应急装备和应急队伍缺乏有效的评估。在应急预案的应急物资上与人力资源情况不匹配。导致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较低。部分企业的应急预案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下发至企业全体员工,导致事故发生时,大部分员工不能妥善处理实际问题,严重影响了预案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企业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既没有做好基层的意见征询工作,也没有及时做好专家评审,导致整个预案不管是在专业水平方面还是实用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2 应急预案不够完善
第一,对于企业而言,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要体现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应急救援体系、预警机制和相应机制等。但部分企业对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的认识不足,导致专项预案的适用性较差,在面对特定的安全事故时,难以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预警和响应机制不够明确。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就企业的自身情况,对预警和响应进行分级处理,对于不同级别的安全事故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在具体的事故发生时,应该明确启动何种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分级处理不够细致,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第三,应急救援的职责不清,工作难以落实。部分企业的预案设计参照其他单位,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导致应急救援小组的工作职责与实际情况不符,预案的功能难以发挥。
第四,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不及时。部分企业由于人事变动以及机构改革等因素,导致应急预案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重视,没有及时修改,导致预案中的联系方式和工作职责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在事故发生时,难以落实相关工作。
第五,缺乏现场处置的方案。部分企业仅仅建立了救援的基本程序,对于事故发生时的现场处理工作没有明确。还有部分企业的预案针对的是大事故,因此在事故初期,工作的落实处理方面还有较多的不足之处。
1.3 预案的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长
由于企业对危险源的分析不够,因此采取的措施和预案也缺乏针对性,这严重影响了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处置措施的设计过于遵循原则,缺乏可操作性,部分单位对事故的发生和研究力度不足,没有做到责任到人,导致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弊端。
1.4 应急培训工作严重不足
部分企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培训工作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教材,由于我国的应急管理相对于发达国家研究时间较短,因此相应的理论性教材比较缺乏。第二,应急培训人员的资质水平较高。对于企业而言在进行应急培训时,由于邀请的培训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培训效果较差。第三,企业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培训时,导致不同的部门人员难以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对应急管理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在事故发生时,难以迅速高效开展工作。
1.5 应急演练工作的效果较差
对于企业而言,应急演练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安全应急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的应急管理演练工作过于形式化,难以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演练工作的开展而言,需要一定的设备投入,全面做好准备,全程模拟,才能明确预案中的工作内容,确保各司其职,快速响应,从而在真正的事故发生时有效降低损失。最后,演练工作结束后,缺乏必要的评价环节。对于企业而言,制定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活动,需要专家进行评审,从而开始发现其中的问题,积极改进。但部分企业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资金投入不足,演练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2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2.1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认识
在企业日常生产中,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每年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及负责安全管理的主要领导、干部等,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守则、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具体的事故案例进行培训和学习,以此强化并提升其安全生产意识。从而以自身为榜样,带动、影响更多员工,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树立安全生产观念。企业应该提升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全面认识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加大应急投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高质量、高标准的应急管理体系。
企业应该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判,结合具体的人力物力情况,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成立预案编写小组,对企业的危险源和风险进行科学分析,还要对企业的应急装备和应急队伍进行全面评估,形成报告文件,之后根据具体的报告情况完成预案的编写工作。还应该全面做好预案的审核与发布工作,不断完善企业预案编写的制度。
2.2 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或者指定具有专业知识水平和经验的人才负责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安全部门需要全面统筹做好应急的综合管理工作。生产调度部门需要结合实际履行责任,从技术、设备、能源、环保以及物资等多个角度,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预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规模情况、管理体制情况,根据生产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特点制定应急管理的层次,建立应急指挥体系,明确预警和相应的级别,完善预案体系。在形成文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各级责任,还应该充分借助现代通信技术手段,全面快速做好预警和响应工作。企业还应该重视应急救援技术的应用、应急保障措施的实施、应急演练以及预案的有效管理等工作。对于预案的编写工作而言,格式要规范,内容和范围的适用性要强,在预案编写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全员参与,重视基层工作人员作用的发挥。
2.3 全面做好应急的培训工作
对于国家而言,应该根据行业的情况以及岗位的具体情况编写相应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针对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指挥人员以及岗位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分类培训,并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及时考核,不断提升应急队伍的应急管理水平。通过培训工作,应该达成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相关人员要了解作业场所的主要隐患,能发生事故险情并及时报警,了解逃生路线和具体的方法;第二,岗位操作人员、值班人员以及检查人员应该充分掌握基本的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技术,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熟悉预警和预案的内容;第三,救援人员能够根据指南的要求,掌握救援方法,做好人员的抢救工作以及现场危险源的清除工作;第四,应急救援专家还应该参与方案的制定,并为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第五,应急指挥人员应该做好现场的控制工作,并执行紧急行动,保证做好通讯联络工作。
对于企业而言,演练活动非常重要,重视演练活动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失。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需要保证演练方式的科学性,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在演练之前,制定详细的规划,积极探索符合本企业特色的演练方式,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响应速度和协调作战能力。在演练结束之后,还应该邀请专业人员对演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2.4 适当增加安全管理资金
在企业安全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想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对企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在实际生产建设过程中,企业需遵循国家相关生产规定,按照科学比例,规划并投入生产资金,在确保专款专用的基础上,对于徇私舞弊、挪用公款等现象进行严格抵制。
同时,企业需要全面加强针对库房账目的管理力度,定期进行资金审核,保证各项资金用途明确,流向正常。另外,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当前经济、科技、生产力等的提升,学习并引进当前市场上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提升企业生产以及安全管理的力度。比如,引进当前国内最先进的监控系统,能够帮助企业针对安全事故进行全面监控,降低其发生概率,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稳定运行。
2.5 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为了帮助企业落实自身安全生产及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加强并关注企业安全生产及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将各项责任制度的落实具体到个人。
实际上,企业在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仅需要针对自身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落实,还要针对自身实际发展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监督体系,并派遣专人负责,保证各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各项安全检查和监督工作,确保自身监督职责的落实。另外,企业需要按照生产计划要求有序开展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基础上,第一时间针对事故的原因展开分析和判断,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和处理。如此才能吸取教训,在各级员工心中树立安全生产和管理的理念,确保各项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
3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确保安全工作得以落实,企业需要重视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就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积极分析存在的危险源,通过完善设施,制定预案,提升技术应用水平,重视人才培养等多种手段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严格落实相关安全规定和安全制度,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