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1-11-29刘林依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王阳明教学方式

刘林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在我国教育制度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教育,要求大学教师能够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着重为学生讲解有关理论知识以及实践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且意识到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够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变,从根本上达成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一、“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

“知行合一”,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古代版。“知”既包括理论认知,也包括道德意识。“行”主要指的是人的实际行动,尤其是在道德上的实践探索。“知”与“行”是统一的关系,不能分割对立。王阳明极力批判道德教育中的“割裂知行”和“只知不行”,提倡道德的行为是人的自觉行动,这对于当代的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从道德的培育上看,人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是相互统一的。若真“知”道德,那在实际行动中,也必将反映道德的具体要求。而只“知”不“行”,那便算不是真“知”。正如王阳明提出的:“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知”与“行”是辩证的关系,不能偏废一方。王阳明提倡用道德的认知来规范人的行为[3]。在最初的意识行为中,道德意识指引着人社会行为的产生,这是“行之始”。而做出具体的行为,若能与最初道德指引人所做出的社会行为相符合,则达成了真“知”,这是“知之成”。正如王阳明指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二、“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是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形成与实践的重要地方,将其思想与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就目前来说,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没能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当今,我国绝大多数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没能提供给学生展现自身才能的机会。换言之,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扮演者多种角色,不仅是课堂的主宰者,还是主要的参与者,没能意识到学生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重要性,进而使得教学课堂过于枯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低下,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4]。导致此方面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内容有了隔阂,并且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能够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学习观念,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获得感。

(二)教师们所采用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过于简单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们所采用的生活化教学方式都是过于简单,或者只是形式上过一下,在教学方式上还需要进行改进,其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本中更多的是偏向理论性的内容,一些近期发生的政治内容是没有的;第二,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没能将生活中发生热点事件加入到课堂教学工作中,并且所讲授的案例也是十分简单的。这些现象均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大学课本的教材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补充[5]。

目前,我国大学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育时更多的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也只是选用容易讲解的内容进行,不能更深层次的为学生讲解思想政治内容。这便会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不够活跃,不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除此之外,一些教师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便会出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相互矛盾的局面。这些错误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成绩,对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提高也是有约束的。

(三)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有着错误的认知,一些思政教师认为此门课程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讲授,不需要有实践锻炼,这便会使得第二课堂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6]。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应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实践工作的重要性,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根本上实现知行合一,提高自身的获得感,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学生的重视,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课堂上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而言,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第二,教师不仅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还应当加大对学生内心等方面的关注,为学生解决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将人文主义关怀的内容展现出来,进而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容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此方法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很有效的[7]。

(二)加强“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

高校可让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与实践案例走进教材,取其精华,编写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有力补充。如,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时,可增加王阳明在积极建设书院讲学的相关例子。依托的王阳明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进王阳明治理社会、讲学等旧址,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潜移默化地影响。

(三)提升高校教师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

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和专业知识水平。传承“知行合一”思想,教师先学先行。高校教师要学全、学透、学深、学活,真正成为“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知者、先觉者、先行者[8]。其次,要多途径、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全国、区域和校内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究。开展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让教师充分交流融入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通过互帮互学、集体备课,强化教师的“教研室意识和教师意识”,努力营造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四)增强“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面支撑

一要在学生党团教育、宣传橱窗和新闻媒体、专题学术讲座等工作或平台应该有目的地融入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与实践案例。如,在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中编排“知行合一”主题思想的节目,让广大高校师生在喜闻乐见的节目中,感受该思想的魅力,从而自觉运用于生活实践中。二要着力打造网络平台,强化网络阵地[9]。

(五)加强“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保障

首先,高校各级领导应带头践行“知行合一”思想,带头宣讲,充分鼓舞思政教师投入“知行合一”思想的教育教学中。其次,必要的经费投入,是搞好“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保证。开展“知行合一”思想教育虽然不像理工科,需要购买大量实验仪器,但同样需要跟上时代。要结合不断更新的教材开展专题培训,要获取与时事政治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要创新开展主题特色活动。

加大对实践教育的重视,从根本上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高校院校教师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生活化教学目标,需要从以下两点进行改进:第一,加大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10]。只有在充分了解其理论内容时才能够实现生活化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能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可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第二,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来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要能够改善传统的教育形式,制定适合本班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从而能够达成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感,帮助学生将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进行验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进而能够逐渐由知转向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身获得感。

我国教育部曾提出: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采用多种实践方式开展教学,并且要能够加大对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视。在举办实践活动时,不仅要加大对实践效果的重视,还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对学生而言,参加实践活动是提升获得感最为快速的方法,其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将内心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结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发现,大学教师必须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知行合一”思想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要能够加大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根据学生之间能力、素养的不同开展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提升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教师要能够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局面,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进行创新,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王阳明教学方式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真正心平气和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