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骨道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不稳的价值分析

2021-11-29董立珉刘春杰陈彦峰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髌骨肌腱股骨

董立珉 刘春杰 陈彦峰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髌骨俗称“膝盖骨”,是膝关节周围的肌腱位置处的一块形状为扁圆形的骨头。髌骨位于膝关节的前方位置处。髌骨的主要作用是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保护膝关节,在膝关节伸直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髌骨不稳是由于先天性或是后天性因素的影响,导致膝关节髌骨与大腿骨下端相连接的位置处出现异常活动[1-2]。髌骨不稳现象的发生可能会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经影像学检查可见髌骨向外倾斜现象,从而极易造成髌骨脱位,对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和困扰,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关于髌骨不稳疾病的治疗有很多手术治疗方式,但是疗效不一,临床上尚无统一的适应症标准。有研究指出,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是治疗髌骨不稳的关键点[3-4],基于此,本研究就以为2018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3 例髌骨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单骨道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43 例髌骨不稳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男女比例22:21,

患者年龄最小15 岁,最大46 岁,平均年龄(26.21±2.11)岁;病程最短1 个月,最长2 年,平均(10.9±0.3)个月;术前 Lysholm 评分为(57.98±6.64)分。所有患者均存在外伤史,受伤原因:膝关节直接撞击伤25 例,剧烈运动中关节扭转之后出现髌骨不稳18 例。经X 线片检查或CT检查均显示患者髌骨存在脱位或半脱位现象;经MRI 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明显髌骨关节软骨软化现象;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且在经过深入思考后自愿同意参与研究;患者均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手术治疗配合度良好;患者主诉均有髌骨外侧脱位史,且均经保守治疗无效;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不存在发育性骨性解剖异常因素,如股骨滑车发育不良、胫骨结节过度外偏、胫骨过度外旋、髌骨过度外倾、膝关节过伸、膝外翻等等。

(二)方法

为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患者保持仰卧位,先为患者实施患肢板腱肌腱或是腓骨长肌腱的前半部分切取,常规方式将两端编制缝合,以备用,随后对髌骨止点以及股骨止点进行定位,膝关节屈曲30°,利用克氏针进行定位,同时应采用侧位C 型臂X 线机进行膝关节透视,得到止点定位,随后选取1根10 号缝线,紧贴克氏针近皮端位置处打结固定,继而形成模拟髌骨韧带。在关节镜的监视状态下,采用手法辅助,达到髌骨复位的目的,通过在全范围活动膝关节检查对韧带的长度变化进行模拟,以此作为基准对股骨侧克氏针的定位点进行适当调整。定位结束之后,沿着髌骨纵轴中上1/3 位置处切开长度为2cm 的切口,使髌骨内侧定位点显露在外,与髌骨纵轴保持垂直,选取直径为4.5mm 的空心钻,钻出一条横形贯穿骨道,将内侧髌骨韧带股骨止点位置处作为中心点,做出一条纵行长度为2cm 的切口,将股骨止点暴露在外,选取直径为6mm 的空心钻,钻出一条横形,使之贯穿股骨骨道,同时应按照编织肌腱的直径以及长度对近端骨道进行适当的扩大,并在股骨外踝骨道位置处做出一条长度为2cm 的长纵行切口。所有骨道均制作完成,将准备好的肌腱穿过患者髌骨骨道,与髌骨面紧贴,钝性分离的方式将髌前皮下组织分离,建立起通道,随后经通道将肌腱回拉,保持两端对齐,利用过线器将已经编制好的双侧肌腱尾端同时拉入骨道之中,牵引缝合线,使之在骨道外侧位置处收紧,利用关节镜为患者实施膝关节腔探查,并进行关节腔清理,同时应在摄像头的监视状态下帮助患者屈伸膝关节,保证患者膝关节能够进行0~90°范围内的活动,确认髌骨关节对位情况良好,并在屈膝30°状态下,将移植肌腱收紧,并在股骨外侧骨道位置处利用门型钉进行固定。

手术结束后应利用棉垫以及绷带为患者的患肢实施加压包扎,手术结束后第2 天开始为患者实施股四头肌收缩锻炼、髌骨内推锻炼、直腿抬高等锻炼;手术结束后第2 天或是第3 天,患者应当可以扶着双拐进行部分负重锻炼,应当注意保证负重量为患者耐受为宜,保证不会诱发患者膝关节疼痛为锻炼原则;手术结束后6 周之内,应要求患者佩戴支具;手术结束后3 个月之后,应指导患者开始进行恢复性训练,在此期间,应告知患者佩戴简单护膝、稳定支具等,以此进行保护,手术后6 个月,患者能够开始进行对抗性的体育活动。

(三)观察指标

(1)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状况进行评估,量表共包括8 项问题,总评分为0-100 分,分值和患者膝关节功能呈正比,分值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5]。(2)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后患者髌骨关节解剖关系是否恢复正常,膝关节稳定性是否得到提升,患者是否再次出现髌骨脱位等。

(四)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Lysholm 评分、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并以t 检验,年龄、性别等计数资料以(%)表示,并以2χ检验对比。P <0.05 为差异显著。

二、结果

(一)术前术后Lysholm 评分

术前,患者的Lysholm 评分为(56.68±5.78),术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95.34±4.18),较之术前,术后患者的Lysholm 评分更高(t=35.540,P=0.000)。

(二)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21 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膝关节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均未再次出现髌骨脱位症状。

经髌骨轴位X 线片检查,显示髌骨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者共40 例,3例患者存在髌骨轻度半脱位。

三、讨论

髌骨不稳主要是指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患者髌骨向外倾斜,继而出现脱位或是半脱位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伸直膝关节能够自行复位,脱位状态下,患者关节常会存在疼痛以及肿胀现象,或是伴有髌骨软骨部分剥脱,一般来说,髌骨不稳患者大多有内侧髌股韧带损伤现象[6-7]。髌骨不稳极易复发,因此,又称为复发性脱位。临床治疗期间,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可将其划分为软组织手术、骨性手术、软组织手术与骨性手术联合等,但是上述手术方式的适应证不同一,且治疗效果不确定,患者接受治疗后可能出现晚期关节炎等现象[8-9]。虽然,临床研究显示导致髌骨不稳现象发生的原因较多,但是髌骨内则结构作为维持髌骨稳定的重要装置,在限制髌骨向外脱位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临床上通常将修复髌骨韧带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现阶段,多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手术,该手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髌骨止点以及股骨止点的位置、宽度。髌骨止点:髌骨附着点应设置在髌骨内侧近端2/3 位置处,该纤维与股内侧肌斜头相互融合。上缘位置处应保持在髌骨内上角部位,下缘位置处应保持在髌骨内缘部位处,髌骨止点宽度大约为2.52cm。股骨止点:有股骨内收肌结节与内上踝连线的中点位置处,股骨止点的宽度大约为1.48cm。(2)设定韧带张力。当股骨止点以及髌骨止点明确之后,通过建立起模拟韧带的方式,在关节镜的监视下屈伸患者关节,对等长点进行调整,如果在屈伸过程中,等长点的长度变化超过5mm,则需对股骨侧止点进行调整。在髌骨不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方式具有微创、牢靠等应用优势,且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能够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加速患者康复进程,疗效显著[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髌骨不稳患者实施单骨道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后,患者的Lysholm 评分明显升高,膝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得到改善,并不存在再次出现髌骨脱位症状的病例,由此可知,单骨道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方式的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髌骨不稳患者在实施单骨道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之后,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预后情况良好。且该术式还具有效果牢靠、微创、术后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等特点,将其应用到髌骨不稳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可以起到兼顾稳定的功效,同时还便于进行移植物测量,从而可在制备骨道前进行相应调整,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髌骨肌腱股骨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