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2021-11-29许梦晴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素养音乐课堂

许梦晴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城西学区中心学校,安徽 亳州 233600)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音乐并不属于重点学科,所以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很多音乐教师对于本学科也持有错误的认识。认为音乐教育就是带领学生唱唱歌,听听歌,学习音乐节奏。但其实不然。音乐教育的价值并未限制在这一层面。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创新教学手段刻不容缓。

一、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音乐思想的前提保证,是决定人行为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很多小学教师之所以没有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主要原因在于其观念守旧,认为音乐就是单纯地听歌教学或唱歌教学。所以,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更新观念,对于这一任务的推进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点方法。

第一,小学内的高层领导首先要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意义,能够在学校内部大力开展音乐教育的宣传工作,促使各年级音乐教师能够重新看待音乐教学与音乐素养教学的重要性。只有教师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才会主动地做出教学优化,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发展辅助[1]。

第二,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应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及时了解当前教育领域对于学生、对于教育者提出的相关要求,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意义。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师还应创新教学结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挥的机会,充分发挥出音乐学科的艺术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激发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上,虽然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会更高,但由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科这一特点的展现。例如,教师只会单纯的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歌曲,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两者之间除此外再无交流。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位置的情况下,逐渐消散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整体教学氛围十分压抑。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自身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所以对于任何外在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加之年龄的影响,其自身的好动性相对较强。要求学生死板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投喂,很容易会丧失兴趣,产生抵触情绪。对此,教师需要调整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做学生的朋友、伙伴,而不是命令者。在和谐的教学氛围里,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戒备,舒缓自己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感受音乐旋律与音乐节奏,发展自己的思维,进而为音乐素养的发展提供充足养分。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一些歌曲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音乐小游戏,鼓励学生以接龙的形式,演唱歌曲或,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或者教师也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演唱《忆江南》这首歌曲之前,教师就可借助网络设备,提前为学生下载与江南风景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这些素材,以动态直观的视频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其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江南的美与江南的特点,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可以引入歌曲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活跃的氛围内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奠定教学基调,拓展学生眼界。

三、开展音乐审美教育

正所谓,艺术具有共通性。提及审美,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将其与美术学科相融合。但审美并没有局限在美术教育里,在音乐里也蕴含着不同形式的审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学生是否能够把握音乐的美,是否能够感受音乐的美,会决定其整体的发展质量。在音乐教育中,审美的主要切入点是对乐曲的旋律与词作进行分析,感受其所传递出的信息以及所表达的内容[2]。在情感高度上,让学生融入到音乐所营造的情景中,感受内部的核心之美,进而潜移默化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及音乐素养。

例如在学习《唱山歌》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做一项预习工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爸爸妈妈的帮助,自己选择一个民族,并借助网络技术搜索与该民族相关的信息。例如民族的服饰特点,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在课堂上,教师可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并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分析不同民族的内涵与美,在审美教育中丰富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认识。

总体来说,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与音乐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需要保持教育的连续性、长期性,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同时也要带领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活动。在鉴赏中,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使之能够感知到美,并且能够创造出美,在情感交融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其素养的形成。

四、注重培养实践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为其音乐素养的发展提供养分。所以,中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地要求学生听音乐、学音乐,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音乐。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

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音乐如同空气一般时时存在。所以教师可以把课堂上的音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鼓励学生感受生活中有哪些音乐,这些音乐存在于什么样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或者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带领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表现音乐,鼓励学生大胆的创造音乐,营造浓厚的艺术气息,激发学生的素养。

除此之外,学校方面可为音乐教师提供大力支持,不定期带领学生开展音乐文化节活动或音乐社团活动,真正地把音乐渗透于学生生活,在全方位、全角度的教育中,促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真谛与价值,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虽然小学音乐教学的难度与复杂程度并不像主科一般,但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也会涉及很多细节性的知识点。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展开教学总结与教学评价。通过这一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提供养分。

在对学生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并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的点评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要加强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多元性。

六、加深教师理论学习

教师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引导者。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会对整体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情况形成直接影响。所以作为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创新自己的工作理念、工作认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加强对音乐素养以及现代音乐教育的理论了解。

首先,学校方面可定期组织音乐教育工作者开展培训活动或者课外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与其他学校的音乐教师相互沟通,彼此分享教育经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以此对学生形成积极感染。

其次,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可以不断地扩大自己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吸收,了解一些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教育学、心理学。以此更好地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辅助,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期间,学生的可塑性极强。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及个人修养的有效形成。对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好有效的教学创新。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氛围。同时也需要注重加强审美教育、实践教育的开展力度,对教学评价机制加以适当的优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自我丰富,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猜你喜欢

素养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美在课堂花开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嘻游课堂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