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1-11-29车光荣夏保全向霞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

车光荣 夏保全 向霞

(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涪陵 408000)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智能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可以完成工业机器人管理与控制的复合型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工程类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考试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本文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工业机器人专业未来的改革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以此为契机,逐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中高职衔接的意义

我们的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由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组成,为了适应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所以要求扩大职业教育层次,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偏见中,以高考作为教育的分水岭,人们都认为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才选择到职业学校学习,特别是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认为一旦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意味着学习之路结束了,认为学生未来的出路只能停留在基础技术工人了,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当今社会失去了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联动的出现,将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打破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拓宽了职业教育的层次,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进修和磨合的渠道。提高学生素质,满足企业需求。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都隶属于职业教育的领域,但是因为他们所教授的学生年龄层次、受教育的程度、学生成长的阶段等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具有一定的共性,也具有不少的区别。所以发展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地对市场不同人才需求的填补。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未来很多的企业将会广泛使用到工业机器人,但是工业机器人的整体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策略仍显不足,所以接下来首先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然后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机器人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中高职专业进行衔接的第一条路线是五年一贯制,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首先进行三年的中职教育,然后在进行两年的高职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下,因为中职教育教学本身的局限性,往往很多的学生甚至未能正常的学习完中职教育的三年教学内容就已经流失了,剩下的学生中也仅仅只有少数会选择继续求学之路。还有第二条路线就是参加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通过参加不同高职院校的技能与知识的综合考核,进入到高职学校进行学习。但是这种模式因为每个高职院校的考核重点不同,虽然同为工业机器人专业,也会让中职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感觉很迷茫,再就是后面高职段的学习内容可能与中职的学习会有一定的重复,这样就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两种模式进行对比,五年一贯制的模式招收具有相应专业的中职毕业生,招生质量高。无论是办学效果还是办学规模,都远远优于其他培养模式。所以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进行五年一贯制的招生工作。工业机器人专业开设的课程与传统的计算机、电子、机电等专业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又与云计算、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的课程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将这些专业结合在一起,然后去建设一个全新的人才培训体系,这个无论对于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都是一个较难的课题,有待我们去解决。

(二)工业机器人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因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需要的技能人才也不一样,所以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也存在相应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将中高职的教育培养进行有效衔接,但是目前整个职业教育的衔接过程中面临以下一些问题。职业教育的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技能课程。因为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这样就会造成在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感觉十分吃力,特别是数学、英语等课程中高职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层次感特别明显。在技能课的学习过程中,因为中职学校基础建设的不足,机房的环境还有设备远远不如高职院校,所以学生在具体的技能操作的时候感觉有些力不从心。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更多的是制定的一些具有普遍以及广泛意义的人才培养方案,未能将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与工业机器人专业进行有效的结合,然后去思考验证适合中职学生与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体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让中职学生在进入到高职学院学习以后,感觉到学习内容太难、基础不足、内容重复等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积极学习的能动性,这样十分不利于中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衔接。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一)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还要将各种教学方式、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加强主干课程建设,从而培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率,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实行分层模块化教学模式,逐步让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运用,强化技能训练的专业态度,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提高培训质量和设备使用效率,大幅度减少资源浪费。中职学校可以与高职学院联合具有一定工业机器人研发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将学校的教师送到企业中去学习,同时也把企业的工程师请到学校来开设讲座。这样既可以让教师具有企业的实际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也可以锻炼企业工程师的教学能力,让工业机器人的工程师将工匠精神带入校园,打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与职业教育背景的教育团队,有机地将人才培养、技能教学、职业评价结合起来,优化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职业理念。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

(二)构建衔接顺畅之路,实现中高衔接的可持续发展。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过程中,必须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我们国家现在积极鼓励高职学生参加升本考试,希望高职学生可以进入到本科学校继续学习,可以将职业教育与本科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培养出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复合型人才。既然高职学生可以与本科学校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衔接,那么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进行衔接,也是为深化职业教育建设走出重要的一步,中职学生也可以继续进入本科学习甚至是考取研究生,这样才能为继续深造开辟一条畅通的道路。为了不断完善中高职融合政策的实施,在政策方面,政府需要进行合理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计划和教学任务的分配,并从宏观上加以控制,从而提高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教育质量。它可以扩大培养对象的范围,让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合理,吸收更多有学习意愿的人进入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趋同体系。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制度,确保中、高等职业融合顺利发展。

(三)提高自身素质,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近年来,政府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充分利用机遇,明确职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充分发展中高职学校内部建设,建立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通过优质职业教育学校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为学生学习技能创造良好平台。通过社会舆论和积极鼓励意识的转变,用人单位不仅要学以致用,提高职业教育的自觉性,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意义,合理定位,积极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让中职与高职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发挥职业教育学生自身技能型人才的特色,让职业教育的学生得的社会上的广泛肯定,让各行各业的人们去了什么是新时代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错误看法,鼓励人们自愿加入职业教育,为中职教育衔接的发展提供生源保障。

(四)培养职业教育终生学习的能力。虽然中高职都属于职业教育,但是根据自身的特点,需要对中高职学生进行很好的定位。在中职学生一进入学校开始就要知道职业定位,这样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将自己的人生仅仅定位在一个基础的技术人员,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从实践中去学习,其不断地提升自我。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都交差,所以更多地需要去参加社会实践,去工厂、企业实习锻炼,一方面可以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验证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成长,可以具有更加主动学习的意愿。中职学生意识到与高职学生的差别,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努力进入高职学习。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未来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可能我们的学习场景也会越来越多,不仅仅只是传统的教室与实验室,而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完成学习,甚至是通过VR 等虚拟现实环境来完成学习。工业机器人是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在各行各业里面将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采用更多的人工智能手段来进行工业机器人生产与控制也是必然趋势,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就成为一种尤为重要的手段。

四、总结

在未来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们的智能制造企业也会得到飞速发展,这样对于工业机器人的人才需求将会与日俱增,必然会对人才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学校来说,更加需要根据社会以及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工业机器人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整合现代教育要素,优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它能够有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稳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起到引领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非常认真,不断在发展过程中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课程设置、整体效果进行总结,在促进发展进步的方式方法上探索越来越高,不断完成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猜你喜欢

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