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潜心真菌学

2021-11-29李丽颖

农业知识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真菌研究

文/ 李丽颖

口蘑、杏鲍菇、猴头菇……这些耳熟能详的菇类如今已经是人们日常餐桌上的美食。但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其实名目繁多的菇类仅仅是真菌大家族中的一个小小分支。还有日常生活中的白酒、腐乳、红曲、酱等发酵食品和调味品都离不开真菌。真菌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些种类繁多、形态迥异的真菌藏着怎样的奥秘?如何认识、开发、利用真菌并使之造福人类呢?这是各国科学家们努力追寻的答案。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有一位科技工作者,一生潜心真菌学研究,年过七旬仍坚持科研工作——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文颖。

让我国真菌学走上国际舞台

20世纪70年代,庄文颖从山西农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选择了植物病理学专业,由于大约70%的植物病害是真菌引起的,真菌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为进一步探求“真菌”真相,庄文颖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菌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余永年研究员。并于 1983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学习,期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

学成后,庄文颖并没有留恋国外优渥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回国后立刻投身到真菌学研究中。1993年,借助于中国科学院生物区系特别支持项目,她主持了大巴山地区菌物物种多样性及分类区系研究。在她的倡导下,组织团队成员将大巴山地区的野外考察结果,在国际刊物上一口气发表了7篇论文,展示了中国真菌学家的研究水平。

中国真菌学在国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当今真菌学领域中,《真菌字典》是国际权威的真菌学工具书,庄文颖院士是应邀参与该字典第九版编写的第一位中国籍学者。基于她的学术贡献,国内外学者曾分别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个真菌新属——文颖盘菌属和一个细菌新属——海庄文颖氏菌属。她还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首位当选的美洲真菌学会外籍荣誉会士的中国籍学者。

摸清我国的真菌资源“家底”

在中国科学院奥运村科技园中,矗立着我国真菌学研究的殿堂——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那里拥有亚洲最大菌物标本馆,囊括超53万份标本,凝集了中国几代真菌学家的心血,守护和记录着中国真菌资源。

“真菌学”听起来很“高大上”,难以想象庄文颖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做实验,就在野外采样。野外采样是真菌学家的重要工作之一,主要采集在地表、枯枝落叶、动物粪便和土壤等生境中生长的真菌。收集这些标本有什么用处?庄文颖说:摸清我国真菌资源的“家底”,在此基础上,描述和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认识物种,为真菌的开发、利用打下物质基础,使之造福人类。

野外科考大多选择人迹罕至、环境条件好的荒山野岭和自然保护区,条件艰苦简陋。早期,行李装备全靠自己扛,下了火车要换乘公共汽车,下了公共汽车还要借助于其他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目的地。科研人员白天要克服各种野外恶劣环境进行采集,晚上回到驻地还要做标本整理、记录、拍摄、烘干等工作,工作到半夜或凌晨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多年来,庄文颖带领考察队走过了全国26个省区,研究了39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真菌材料,发现了新科1个、新属13个、新种360余个,澄清大量分类和命名问题;发现和筛选出具有应用潜力的菌株,使我国部分类群的资源状况面目一新。

让更多人了解真菌、爱上真菌学

如今庄文颖已年过七旬,但对真菌学的热情与执着依然如初。她希望“把团队带好,有更多年轻人从事真菌学研究。”在庄文颖带领下,团队率先在我国热带和西北地区开展真菌资源普查、分类、分子系统学、数据库建设等综合研究,新一代青年科学家迅速成长起来。

庄文颖还有一个让她很重视的身份——科普专家。她走进中小学课堂、首都科学讲堂等公众平台授课……演讲的主题都是她一生热爱的“真菌世界”。

在科研领域,庄文颖数十年潜心研究我国真菌系统分类学、物种多样性与资源可利用性评价,硕果累累。在科普方面,庄文颖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有趣的知识和生动的故事呼吁大家关注真菌,用心良苦。她希望更多人才加入真菌学,把对真菌学的认知边界拓宽再扩宽,让更多真菌为人类所用。

据科学家保守估计,全球真菌约有150万种,现已被描述的有12万余种,而我国目前报道的则只有2万余种,真菌学研究仍有太多空白。

今年8月,庄文颖当选为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院真菌研究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千奇百怪的真菌
致命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