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共情·文明互鉴·大学创新
——第九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综述

2021-11-29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学疫情

■ 黄 璇

2020年11月6日至7日,第九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在西安工业大学召开,主题为“全球共情·文明互鉴·大学创新”。论坛由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现代女性领导力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64个国家/地区的近200名大学女校长、高等教育和性别领域的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同步参会。会议设有开幕式、主题演讲、专题圆桌会议“论坛二十周年——历史与未来”、闭幕式等环节。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性别平等部原主任萨尼耶·居瑟尔·克拉特(Saniye Gülser Corat)分别在开幕式、主题演讲环节以视频形式进行发言。面对COVID-19疫情、气候变化、贫富鸿沟等全球性危机,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离心力,与会代表从全球共情、文明互鉴的角度出发,讨论了高等教育、性别平等工作、女性发展事业在当今世界变局中所面临的挑战、所应发挥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创新途径。

一、高等教育:应对与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指出,高等教育在全球发展议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愿景并探索路径,支持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应对科技发展“双刃剑”效应,促进社会平等和文明互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认为,大学应弘扬全球治理、文明互鉴的理念,并积极探索和建立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为全球治理行动注入理性精神。教育部原副部长李卫红认为,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全球治理方案的必由之路。

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主席、墨西哥赛提斯大学校长费尔南多·加西尔(Fernando García)介绍,联合会对全球高校疫情应对的调研发现,挑战主要包括教师培训、技术需求、学术水准的保持以及学生心理的健康等。应对成功的程度取决于学校的使命定位与改革创新能力。他认为,疫情凸显了许多问题,高校应借鉴疫情中获得的经验和洞见,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使命、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变,尤其应以疫情为催化剂,加速教育信息技术化等早已亟需的革新,以达成影响深远持久的实质性变革。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说,疫情推动了教育教学融合信息技术,呈现新形态。在疫情下,山东大学以“学”“发展需求”为中心,着力提升学校的顶层设计能力、学院的主体办学能力、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信息和智能技术得以充分、恰当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保证了教学连续性和教育质量,并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与全世界的学习者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包容。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结合本校实践,指出了大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献智出力的途径:提供人力资源,将全球胜任力发展全面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科技支撑,强化科技创新,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多学科、跨国界的科研合作以攻克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开放、共建、共享教育理念、经验、知识和资源,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并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关系,成为国际社会网络中的关键连接点;推动、参与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

世界海事大学校长邓雅莉(Cleopatra Doumbia-Henry)以该校国际硕士研究生项目为例,分享了如何利用师生的文化多样性,重视全球性议题、科技创新、学用结合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全球价值观、专业知识技能、国际协同治理能力的全球公民。全球校友网络进一步推动文化间交流互鉴。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主席费尔南多·加西尔(Fernando García)说,因疫情限制了跨境交流,很多学校转向依靠“在地国际化”,为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探索更多途径。

二、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承诺与行动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实现性别平等、增强女性权能是对基本人权的维护,也是重建和平、繁荣、平等、包容、适应性更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的主要途径和基础。应对疫情,广大女性,特别是女性医务工作者展现了非凡的担当、智慧和力量。然而根据联合国妇女署的数据,疫情对女性的冲击更大,性别平等的进程或将停滞甚至倒退。代表们呼吁对性别平等做出新的承诺,将性别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抗疫与重建工作,使女性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女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并强调了教育的重要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性别平等部原主任萨尼耶·居瑟尔·克拉特(SaniyeGülser Corat)分享了她的团队将性别议题从联合国边缘推至中心的经验,为组织机构消除系统性不平等提供了参考:争取领导层支持,倡议推动联合国成员国公认性别平等是联合国的全球优先事务之一;壮大性别平权的支持阵营;用数据、实证和平易近人的语言普及性别平等教育;以科学的计划和监测评估保障平权项目的有效执行。

马来西亚彭亨基金大学学院董事长努如·艾诺·摩德(Noorul Ainur Mohd.Nur),为一位烈日下怀抱着婴儿卖水果的母亲所触动,一直关注草根阶层女性的经济参与和赋权赋能。她以多国实例展现了如何通过技术培训、资金帮助、平台搭建、创新科技、国际交流等途径创建女性友善的创业生态系统,推动女性,特别是弱势边缘女性和青年女性的经济活动,以保障女性福祉,增强女性经济权能,同时也证明了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权能必将带来丰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世界海事大学校长邓雅莉(Cleopatra Doumbia-Henry)说,长期以来,海事以男性为主导,法律、社会、文化、结构等方面的障碍限制了女性在全球海洋事业中的平等参与和共同决策。身为该校的首位女校长,她认为培养更多管理、领导职位的女性是促进性别平等的最长效、高效的途径之一。世界海事大学非常重视提高女性研究生的入学率,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培养女性力量。

台湾世新大学荣誉董事长成嘉玲在读研时是班上唯一的女生,她鼓励女性变弊为利,以自身的边缘化处境和“局外人”视角激发对社会的反思,发展对其他边缘人群的共情,推动社会变革。她强调女性领导者的多元经验和女性领导力的多元发展与表现;鼓励大学女性领导者发挥领导力,为疫情下被迫离开职场、回归传统角色的女性提供支持和指导。

三、论坛二十周年:历史与未来

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于2001年创立,已在中国举办了8次主论坛,在国外举办了10次分论坛,共有百余国家/地区上千人次参会,并发行出版关于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的纪录片、论文集、丛书。本届会议适逢论坛成立20周年,特此设立了专题圆桌会议,邀请十位踊跃参与贡献的国内外女校长对论坛工作进行回顾和展望。嘉宾的发言体现了以下主题:第一,论坛面向女性,为高等教育界的女性开辟了话语空间,搭建交流合作的网络和平台。校长们说,大学领导层的会议多为男性主导,在论坛中她们方有大量机会与其他大学女校长交流思想经验,开展合作,互相提供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论坛促进了区域及国际范围内的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工作,欧洲大学女校长协会主席居尔松·萨拉莫(GülsünSa·lamer)受论坛启发,创建了欧洲大学女校长协会,两个组织分别在欧亚两洲勉力女性事业,并互鉴互助。第二,论坛面向教育,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性别平等,特别是女性领导力的发展和发挥;推动了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促成、加强了各国高校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通过提升教育国际化、提供先进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务实援建等路径,推动了参会院校的发展。第三,论坛关切世界和时代,围绕现实性和前瞻性的议题,汇聚高等教育女性领导的智慧和力量。校长们说,对她们在大学治理和发展中的当下问题和需要,论坛总能给予许多启发和借鉴。第四,论坛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为参会者提供了开阔视野、拓新思维的机会和氛围。

嘉宾们为论坛的未来积极献言建策: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院校机构的联系、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等全球合作倡议,争取更多国家/地区高校的参与;推进世界高校的性别平等教育与研究;开放共享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女性;为青年女性专辟论坛,培育青年女性领导力;关注疫后女性就业、健康等议题,与政府、公益机构合作助力女性缓冲疫情影响;持续关注全球性问题,引领全球治理教育。

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主席刘继南致闭幕辞说,在疫情蔓延全球的困难时期,第九届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世界各地代表线上线下汇聚交流,体现了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她期待今后论坛作为全球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世界多样文明对话互鉴的平台,进一步提升研究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会议即将结束之际,境外代表们在线上留言说,隔绝疫情之时,更需要交流与联结以增进理解、建立共情和团结,非常期待第十届论坛重聚,欧洲大学女校长协会、泛美高等教育协会等参会机构与高校也发起了他们的会议邀请,持续扩大深化关于高等教育、性别平等、全球治理等议题的对话。

猜你喜欢

大学疫情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战疫情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大学求学的遗憾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