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梨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1-11-29赵瑞雪李绍信李国栋王清敏牟言杰崔秀峰
赵瑞雪,李绍信,李国栋,王清敏,牟言杰,崔秀峰*
(1.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2.莱阳市龙旺庄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莱阳 265209;3.阳信县农业农村局,山东阳信 251800;4.青州市何官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山东青州 262513)
莱阳梨(莱阳茌梨、慈梨)是驰名中外的名特优果品,因产于莱阳而得名。莱阳市梨产业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更好地了解莱阳市梨(含莱阳梨及其他品种)产业现状,分析竞争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笔者进行了全面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1 产业基本情况
莱阳位于胶东半岛中心,五龙河及其五大支流贯穿全市,流域内油沙地富含云母及铜、铁、锰等有效态微量元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梨的栽培历史悠久。
“莱阳梨”1998年注册为山东省第1个水果证明商标,201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8.43亿元。2019年,全市梨园面积4 067 hm2(6.1万亩),产量12万t。其中莱阳梨800 hm2(1.2万亩),产量2.6万t;黄金梨1 200 hm2(1.8万亩),产量3.9万t;秋月梨1 400 hm2(2.1万亩),产量1.5万t;新高梨400 hm2(0.6万亩),产量1.8万t。梨果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并远销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出口量1.4万t,出口额1 827.7万美元。
1.1 古树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莱阳被誉为“中国梨乡”,域内现存百年以上成方连片莱阳梨园万余亩,主要集中在莱阳梨核心原产地照旺庄镇,有树龄400年以上的老梨树680株、200~400年树龄1.5万余株,占该镇莱阳梨总数的18.9%,且丰产优产;其中芦儿港村树龄近450年的“梨树王”,至今年株产仍超过300 kg。莱阳梨明清两朝被列为贡品,关于莱阳梨的传说、诗句、奇闻等广为流传;2012年,位于照旺庄镇的莱阳贡梨园由国家文物局授牌使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成为山东省首个被“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认可的农产品;自1991年起,莱阳市每年4月中旬举办梨花节,2016年起每年9月下旬又增设了梨文化节。
1.2 技术和监管体系健全,标准化水平较高
莱阳市与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市农业科学院等合作密切,2020年8月又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组建了(莱阳)梨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市、镇、村三级推广网络的基础上发展了19个专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力研究、推广现代化模式、标准化技术;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建立了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实施产品可追溯制度。目前,全市梨园规模3.3 hm2(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有168家,均为实行宽行密植、棚架架设、水肥一体、生草覆盖等技术措施,适合机械作业的现代栽培园,占梨园总面积的24.6%;建成山东省农业标准化基地5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66.7 hm2(1万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2 000 hm2(3万亩);莱阳梨核心产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
1.3 产业化水平高,产后处理增值成效显著
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全市有农产品冷库462座,库容90.8万m3,其中冷藏库307座,25.8万m3,气调库43座,46.7万m3;主打梨产品加工的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年加工能力2.5万t,与鲜果销售双渠道弹性保障了全市梨果年产年销。产品90%以上为突出梨果尤其是莱阳梨的润肺止咳化痰等药用保健功效的系列精深加工品,如具有药号的“莱阳梨止咳糖浆”、制作方法传承四百余年的莱阳慈梨膏、果汁行业中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唯一“健”字号的“一枝笔”莱阳梨汁蓝罐保健饮品等,增值显著。
1.4 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增收效果好
莱阳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梨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创新生产经营和技术推广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带动效果。比较典型的有主产区党委政府领办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大型资深经销商+基地(雇工)、农资公司(合作社)+基地或农户(托管、半托管)等,带动果农增收均超过每666.7 m2(亩)1 000元。如照旺庄镇党委政府主导成立了莱阳市梨乡梨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11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组成,入社梨园207 hm3(3 100亩),占全镇梨园总面积的23.8%,均为优中选优的百年以上莱阳梨古园,以莱阳梨及其衍生产品为主营项目,打造精品供应基地,并与鲁商集团等合作,共同开展莱阳梨产业的运营及拓展。山东一品堂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龙头企业,自有基地666.7 hm2(1万亩),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保障原料供应的同时,保证了梨农基本收益。青青大地果蔬有限公司源自资深梨果经销商,选准莱阳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实现自有一二产保障优质产品、依托固有渠道精判市场及定价的运营模式。丰禾植保专业合作社从农资和植保起家,整合了果园管理全套设备物料、技术等优势信息及渠道,一方面建立自有基地示范推广,培养技术人员队伍,另一方面面向全国开展果园托管、半托管及鲜果销售推荐服务,开启了社会化服务新路子。
2 存在问题
莱阳市梨产业优势明显,但仍存在一些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梨文化挖掘展现不够,古树保护不足,农旅结合层次不高;二是部分园片仍存在化肥过量、早采等现象,导致梨果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品牌形象;三是现代栽培规模较少,基础设施及机械配套不足,大部分梨园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梨农老龄化重,技术推广与更新不易,质量及能效提升难度大;四是梨果采后处理与运输粗放,追溯制度应用较少,品牌使用欠规范,影响产业增值增效。
3 对策建议
以提质增效为中心,重点做好古树保护及农旅融合、莱阳梨能效升级、现代栽培发展、商品化处理与加工增值、质量安全与品牌宣传、主体培育等工作,全面推进产业特色化保护、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3.1 强化古树资源保护和梨文化挖掘,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全面调查现有莱阳梨古园古树资源情况,划定莱阳梨古园古树核心保护区,建立专属分类档案,对百年以上古树统一编号挂牌,制定实施保护政策;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开展专题攻关,对树势衰弱的古树通过高接、改土、病害防治等针对性方式进行复壮。政府主导,统筹运营,整县制谋划,调动业内外力量积极参与,深入挖掘莱阳梨文化底蕴与内涵,提升梨花节、梨文化节等的创意、质量、成效;以照旺庄镇万亩老梨园和五龙河湿地自然景观为中心,打造产业兴旺、文创兴盛、环境秀美、古韵久远的农旅综合体、城市新地标,带动实现全域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化。
3.2 强化莱阳梨质量和供应力提升,促进传统名品产能与效益升级
完善老梨园基础设施设备,采取郁闭改造、重剪更新、土壤改良、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因树定产、适期采收等配套技术,推进老梨园复壮和梨果质量提升;依托山东农业科学院(莱阳)梨产业研究院、青岛农业大学等的科研力量建设莱阳梨科技创新体系,针对性开展种质利用、优良砧木选育、苗木繁育等工作,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莱阳梨现代栽培及适用标准化技术,提升莱阳梨高品质供应力。
3.3 强化现代栽培梨园发展及相关配套,促进产业基础结构调整与升级
引进筛选、选育推广适宜当地栽培的新优梨品种,加速省力高效技术、经济适用(安全、实用、耐用)机械的研发与示范推广,扩大建设新优品种现代栽培标准化园区,进一步拓展绿色及有机标准化技术实施面积,推行农机与农艺融合、大数据和物联网的集成应用,试验开展智慧化新梨园(包括莱阳梨)建设。
3.4 强化采后处理及运输能力,做大做优做强精深加工
引进、研发和推广智能分选系统,强化采后分级等商品化处理能力;充分利用及发展冷链物流,减少运输损耗;扶持优秀企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培育和引进一批果品营销、梨果精深加工企业,鼓励企业改造升级设备,提升技术,加快创新,扩大医疗、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梨精深加工产品种类、范围,进一步拓展增值空间。
3.5 强化质量安全控制和品牌宣传保护,提升市场竞争力
切实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发挥质量监管和监测体系作用,逐步实现整体监测、全批次检测、全过程追溯;规范“莱阳梨”品牌使用,开展标识体系建设;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制作投放广告,开展重点城市推介、品牌体验店建设等,多渠道强化宣传,进一步提升“莱阳梨”品牌价值;鼓励主体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拓展直营直销比例、线上线下营销空间。
3.6 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提升组织化水平和生产能效
引进、培植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社会化综合服务体、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发展,积极探索、扩大推行果园托管、半托管等既适应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又适应规模化经营的社会化标准化全程产业服务方式,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和生产能效,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增效。
本次调研得到莱阳市农业农村局、莱阳市照旺庄镇党委政府及山东一品堂实业有限公司、山东省青青大地果蔬有限公司、莱阳市丰禾植保农资有限公司、烟台青农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莱阳恒润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