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21-11-29王昌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颅脑血肿检出率

王昌鑫

(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CT室 山东 枣庄 277300)

颅脑外伤是最为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患者在经历高处坠落、不稳摔跌、意外交通、工作致伤、火灾爆炸等事件中均会对颅脑造成外伤的表现[1]。通常病情严重且发展迅猛,一般除头皮损伤外,还可牵连颅骨及脑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合并损伤情况,患者常出现意识模糊及运动状态障碍等情况,其致残率较高。临床诊断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可以快速定位患者颅脑内损伤位置,对病变的程度进行科学判断,并且快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为患者的进一步针对性治疗提供有利的图像参考建议,从而提升患者的预后治疗及康复效果[2]。但不同的检查手段会做出不同的病灶情况判断,只有提升影像学检查的检出率,才能有效减少因未及时发现病灶病情导致的高病死率情况发生。现如今医院最常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有两种:MRI检查及CT检查。本文将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检查对象,记录所有患者在分别接受MRI及CT检查后的总病灶检出率和病例检出率,旨在探讨两种检查途径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及CT检查进行临床诊断,CT组记录患者在接受CT检查时的总病灶检出率及病例检出率,MRI组记录患者在接受MRI检查时的总病灶检出率及病例检出率,每组患者均为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25~70岁,平均(47.38±11.62)周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此次参与实验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且均为自愿参加,研究前签署了相关协议。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患者;先天性器脏损伤患者;中途退出实验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和CT检查进行临床诊断:①MRI检查。采用GE超导SIGNA Explorer 1.5T磁共振扫描设备对患者的颅脑位置进行检查扫描。参数设置为:T2加权像/迅速自旋回波序列恢复用时设置为55 ms,重复用时选择3 000 ms,T1加权像/设横轴位及矢状位,恢复用时设置为19ms,重复用时选择1 800 ms,矩阵设置为256×224,层厚设置为4.0 mm,层间距选择1 mm,依情况设置2~3次重复激发脉冲次数,对疑似的病灶处进行加层扫描,明确病灶的真实具体情况;②CT检查。采用GE的64排128层Light Speed螺旋CT扫描设备对患者的颅脑位置进行检查扫描。具体操作设置为:于患者的外眦与内耳门连接线处确定扫描基线,进行轴位扫描,设置电流125 mA,选择电压125 kV,选定扫描用时3 s,矩阵设置为512×512,依情况设置窗宽为85~100 HU、窗位为30~55 HU,层厚设置为10 mm,层距设置为10 mm,对疑似的病灶处进行薄层扫描,即层厚设置为5 mm,层距设置为5 mm。

1.3 观察指标

比对所有患者在接受MRI和CT两种检查后的总病灶检出率及病例检出率。病灶位置涵盖:轴外、脑深部、顶枕叶、额颞叶、颞叶及额叶6处。总病灶检出率=检出总病灶数÷实际总病灶数×100%。病例检出率=检出病例数÷总病例数×100%。检查后的总病灶检出率越高,病例检出率越高,其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的总病灶检出率比较

40例患者共存在91处病灶,MRI组患者检出的总病灶数为75处(82.41%),CT组患者检出的总病灶数为53处(58.24%),MRI组患者的总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患者的总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检查病例检出率比较

MRI检查检出34例(85.00%),漏诊7例(15.00%),其中:1例硬膜下血肿、3例硬膜外血肿、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轴索损伤;CT检查检出26例(65.00%),漏诊14例(35.00%),其中:2例硬膜下血肿、3例硬膜外血肿、5例脑叶挫裂伤、4例脑深部挫伤。MRI组患者的病例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患者的病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由创伤造成其撕脱大片头皮,发生脑功能的损伤,致使颅内发生血肿或头骨骼损伤,伴有不同时间段随时可能发生的意识障碍、体征不稳等情况。其中重度损伤患者会同时出现水盐代谢异常、血糖异常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甚至出现脑死亡,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3]。病情发展较快,会连同引发微循环及代谢多功能障碍,因此需及时接受相关检查,尽可能确定病灶位置、病情等,为进一步神经外科针对性手术治疗做好充足准备,提供科学的影像学数据支持,以帮助医师对症决定治疗方案,从而提升疗效,缩短整体治疗疗程,避免延误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减少预后致残等情况发生,改善预后效果。

通常医师可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对颅脑损伤情况作出初步判断,患者的意识情况、体征状况、眼部征象、感觉灵敏度、小脑情况及脑脊液有无漏出等情况均可初步反映出其伤情。随后需紧急进行仪器检查,以快速确定损伤的病理情况及位置范围。目前最常用的医疗检查手段有2种:MRI及CT检查。CT检查可以利用X线对患者的颅脑部位一定厚度层面采取扫描作业,经电信号转换并做计算机处理。对于密度的分辨力极高,相较于传统的X线片检查,可以显示更为清晰的器官及病变情况,且解决了一定平片重叠影像的影响,可以为相邻器官组织的检查提供更好的视野,可以对影像密度进行调节,使图像数据的灰度及密度等参数调整到合适观察的系数。在颅脑扫描实际应用中,也可对扫描进行增强,从而提升其显示率。且具有方便迅速的特点,无需移动患者,即可快速顺利完成检查,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多次检查,对急症患者的病情演变提供了更多动态观察数据支持,因此CT检查是急性颅脑损伤的首选检查手段。但根据临床使用经验及大量临床的资料分析,在临床对脑干内部、等密度、颅脑顶部、颅脑底部的较小病变处诊断,CT检查尚存在一定难度,检出率不理想[4]。且CT检查需要非离子型碘作为对比剂,碘过敏、重症甲状腺亢进患者及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法使用,对部分疾病也具有高危风险,适用有一定局限性。

MRI就是磁共振成像,接收人体的电磁信号,以磁共振的物理现象,对人体的图像进行重建,可以从矢状、横断、冠状及多种斜面作出图像层,获取更为理想视角下的断层图像、空间波普图像及三维立体图像,从而避免了CT检查中的伪影情况,图像较CT清晰度更佳[5]。MRI不需要对造影剂进行注射,也减少了对患者机体的二次损伤,避免了部分患者出现严重过敏情况,且相较于CT检查,避免了电离对患者机体造成的辐射,也降低了对其身体的不良影响。临床资料表明,MRI对轻度的脑部挫裂损伤、等密度的硬膜外血肿及位于颅脑顶、颅脑底及颅脑后窝的薄层病变检测更具有优势。但对于躁狂多动、植入金属制医疗器械的患者并不适用。

综上所述,在临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检查中,CT检查更为快速方便,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更好地把控,但病灶检出率较MRI低,有一定局限性,对部分患者不适用,可以采用MRI做补充检查,二者各有临床使用优劣,需医师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准确把握,以更好提升检出率及其安全性。

猜你喜欢

颅脑血肿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