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官不争权专做事的辛亥革命元勋
2021-11-29张旸长沙
◆张旸(长沙)
周震鳞
周震鳞,湖南宁乡人,1875年12月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周震鳞父名筱堂,母肖氏,佃耕了薄田十亩,祖父年逾七十,有二姊一兄一弟,八口之家,全靠父亲这个唯一的劳动力维持生活。叔祖父周理琴,以县案首名诸生在长沙设馆授徒。周震鳞十二岁那年,叔祖父春节归省,看到他体格魁梧、性情敦厚,认为可成大器,拜托一位饱学诗书的塾师为他启蒙。周震鳞聪颖异常,过目成诵,两年完成了叔祖父交代的功课。叔祖父就决定带他到长沙亲自教读,并让他从在长讲学的名师进修。叔祖父理琴,擅长书法,精通经史,当时的湖南巡抚吴大澂是著名的书法家,和他结成布衣之交,因而叔祖父在长沙也有相当名望,门徒日众,他所教的学生得中举人和进士的颇不乏人。
周震鳞1892年考中秀才。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了两湖书院,对于近代新式教育的举创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义意,当时两湖地区的有志青年以及有识之士,纷纷前往书院求学参观。由于黄兴的父亲黄筱村和周震鳞的叔祖父周理琴,同是长沙教育界的知名人土,与湘巡抚吴大澂过从甚密,黄兴和周震鳞也颇得吴氏的器重,在吴的推举下取得了报考两湖书院的资格。黄兴考入书院之前,因品德学习皆优早已名起。1898年,24岁的周震鳞在考场上先写正文,后抄草稿,张之洞到场监考,深异震鳞的举动。榜发,周震鳞名列第一,由是以才华横溢而誉满两湖,甚至后来周震鳞参加革命后,清侦辑警探来校查问周震鳞时,张之洞回答“周震鳞是书院优秀学生,不必多疑。”周得以平安就读6年后毕业。1902年黄兴和周震鳞毕业于两湖书院。他俩是两湖书院的高才生,在湘、鄂两省的士绅中享有盛誉,两人都被选中送往日本留学,黄兴入弘文大学堂,周震鳞入法政大学。回国后,他们助管学大臣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时湖南的一些士绅极力邀请他们回湘办学,清政府也只好御定他们为湖南创办新学的官员。他们回湘后,首先创办了湖南高等学堂(今湖南大学),又创办经正中学、明德中学、周南女中、宁乡第一师范和修业小学。
1903年11月,黄兴、刘揆一、周震鳞、陈天华、彭渊恂、吴禄贞、章士钊、苏曼殊、张继、柳继忠、秦毓鎏、徐佛苏、柳聘农、翁巩、胡瑛等20多人聚集在长沙西区保甲局巷彭渊恂的家中,以为黄兴祝寿作掩护,举行秘密集会,商讨革命事宜。席间,到会诸人都认为目下国家处于危亡关头,对腐败的清政府绝不能再抱一丝一毫的幻想,只有组织革命团体,进行反清革命,才能救国家于危亡。有人声泪俱下,激动非常。他们当即决定成立一革命组织华兴会,公推黄兴为会长,周震鳞负责与文武各学校师生联络,其他骨干人员各有分工。华兴会是国内第一个革命团体,华兴会对外采用“华兴公司”的名义以半公开的形式出现,还提出了两句口号:“同心扑满,当面清算”。表面上来看这两句话好像是生意经,实际却含有“扑满灭清”的革命意义,正是华兴会的革命宗旨。为了做好各地会党组织与清政府军队中的中下层官兵的联络工作,黄兴和周震鳞等人在华兴会之外创立了两个小团体,即同仇会和黄汉会,同仇会主要任务是专门与哥老会等会党组织进行联络,策动他们参加起义,黄汉会则是专门策动军队参加起义的机构。随着民主革命思潮的高涨,很多中国留学日本的学生纷纷回到国内,参加革命活动,其中很大一批湘籍留学生回到了湖南,分布于全省。华兴会趁此有利时机,与这些志士进行了广泛联络,在各地设立革命机关,印制宣传品,制造炸弹,购置抢械,积极从事革命起义准备工作。华兴会起义虽然经过周密的部署和广泛的联络,但起义的枪声还没有打响,由于会党人员庞杂,起义的消息被反动当局侦知,华兴会的机密情报大部份被查获,储备的武器也尽被査抄,运动起事的旧军队不再能调动,同时革命党人黄兴、刘揆一、宋教仁等遭搜捕,参事的会党首领游得胜在赶赴长沙时途中被捕牺性,马福益虽当时走脱广西,但次年也被捕遇害。华兴会的骨干分子,除曹亚伯有教会作掩护外,余者都在反动当局抓捕之列。周震鳞利用职务之便,在湖南省学务总办张鹤龄的大力维护下,继续留在湖南。周震鳞通过种种渠道,掩护革命同志的转移和隐蔽,如退休刑部侍郎龙湛霖及其儿子龙萸溪,明德中学校长胡元倓,教会圣公会主事牧师黄吉亭、周震鳞之弟震勋等。华兴会的主要骨干在周震鳞的努力下,均安然走脱。革命的风气也未因是役的流产遭到过大的挫伤,革命力量由之得以保存大部。
1905年周震鳞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湘支部长,参加同盟会后,周震鳞便担当起了湖南省的主盟工作。他与湖南省各界等都有着颇深的关系,同时湖南省基础较好,所以在很短一段时间里,周震鳞的主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各方奔走,数月间,各界的朋友、各大学的学生纷纷加入同盟会。
1906年夏天,清政府悉知周震鳞是长沙一带一个重要的革命首领,于是侦令四出。周震鳞得同志通报后,经上海安然逸往日本,秋天到达东京,住在黄兴寓所。不久,国内出现了新的态势,在江西萍乡和湖南醴陵和浏阳,发动了著名的“萍浏醴起义”。此次起义由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及会党领袖李经其、龚春台、肖克昌等人领导,人数达数十万之众,清政府體陵的防军和安源煤矿的工人也闻风而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之震动。孙中山和黄兴派遣周震鳞、杨卓林、谭人风等回国返湘,主持革命大计。黄兴本曾要与同志并肩作战,但到达广州后被清政府严密监视,无法前往长沙一带,只好返回日本。周震鳞很快回到湖南,但萍浏醴起义已经遭到失败,刘道一、肖克昌和蔡绍南等起义首领先后死难,被清政府杀害的革命群众达一万多人。长江一带的同盟会组织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元气大伤。黄兴和周震鳞被清政府称之为“一等暴徒”。湖南已容不得周震鳞再露面了,他便前往安徽与徐锡麟、秋瑾等筹划革命起事。中国同盟会为了使革命事业在全国范围内一举成功,不单把目光投注在长江一带,也向北方及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北京派出了一批同盟会员,于是周震鳞在熊希龄等革命同志邀请推荐下到了北京,任顺天高等学堂监督、师范学堂总理及教习,并主办《帝国日报》,常为《顺天时报》及董必武、田梓、白楚香等人主办的《国风日报》及其它进步刊物撰稿,用的笔名有炎炎等。同时与打入清政府内部、任署理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之职的吴禄贞(华兴会创立时的会员),在北京、西北发展革命势力。日后,辛亥革命时东北、西北地区各省能够及时响应武昌首义与这段时间吴禄贞、周震鳞的工作分不开。在北京的革命党人揭穿了清政府为挽救其危亡局面所提出的《预备仿行宪政》的闹剧又使当时在京的“立宪派”也与清政府产生了裂痕。
1911年7月31日宋教仁、陈其美、周震鳞等人在上海主持成立了中部同盟会,任务是要在长江一带发动武装起义。周震鳞回到故乡湖南,在长沙开了多次会议,约定11月起义。于是周震鳞返回宁乡家里,静等消息。1911年10月22日长沙起义成功,湖南军政府成立第五天,焦达峰即派人去宁乡请周震鳞来主持工作。湖南起义后周震鳞任湖南都督府筹饷局总办。在周震鳞的策划下,广东道台刘人熙组织北伐湘桂联军,向武昌和南京进发。1912年周震鳞被推举为组织政府的湖南省代表。后任北京政府参议院参议员,创办《真共和报》,袁世凯专政时期再次出走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1916年随孙中山先生回到了上海。约法恢复,国会重开,孙中山先生命其前往北京,同北洋军阀作政治斗争。周震鳞在北京开办了《真共和日报》,宣传三民主义,及时报道孙中山先生对时局的革命主张,揭露北洋军阀假借共和、实行残民卖国的内政外交。1917年4月,孙中山和海军总长程璧光,由上海率领开赴广州护法,周震鳞和林森等奉命随行。8月,南下护法议员抵达广州举行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先生为大元帅。1918年,孙中山先生设事务所于上海法租界环龙路四十四号。周震鳞由广州回到上海,经常到事务所工作,曾担任一个时期的秘书长(五四运动前后)职务。1920年夏秋之交,孙中山派周震鳞、黄一欧由上海回湖南见谭延闿,传达北伐大计和对湖南的要求。湘军将领鲁涤平、陈嘉佑等都积极拥护,而谭延闿仍推诿不决,不肯发布命令,于是大家决议倒谭。倒谭后,推赵恒惕为总司令,林支宇为省长。
1921年国会再次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先生为大总统,积极布署出师北伐。湘军陈嘉佑率部开抵韶关,孙中山任命周震鳞为湖南劳军使。1922年陈炯明叛变,周回到上海,谭延闿在上海向周表示悔悟,并声言此后有生之年,翘诚拥护中山先生。这时周深感革命武装薄弱,认为谭延闿三次督湘,只要诚心参加革命,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是能够号召湘军鲁涤平、陈嘉佑等提兵相助壮大革命声势的,于是重新介绍谭延闿加入国民党。陈炯明叛乱平定后,西南各路军队云集广州,加以湘军拥至,饷粮浩繁,周任国民党本部总务部长,他向孙中山先生建议在各部队中发展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入党。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决心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在环龙路办事处曾开过一次召集在沪重要党员表决这一重大问题的会议。会前,廖仲恺来访周,希望周去说服居正、张继、邹鲁和谢持等人,周如命再三说服了他们。开会时,周任执行主席,孙中山先生端坐一旁列席。结果会议一致通过,孙中山先生大为欣慰。后来他们都参加了第—次代表会议并当选为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1923年,周向中山先生建议,愿赴北方联络同志策动军队推翻曹锟、吴佩孚直系军阀。他就派周赴冯玉祥军中活动,接着又派了徐谦、李烈钧等人前往,结果组成了以冯玉祥为首的国民军,取得了推翻曹、吴直系军阀的胜利。
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会同志拟推周震鳞为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由于周正在北方策动军事,不能离开,因荐覃振以自代。中山先生道经日本抵津时,周赴天津迎接,简要地汇报了北方革命形势,孙中山先生扶病倾听。1926年,北伐战争节节胜利,蒋介石以总司令名义请周和田桐先生二人前往山西太原阎锡山军中,促阎率部响应。他俩在太原住了将近两年,获得了关内可称统一的结果。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周震鳞尚在太原,以元老身份被选任为国民政府委员,1928年被派赴北平接收府院。同年,国民政府文书局局长扬熙绩、铸印局局长周仲良率一批工作人员,秉承周意旨,赴北平办理具体工作,设办公处于中南海。蒋介石在此期间曾来北平,与周密谈数次,意见不合。因此,在接收府院后,让杨、周回南京复命,周留北平不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周曾参与其事。周每以爱国主义说张学良将军和东北老一辈将领。张学良易帜时,张继任北平政治分会主席,代表国民党中央和政府前往,张学良坚邀周同往,周欲善始善终,并想借此考察关外形势,就率黄一欧等前去参加。1930年,阎锡山、汪精卫酝酿召开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坚邀周参加,均被拒绝。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周迁居天津英租界和安南里。阎、汪扩大会议失败后,蒋介石令张学良将军入关接管平津等地时,北平有过几天的“真空”,张学良派先遣部队董英斌旅长向周征求他应否带兵入关的意见。周对董旅长说:“汉卿通电主张息兵,我很赞成。现在既然是和平接收,无须重兵入关。日帝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东北首当其冲,我看东北军当前首要任务,应该是加强对日帝的防御,倘若重兵入关,日帝就有可能乘虚袭击,后果不堪设想。”1932年,因天津不能安居,周回到上海,南京政府恢复了他的国民政府委员名义,但他仍不肯定居南京,只是每月派随从秘书领取薪金,维持生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周于1936年回到长沙。1947年夏初,周曾到上海次女周芳家居住两月。他在南京和居正、于右任见了面,在上海和老友沈钧儒、朱蕴山见面较多,从而知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个民主的、独立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了,非常兴奋,随即离沪回湘。1948年程潜回湖南任省政府主席,唐生智、仇鳌及在省民主人士,发起湖南和平自救运动。
1949年8月,程潜、陈明仁等发出和平起义通电,唐生智和周震鳞、仇鳌等各界人士通电响应。周随程潜湖南和平起义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顾问、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1年,周受毛泽东主席电邀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一、二届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团结委员。
周震鳞为祖国统一和统战工作,做了大量宣传和实际工作。他多次就祖国统一问题在电台发表广播,并把自己的全部书籍和字画捐献给湖南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将自己工资的一半捐献给国家,为志愿军购买飞机大炮之用。周震鳞还教育自己的子孙“不作官、不要钱、多作事”“爱国、立志为人民事业贡献力量”。周震鳞的女婿向哲浚,法学家,早年留学耶鲁大学,回中国后曾历任北京大学、法政大学、东吴大学教授,以及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二战”结束后,他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参与对日本侵华战犯的起诉和审判。远东国际大审判结束后,他被任命为中国最高检察官,但没有到任。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周震鳞的儿子周锡卿1946年被派到日本东京,参加国际军事法庭工作,审判日本战犯,之后在赔偿及归还物资接收委员会工作。祖国建设需要人才,周震鳞写信叫儿子一家返国效力。接到父亲的召唤,他们回到阔别8年的祖国怀抱,倾其一生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奉献。
国色迎春 国画 谭伏珍
辛亥风云 国画 唐建
山高水长 国画 唐振君
春暖花开 国画 童治军
美丽家园 国画 萧剑
松风骏骨 国画 叶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