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离聚物-蒙脱土掺杂PMMA/PEO电解质膜的性能*
2021-11-29张爱玲李芳芳李勇江范佳琪
张爱玲, 李芳芳, 李勇江, 牛 雪, 范佳琪
(沈阳工业大学 理学院, 沈阳 110870)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相比传统电池具有很多优点,如比能量较高,工作电压可达到5 V,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无漏液缺陷,较大程度地降低了爆炸风险,因而安全性能好.1973年Fenton等[1]首次发现聚环氧乙烷(PEO)能够有效溶解无机盐且在室温下存在离子导电性.PEO具有低成本、优异成膜性和可拉伸性等诸多特性,可以与多种锂盐(如LiClO4)形成络合物,且还存在柔性聚醚链段[2-4],进而决定了其具有不同于其他聚合物的导电性能.但PEO也有一些缺陷,只有处于非晶态时锂离子才能产生有效迁移进而提高电导率,因而降低PEO的结晶度成为目前研究急需克服的难题[5-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常被用作聚合物电解质基体,但存在稳定性和机械性差,液体渗析等问题[7-9].PMMA为无定形结构,能够提高PEO的非晶态程度,从而提高PEO基固体电解质的电性能.为了提高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热性能和电性能,Choudhary等[10]采用熔融复合热压技术在70 ℃下制备了由PEO、锂盐和蒙脱土(MMT)组成的聚合物纳米复合电解质薄膜,研究发现当添加2.0%MMT作为特殊填料时,薄膜电导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部分学者[11-13]发现:采用溶液共混方法在聚乳酸(PLA)/PEO和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中掺杂液晶离聚物(LCI)可以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热稳定性,有利于改善高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提高基体界面的相容性,可为离子的迁移减少界面阻力,并对电导率的提高有所帮助;当采用LCI-MMT掺杂PEO聚合物电解质后发现,当LCI-MMT的质量分数为1%时,电解质体系的最高电导率为3.3×10-5S/cm.可以通过简单工艺制备得到物理性能优异和加工性能优良的LCT.LCT既可以起到液晶离聚物的增容作用,还具有纳米蒙脱土的片层结构,因而成为电解质体系的理想功能性掺杂剂[14].
本文将LCT作为添加剂引入到PMMA/PEO体系中,利用LCT的增容性来降低PEO的结晶度,利用蒙脱土的片层结构提高PMMA/PEO电解质的电导率,制备得到性能优异的聚合物电解质.
1 实 验
1.1 实验材料
PEO(分子量100万)购自Aladdin公司,PMMA(分子量60万)购自Aladdin公司,LCT由实验室自制,LiClO4(分析纯)购自天津市津科精细化工研究所,N-甲基吡咯烷酮(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化学有限公司.
1.2 样品制备
将PEO、PMMA与LCT在烘箱中干燥去除水分.将PEO、PMMA分别溶于二氯甲烷,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混合到一起.将LCT分别按不同质量分数与LiClO4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并加热搅拌至溶解均匀.将上述配制的两种溶液混合,再进行磁力搅拌得到均匀溶液.采用自动刮膜技术得到厚度约为50 μm的均质薄膜.将制得的电解质膜进行后处理尽可能除去溶剂,随后密封保存.
1.3 表征手段
采用美国TA仪器公司生产的Q50型热重分析仪进行热性能分析,设置升温速率为10 ℃/min,升温范围为0~800 ℃,N2流量为60 mL/min.采用美国TA仪器公司生产的Q20型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进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设置升温速度为10 ℃/min,升温范围为0~200 ℃,降温速度为10 ℃/min,N2流量为50 mL/min.采用蔡司Axio Scope A1 pol型偏光显微镜(POM)观察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形貌.采用日立SU8010N型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喷金处理后的共混电解质膜样品表面进行形貌观察,且加速电压为5 kV.采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IR Prestige-21红外光谱仪在400~4 000 cm-1波数范围内测量电解质的结构特征.采用PARSTAT4000+电化学工作站在18 ℃下测量电解质膜的电导率,频率扫描范围为1 Hz~1 MHz,交流激励信号振幅为5 mV.按照GB/T1040.3-2006标准,采用电脑伺服控制材料实验机以5 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性能测试,拉伸测试采用2型长条试样,其总长度为100 mm,宽度为15 mm,标距为50 mm.
2 结果与讨论
2.1 热性能分析
图1为LCT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热重分析曲线.样品分解5%时的温度为初始分解温度,对TGA曲线进行处理后发现,当LCT的质量分数为1.5%时,聚合物电解质初始分解温度由157.4 ℃上升到212.0 ℃.第一阶段失重现象发生在310~350 ℃,主要是由液晶离聚物分解引起的.第二阶段失重发生在350~410 ℃,主要发生了PMMA和PEO的分解.可见,添加一定量的LCT有利于提高电解质的热稳定性.
图1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热失重曲线Fig.1 Thermal weight loss curve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图2为LCT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的二次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的DSC曲线.由图2可见,PEO熔限和PEO结晶温度范围先增大后减小,只有一个熔融峰说明样品中未发生相分离.
图2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DSC曲线Fig.2 DSC curve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表1为LCT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结晶性能.其中:Tm为PEO熔融温度;Tc为PEO结晶温度;ΔTm为PEO熔限;ΔTc为PEO结晶温度范围;Xc为PEO相对结晶度.由表1可见,加入LCT后PEO相对结晶度先有所降低后大体恢复至未加LCT的状态,这可能是由体系中LCT含量增加形成晶核所致.当LCT质量分数为0.5%时,PEO相对结晶度达到最低值25.0%.PEO结晶度的降低通常有利于提高电解质膜的导电性,这是因为无定形聚合物链段比结晶态PEO更柔韧,所以有利于锂离子与PEO链段上氧的配位和解配位,使得电解质膜传输能力增强进而实现电导率的提升.
表1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结晶性能Tab.1 Crystallization propertie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表1中PEO相对结晶度计算公式[15-16]为
式中:ΔHm为PEO熔融焓;ΔHm0为纯PEO熔融焓,数值为213.7 J/g.
2.2 红外光谱结构分析
图3为LCT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红外光谱图.图3中2 885 cm-1处为亚甲基—CH2—的吸收峰,1 663 cm-1处为C==O伸缩振动特征峰.加入PMMA后1 663 cm-1处出现明显振动峰,而继续加入LCT后1 663 cm-1处无明显变化,说明加入LCT后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结构无明显变化.同时在4 000~1 500 cm-1范围内加入LCT前后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衍射峰变化不大.
图3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红外光谱图Fig.3 FTIR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2.3 表面形貌分析
图4为LCT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偏光显微镜照片.随着LCT加入量的不断增大,电解质膜球晶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在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LCT后,球晶数量增加同时球晶尺寸显著降低,暗场区域面积增加,此时PEO结晶度较低(与DSC结果相一致),这可能是因为LCT和无定形PMMA的存在导致PEO完全结晶十分困难.
图4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偏光显微镜照片Fig.4 POM image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图5为LCT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未加入LCT的电解质膜表面相对粗糙,这可能会对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性产生不利影响.随着LCT的加入,聚合物电解质膜越来越平整,同时其表面孔洞数量越来越少,孔洞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溶剂的蒸发造成的.当加入含量为2.5%的LCT后,电解质膜表面几乎没有褶皱,同时表面孔洞也基本消失.
2.4 电性能分析
图6为LCT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在18 ℃下的交流阻抗图.图7、8分别为LCT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拟合曲线与等效电路图.由图7可见,拟合后的数据与实际测量结果大致相符,可见拟合后所采用的等效电路较合理.表2为LCT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由表2可见,含有0.5%LCT的电解质具有最高电导率,相比未加入LCT的电解质约高出2倍,进而说明体系中的LCT含量对电解质的电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LCT中MMT具有较大层间距,进而促进了锂离子在系统中的嵌入.
图5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扫描电镜照片Fig.5 SEM image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图6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交流阻抗拟合曲线Fig.6 AC impedance fitting curve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2.5 力学性能分析
图9为LCT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力学性能.由图9可见,添加1.0%LCT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拉伸强度提高至6.43 MPa,比未加LCT时提高了45.5%.添加0.5%LCT时,电解质膜断裂伸长率为883%,比未加入LCT时提高了15.4%.可见,加入适量LCT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力学性能,这是由PEO结晶度降低引起的,且与DSC分析结果一致.
图7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拟合曲线Fig.7 Fitting curve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图8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等效电路Fig.8 Equivalent circuit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表2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Tab.2 Conductivity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3 结 论
采用自动刮膜技术制备LCT掺杂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当LCT掺杂量为0.5%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得到显著改善,室温下电导率可以达到3.26×10-5S/cm,相比未添加LCT时的电导率提高了约2倍,同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力学性能也得到改善.适量LCT的加入有利于提高PMMA/PEO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图9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力学性能Fig.9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