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视角下“问题导学法”实践探索

2021-11-29胡建中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旧问题导学法学法

胡建中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泗水初级中学,甘肃 武威 733101)

一、“问题导学法”的实施背景

新课改各项措施落地多年,课改理念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广大教师也在积极实践探索着课改之路。然而在西部偏远农村学校,受经济、社会、师资、理念等诸因素影响,新课改实施效果不理想,“填鸭式”、“满堂灌”、重“教”轻“学”等传统陈旧教学模式仍充斥着课堂,新课改理念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及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新方式并未真正得到认同、落实。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参与性不强,主体性不彰,自主学习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提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习新格局并未彻底形成。鉴于此,自2006年以来,我校以“问题导学法”为抓手,积极实践探索课堂教学之新模式,努力落实课改新理念,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进行进总结、改进、创新,课堂教学效率日渐提高,成效明显。

二、“问题导学法”内涵

“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锁定教学内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有意识创设动态化、可支持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充分评估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有梯度、分层次的一系列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根本目的,形成以“问题导学法”为抓手,体现课改新理念的高效、开放式课堂教学策略。“问题导学法”的突出优势在于以问题情境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领,有助于激发、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效实现课堂教学重心由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被动”教”向新课改理念下学生主动”学”的颠覆性转变,把新课改新理念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弯道超车。

三、“问题导学法”的理论依据

1.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信息的简单累积,关键之处在于学生在特定学习情境之下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地碰撞、交流,重新建构,既是新旧知识之间双向互动作用过程,也是学生与课堂教学情境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指导课堂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事物之意义并非是完全独立存在的,而是来源于接受者的自主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在理解的过程中各有所长、各有偏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与合作,不同观点、新旧知识互相碰撞、交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把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有意义联系建立起来,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自然同化。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能产生最有效的学习;新旧知识之间的双向互动,能够促成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技能、经验之间的“化学反应”。(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既不是知识的简单呈现者,也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者。教师应重视关注学生对各种现象的个性化理解,善于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课堂教学之主角,合作交流、自主建构知识之主人。

2.基于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受三个条件制约:(1)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新旧知识要有逻辑意义;(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知识,让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即具备同化新知的观念。因此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上注意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引导学生将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完成同化,以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果。

3.基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基于上述理论,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充分预判、准确定位学生学习情况,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敏锐把握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惑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掌握好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处理好“跳一跳”与“摘桃子”之间的关系。当然还要清楚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导学法”须照顾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教。

四、“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运用过程

“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运用过程中可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问题情境导入——新知探究——深化拓展——应用探索——归纳总结。

1.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导学情境时,教师立足学生实际,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切入点,激起兴奋点,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为体验知识的生成做好预备,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前瞻性。

2.新知探究。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重点,对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认知体系起关键作用。教师要关照学生的认知基础,敷设阶梯性的知识点,寻找出契合学生学力的问题链来进行适时引导,引领学生思维活动逐步深入,知识认知体系建构阶梯式完成,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3.深化拓展。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难点。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认知体系建构基本成型的前提下,问题导向应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适当超越学生现有知识经验,拓展所建构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将新知识体系建构,能力提升和素质提高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4.应用探索。要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利用建构知识感知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设计导向上应针对实际应用,着眼于问题应用情境的启发性、延伸性、规律性,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总结归纳。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整合知识,让它内化、融入学生的认知体系。设置问题时应紧紧围绕“总结什么”、“怎么总结”两个方面来进行,切中肯綮,条分缕析,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五、“问题导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估及反思

《论语》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一种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契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有效高效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凸显了学生认知发展、自我发展、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问题导学法”的实质是以问题情境为导向,启发、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体系建构过程,同时它也是民主、开放、满足成就感、体验获得感的教学模式。

实施“问题导学法”以来,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较以往有了较大改变,学生的学习热情日渐高涨,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学生课堂参与性、自觉性更高了,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5-2018学年,笔者所带班级全面实施“问题导学法”,中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2018年普通高中升学率达92%,为我校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但由于自身能力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问题导学法”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不足和困惑:其一,在问题情境设计导学时做出的预设常有与学生实际脱离的情况,需要根据教学实际适时做出微调,所以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尤其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其二,学生“问题”意识被动薄弱,学生不会主动提问题,需要老师推着走,即使老师提出问题也不能够深入思考,被动地等老师来讲解释疑。其三,问题导学时设置的问题,在启发性、引导性、探究性、层次性上分寸不好把握,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与预想的情况错位。

有鉴于此,要想让“问题导学法”的价值功能最大化,须在以下三个层面持续发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并尊重学生,把知识建构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全力打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之高效课堂;其次,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有待持续提升,化运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教到老学到老”,而所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第三,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教师提供适当地指导或培训,支持教师进行多元化学习研究和交流沟通,博采众长,补齐短板。期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对标问题导学,兴利除弊、革故鼎新,让“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猜你喜欢

新旧问题导学法学法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看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怎么干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