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体系建设研究
2021-11-29贾秀妍长春工程学院
贾秀妍(长春工程学院)
■引言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传统产业行业布局得到重塑,商业规模和经营活动也进行了改革。经济和技术的变化使具有很强学科性的财务管理专业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也要求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时充分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设置具有前瞻性、引领社会创新和进步的课程,满足社会需求。
■现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清晰
财务管理类专业隶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专业,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建立还以会计专业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方案与会计专业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难以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真正专业特色。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清晰,缺乏职业规划方向性指导,学生就业时常常与会计专业竞争同一类型的岗位。会计岗位在企业中主要承担核算职能,对企业一段时间经营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反映,并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监督。财务管理主要承担决策和预测职能,整理会计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并进行事前财务预测和计划、事中财务监督和控制、事后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日常经营活动记录的方法,还要及时有效分析并处理财务信息,为经营者做出最大化利益的决策。因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需要注重财务管理的管理决策功能,尤其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中的筹集、投放、使用等方面。
(二)缺乏实践性教学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内容主要有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专业实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等等,与传统课堂的理论课程相比,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多,有较高的灵活度,学生动手的环节也比较多,课堂氛围相对比较活跃。实际上,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课时比较少,学生没有正确认识所学内容的重要性,不能通过实践实现理论知识的有效应用和掌握,做不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实践实习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双师型导师比较缺少。部分教师任教前没有参加过工作,缺少社会单位的工作经历,而且还担任实践课教师,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了实践课程知识。实习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环节,实习与专业的脱节容易造成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大多数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会选择专业对口岗位,而且是和会计岗位相关的,比如登记账簿和编制各式凭证等等,极少有同学选择资金筹集投放和日常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实践教学的缺失导致学生缺少实际操作锻炼,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岗位的要求,学生没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三)与社会需求脱节
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应强化社会需求导向。实际上,我国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比较大,比如现代办公提倡无纸化,有的高校还将大量课时花在教学生手工凭证编制;许多企业已经实施业财融合,而有的高校教学还停留在传统财务理论的传授等等这些问题。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创新创业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产学研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能脱离社会需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以及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体系建设改革措施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不仅和会计专业课程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且其本身的课程内容也比较多,甚至有的学科内容反复设置,理论知识缺乏实用性,学生在学习之后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从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例如侧重资金管理课程,深化其内容,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岗位进行教学,设置岗位相关的课程,增强其实用性,比如设立审计岗、会计岗等等,这些课程与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息息相关,通过岗位课程的学习,学生很容易了解到关于财务的各类工作属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同时学校还需要根据教学课程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理论知识教学,辅助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同时也能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相关的岗位职责,使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很好地适应岗位。除此之外,还要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纵观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涉及法治的课程并不多,缺乏法制观念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具有有不利影响。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金融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很多用人单位也会将这些岗位混在一起。这些岗位都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管理、金融、税务等方面的内容,如果缺少相关法律课程,学生对于法规没有全面的认识,在工作上也容易出现问题。增加法制课程学习,学生就能明白违法违规的严重后果,并以法律约束自己,明确自己的职权,并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能加强自身依法管理的职业素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要加强,使学生具备优良的作风,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有团队精神,还能够提高其交际能力、业务开拓能力以及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的能力。
(二)增加实践课程
高校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将学习之后能够有效应用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因而课程体系的建立不能将重点全部放到理论学习上,还需要重点设置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程的改革方面,学校可以创设模拟实习岗位的环境,让学生提前适应环境,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有效的实践方法和内容。在建立实训环境时,学校需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需要在模拟实训室的建设中投入模拟设备和工具,让学生有良好的实践环境,并能在教学中感受到实习氛围,促进财务管理的工作能力。但是学校也不能以模拟实习代替实际实习,这样做达不到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的效果,还会让学生觉得实习内容过于简单,真正就业时无法胜任岗位,同时也会让学生感觉实习内容和真实的工作差距太大,要胜任工作还需要重新学习,但是极少有企业会给学生重新学习的机会。高校建立模拟实习基地后还要积极联系企业,并请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按照企业岗位工作要求的标准要求学生。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学生经过模拟实习培训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教师还需要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有着理论内容多、知识点复杂的特点,因而能够开展实践教学的知识也比较多,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选择具有实用性且适合实践的内容展开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实践,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让学生把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也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
(三)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国际化教育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逐渐重视,这也要求高校在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时加大对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信息技术类课程融入传统财务管理课程中,形成“互联网+大数据+财务管理”的培养模式。比如创新开设大数据实战、数据库设计、财务建模、Excel 应用、Python 语言等课程,让学生既学到了财务知识又了解计算机知识,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已全方位展开,企业的经营、生产、销售逐渐呈现高度的国际化,越来越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向国际财务管理模式靠拢,因而向跨国公司财务学习管理模式显得非常重要,这也需要学校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国际财务管理知识,比如引入海外知名教材、鼓励学生留学学习等等,让学生具备国际化的专业知识,成为具有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另外,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也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开展建设与规划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工作中关注金融行业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金融专业课程、金融理财选修课程的综合模块结构。同时也要从金融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角度出发,整理优化金融课程,促进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就业方向,减少就业压力。
■结语
设置财务管理专业,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财务人才,高校要时刻关注社会行业动态,并结合专业资深情况完善课程体系改革,让学生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局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修养,并充分发挥教学作用,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