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重要害虫朱砂叶螨研究进展
2021-11-29苏拉依曼沙特尔古丽尼沙汗依明尼亚孜
苏拉依曼·沙特尔 古丽尼沙汗·依明尼亚孜
草莓已成为我国广泛种植的水果,而由于草莓栽培喜低温、高湿、低光照的小气候,全年生产和连作种植现象较严重,导致草莓病虫害滋生繁衍。朱砂叶螨是危害草莓生长中后期的重要害虫,对草莓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尤其是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朱砂叶螨危害更重,可导致减产30%~40%。针对草莓朱砂叶螨的防治,农业生产上以化学防治为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其他措施综合使用。由于朱砂叶螨具有生活史短、繁殖能力强、孤雌生殖等特点,条件适宜时短期内能迅速危害,若长期不科学、不合理使用杀螨剂进行化学防治,反而加快朱砂叶螨的抗药性。张泽薄等研究检测,长期使用杀螨剂进行防治,朱砂叶螨对内吸磷的抗药性可增加到62.5倍。赵舒等指出,朱砂叶螨活动范围很小,又能近亲交配,导致其受药机会多,抗性问题普遍比其他害虫更严重。目前,朱砂叶螨已经对很多种杀螨剂及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导致其防治困难。因此,了解朱砂叶螨的危害特点、防治现状及抗药性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抗药性治理策略对提高朱砂叶螨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草莓朱砂叶螨
1.1 识别特征 朱砂叶螨又称棉红蜘蛛或红叶螨,属叶螨科叶螨属,为植食性螨类,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寄主植物范围广,几乎所有阔叶植物都有发生,是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高且难于防治的害虫。朱砂叶螨的一生经历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及成螨等5个阶段。卵呈圆球形,最初透明无色,后期逐渐呈橙黄色,大小约0.13 mm。幼螨体长约0.15 mm,形状似圆形,有3对足,取食前后体色不一致,取食前呈半透明,取食植物汁液后变成暗绿色。若螨具有4对足,虫体有非常明显的黑斑,体长约0.2 mm,体型与成螨相似。成螨体色有多种,如红色、绿色、黑褐色、黄色等。身体两侧有纵向长长的块状斑纹,雌雄个体区别大,雌性成螨身体末端呈卵圆形,体长0.4~0.6 mm,宽约0.25 mm,体色常呈锈红色或红色,有的呈黑色,背毛共12对。雄个体较小,背毛13对,体后部尖削呈三角状,体长约0.42 mm。
1.2 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草莓朱砂叶螨喜干旱怕湿润,在高温干旱环境中繁殖力很强,发育最适温度范围为25~31℃,最适相对湿度范围35%~55%,温度高于30°或相对湿度大于70%时不利于繁殖,1年内可繁殖10代。据报道,朱砂叶螨在我国北部1年内约发生5代,南部发生代数较多,发生15~30代,世代历期的长短也因环境不同而不同,长则29天,短则9天,且各代常重叠发生。朱砂叶螨生命力也很强,能忍受一定范围的温湿度变化,在喜欢的寄主上其繁殖更快、产卵量更高,寿命也长。朱砂叶螨成虫可以在杂草、落叶或土块中越冬,来年春天从杂草中陆续转移到菜田危害。幼螨和低龄若螨不爱运动,但后期若螨贪食活泼,危害草莓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量多时易滚落地面,借助风力或者爬行向周围扩散蔓延。
朱砂叶螨危害草莓一般4月中下旬开始,到6月下旬和7月之后进入猖獗发生期。通常在叶背面聚集(以若螨或者成螨为主),通过将刺吸式口器插入叶片叶肉细胞吸食汁液,以吐丝、产卵和结网的方式危害。危害初期,草莓叶背面形成灰白色或黄白色小斑点(主脉两侧),叶片颜色褪绿发黄,严重时整个叶片枯焦脱落,整个植株长势变慢、矮小。温室大棚的草莓在其生长中、后期容易发生朱砂叶螨危害,被害叶片容易变成红褐色干枯,植株矮化、早衰,若开花期受害,果实变小畸形果增多,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朱砂叶螨采用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的方式均能繁殖,孤雌生殖的卵只能孵化为雄螨。有研究显示,孤雌生殖是一种提高昆虫适应环境能力的生殖方式,朱砂叶螨在不利环境条件下,通过孤雌生殖缩短产卵历期,提前产卵峰期。朱砂叶螨的传播扩散途径包括爬行、吐丝、垂飘的短距离传播和借助风力、人类活动及工具的远距离传播,危害植物不同世代交替危害,若防治不及时易导致蔓延爆发。
2 草莓朱砂叶螨防治现状
目前,对草莓朱砂叶螨的防治仍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但因朱砂叶螨活动范围小、繁殖力极强、世代重叠、受药机会多,若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杀螨剂)且用药不科学,会导致一系列负面效应,如天敌数量减少、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等。有效控制朱砂叶螨危害的关键是早发现早预防,进行综合绿色防控,将虫源消灭,阻断传播,从而彻底控制朱砂叶螨的发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安全产品的生产需求不断增加,草莓朱砂叶螨的绿色防控技术也得以广泛关注。
2.1 农业防治
2.1.1 合理种植 草莓品种的选择不仅影响其口感、质量及销售状况,还对病虫害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若选择优质、抗病、高产的草莓品种,可以有效提高草莓免疫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有研究表明,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朱砂叶螨对不同寄主的喜欢程度不同,丝瓜和草莓间作可有效避免草莓遭受朱砂叶螨危害。另外,适当深耕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改善通气性、激活微生物活性、加速土壤熟化、加快有机质的分解利用,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
2.1.2 加强栽培管理
1)清洁田园。草莓定植之前清理棚室及田园,将杂草、植株残体等集中烧毁或深埋。栽培过程中,发现病株及时进行清除,连根带土铲除进行销毁。收获后也要做好清理工作,持续保持田间整洁,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朱砂叶螨危害。
2)调控环境温度。朱砂叶螨喜欢干旱、燥热的环境,气温过高时,可以采取适当放风来降温。另外,时刻关注空气湿度,若有条件可以通过向草莓叶片上多喷洒水,保持一定湿度。
3)科学灌溉。采用滴灌浇水,定期定量浇足水,尤其高温、干旱时期注意及时浇水和追肥,确保土壤湿度,促进草莓生长。
4)合理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适当增加磷钾肥施入量,避免土壤脱肥,增强草莓自身的抗叶螨能力。
2.2 物理防治
2.2.1 悬挂粘板 三色板尤其是篮板对防治叶螨有一定效果。草莓的育苗或生长期均可悬挂黄板和篮板防治叶螨。一亩地悬挂50块,悬挂时高度可选择植株顶部上方约10 cm为宜,每7~10天更换1次。
2.2.2 采取隔离措施 为阻断人为及操作工具的传播途径,将消毒垫放置在棚室门前,并对进出棚室人员进行严格控制,棚间工具不要交叉使用,尽量避免交叉危害。另外,在温室的顶风口和侧风口安装防虫网,防止其他虫害。
2.3 生物防治
2.3.1 利用天敌控制 目前,全国各地利用捕食螨降低朱砂叶螨,通常是植绥螨。全世界已发现的植绥螨(捕食螨)有1 000多种,其中,我国有100多种。此外,南方小花蝽、蜘蛛、瓢虫等天敌都能有效控制叶螨数量增长。有研究表明,草间小黑蛛和拟小食螨瓢虫均对朱砂叶螨有很好的捕食效果。
2.3.2 使用生物药剂防治 绿僵菌、白僵菌、Bt等我们熟知的微生物对控制叶螨危害有一定效果,但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方面报道较少。有研究指出,青蒿、地肤、姜黄等的活性成分对草莓朱砂叶螨有较好的防效,甚至可杀死其卵活性。在草莓实际生产中,将生物源农药与捕食螨一起运用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更好,如释放捕食螨之前可以先用1%苦参碱·印楝素或10%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来控制朱砂叶螨的数量,用药5~10天后(即草莓开花至果实生长期),再释放捕食螨效果更佳。
2.4 化学防治 施用化学药剂(杀螨剂、杀虫剂)防治害螨,虽然导致环境污染且产生抗药性,但由于化学防治见效快、使用方便,目前仍作为害螨防治的主要措施。生产上首要利用哒螨灵、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药剂来防治草莓朱砂叶螨。刘政源经过分析研究哒螨灵、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田间药效及室内毒力,这3种药施用7天后,虫口消退率达85%以上,用药28天后虫口消退率达90%,防治效果好,持效期也长,毒力较低。吴福安等人研究不同药剂对朱砂叶螨的药效发现,73%炔螨特、新药10%哒螨灵烟剂、爱比菌素对朱砂叶螨防效较好。张伟等人研究10%甲氰菊酯和阿维乳油配合使用效果发现,显著增加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王新祥等人研究指出,二氧化碳与溴甲烷混合后对朱砂叶螨进行熏蒸必然有增效作用,但熏蒸时长不能短于1小时,二氧化碳浓度也不能大于30%,不然会影响熏蒸效果。
3 抗药性机制及其治理对策
朱砂叶螨由于繁殖力很强又能孤雌生殖,生活史短,加之化学药剂防治过程中不科学、不合理、长期用药等原因促使其产生抗药性。目前,朱砂叶螨抗性问题越来越明显,对生产上常用的大多数杀虫剂、杀螨剂如炔螨特、哒螨灵、阿维菌素、丁氟螨酯、甲氰菊酯等药剂均产生抗性,严重影响化学防治效果,因此了解朱砂叶螨抗药性机制,并以减缓抗药性为目的,科学使用杀螨剂,提高药效,延长药剂使用寿命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先前的研究,害虫的抗药性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①行为抗性,即害虫为不受杀虫剂伤害,改变其栖息地;②表皮渗透性抗性,即有些害虫通过增加表皮蛋白加厚其表皮,以防止大量杀虫剂渗入体内,减少药剂穿透性;③代谢抗性,即害虫通过过量表达有些代谢酶基因,加速体内药剂的快速代谢分解,以降低杀虫剂药效;④靶标抗性,即部分抗性基因相关基因靶标位点发生突变,从而导致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下降。对于草莓朱砂叶螨,靶标抗性和代谢抗性是最主要的机制。
3.1 靶标抗性 靶标抗性是一种危害最严重的抗药性机制,朱砂叶螨一旦发生靶标突变,永久对一类药剂甚至多类药剂产生抗性。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杀虫剂、杀螨剂的作用主要包括扰扰乱害虫肠道功能,控制其生长发育,干扰神经传递,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等。部分药剂的作用靶标在螨类和其他昆虫中是相同的,也有部分作用靶标具有特异性,因此研究特异性靶标位点,对于选择性开发杀螨剂、杀虫剂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螨类中最早在牛蜱中的F1358I靶标位点发生突变导致其对拟除虫菊酯的敏感性降低。拟除虫菊酯对二斑叶螨防效降低的原因是也是因为A1215D和F1358I靶标位点的突变。在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研究中不少研究发现,同样发生了F1358I靶标位点的突变现象。
3.2 代谢抗性 代谢抗性仅次于靶标抗性的另一种主要抗性机制,代谢抗性比靶标抗性更易引起多抗性和交互抗性,因此研究代谢抗性对杀虫剂、杀螨剂等农药药效长期性及抗药性治理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外源物质进入害虫体内后经历分解、结合及排除体外的三个代谢进程。这三个过程均与解毒酶系有着紧密关系,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解毒酶系是害虫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即对昆虫用药之后,其体内的解毒代谢酶活性增高,从而加强其对代谢药剂(异源毒物)的能力。目前,对代谢抗性机制方面的研究集中于三大解毒代谢酶系,包括GSTs、酯酶、CYPs。何林等人研究发现,朱砂叶螨的甲氰菊酯抗药性品系中存在的GSTs酶活力比敏感品系高出2倍以上。炔螨特抗性的朱砂叶螨品系中同样发现了GSTs酶活力较高,若使用DEM抗性会显著被抑制。
3.3 抗药性治理对策 朱砂叶螨对杀虫剂、杀螨剂产生抗药性之后,其世代历期往往会发生变化(缩短),如溴氰菊酯、杀虫脒等药剂连续使用3次防治朱砂叶螨,其生活周期比对照缩短4~9天,即单位时间的发生代数增加。针对朱砂叶螨抗药性指数很高的问题,科学家一直在不断探索有效的抗药性治理对策,直到1972年,津巴布韦拟定了一种采取轮用杀螨剂的方法治理朱砂叶螨抗药性,并获得一定成绩。近年来,此方法仍继续使用,同时调整加入一些新的药剂。目前,我国对朱砂叶螨抗药性控制及缓解方面首要采取如下措施:①绿色防控,注意天敌的保护,选用“选择性”农药,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螨的防效;②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适时使用高效杀虫剂、杀螨剂,预防害螨发生,另外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将害螨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③轮换施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杀螨剂,但不得用药次数太过频繁,以避免朱砂叶螨对几种药剂产生交互抗性;④害螨抗性品系选育。
4 展望
朱砂叶螨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温室大棚草莓与露地草莓相比,因其特殊的栽培环境,更容易发生朱砂叶螨危害且危害更重。加之,朱砂叶螨本身具有能孤雌生殖、繁殖能力强、世代交替快、极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导致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有效防治。近年来,朱砂叶螨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关于朱砂叶螨抗性品系选育及危害评估、朱砂叶螨的抗性形式遗传、抗药性机制以及与抗性发生相关代谢酶方面的分子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参考近几年的相关研究现状和有效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以下几点可能成为草莓朱砂叶螨防治及抗药性治理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将是热点研究方向。一是利用综合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科学防治草莓朱砂叶螨危害。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加强草莓栽培管理为基础的农业防治,采取悬挂粘板,虫情定期监测,有效隔离等物理防治措施,充分发挥天敌作用,有效控制朱砂叶螨数量增长,另外,严格按照叶螨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药剂,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抗药性机制及其消减方面的分子研究成为热点研究方向。研究结果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朱砂叶螨防治实践,还能提高人们对朱砂叶螨适应性规律的认识,对现有药剂的科学选择使用和新药的开发提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三是充分利用天敌的作用,生物防治与其他措施有效结合。对朱砂叶螨进行药剂防治之前释放捕食螨、蜘蛛、瓢虫等天敌,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害螨数量指数增长,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药效及延长药剂寿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