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土壤改良浅谈
2021-11-29赵江涛张小平吉根林
赵江涛 崔 方 张小平 吉根林
西安市高陵区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近7万亩(实际占地面积3.5万亩),设施蔬菜年产量可达37万t,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通远、鹿苑等地。其中,日光温室种植面积5万亩、大拱棚种植面积1.6万亩、中小棚种植面积0.2万亩。日光温室和大拱棚茬次安排为一年两茬,秋冬茬以芹菜为主,有少量的辣椒、番茄,早春茬茬次安排为黄瓜、番茄、辣椒。中小棚以芹菜、西瓜为主。连作重茬现象较为严重,化肥的大量使用是形成设施农业土壤问题的最大因素。
1 设施农业土壤存在的问题
1.1 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是由于土壤中的氢离子含量增高而引起来的。由于人为的因素对氮元素循环的干扰,造成了当前土壤的酸化现象比较严重。当氮肥长期超量使用时,就会超过植物的需氮量,造成肥料的氮元素以硝酸根的形式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和存在,使得土壤产生严重的酸化现象,并使土壤内的铁含量和铝含量大幅增加。有研究表明,在降雨量少的区域,1 hm2施用80 kg的氮肥就会将土壤酸化的过程明显加速。设施土壤内的环境是高温和高湿的,并且复种指数高,没有雨水的淋溶等,且施用肥料比较多,蒸发强度也比较大。高湿和高温的情况使得土壤的有机质分解速度比较快,并且还会产生更多的腐殖酸以及有机酸等物质。为了保障设施内种植的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及质量等,在具有高复种指数的土壤上如果施肥过多,将会使得设施内的土壤酸化。无雨水和高蒸发的条件将会使得养分在土层表面积累得比较严重,而且会使得设施内表层土壤的酸化进一步加剧。同时,土壤酸化还会使得土壤碱性离子淋失,影响作物对磷肥和钾肥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最终会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1.2 土壤板结 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作物投入的物资要多,种植的频率也比露地频繁,一般都是一年多茬,对肥料的需求量往往比较高。但是,设施栽培往往长期不深耕,导致浅耕层形成。轻视有机肥料的施入,致使土壤的团粒结构被严重破坏,非活性孔隙度比例增加,使得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变差,理化性状不良,土壤板结。土壤板结会使蔬菜作物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从而影响蔬菜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3 土壤盐渍化 长期超过量的使用肥料,容易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并且这个问题在国内比较普遍。研究表明,目前土壤中的硝酸根已经成为我国耕地内增加最多的盐分离子,占到土壤中阴离子总量的70%左右。对大棚和温室内的土壤进行盐分含量的测定发现,在0~25 cm土层内的盐分含量是露地的10倍以上,而硝酸盐根的含量是露地的16.5倍以上。随着大棚内种植时间的增加,棚内土壤的盐分含量会逐步增加。
1.4 土壤养分失衡 在设施作物栽培过程中,设施的管理水平和种植方面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设施内土壤的养分的平衡造成影响。如果连续多茬种植同一种蔬菜等作物时,该作物对同种养分的种类和比例吸收情况相同,会使得土壤中某种养分严重缺乏,从而使得土壤中的营养平衡状态被打破,缺素症状明显增强,对该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发生严重的作物病害。例如缺钙的情况下会使得温室番茄出现脐腐病、缺钾发生茎腐病等。
2 设施农业土壤改良措施
2.1 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是设施内的土壤改良常用的方式之一,物理改良也就是客土法,就是用化学性质较好的土壤替换原来的土壤。这种措施的最大好处就是效果立竿见影,但是换土这种方法成本较高。另一种方法是将原来深处的土壤深翻上来,将含有大量盐分的土壤深翻到下面,从而将表层土壤的盐分降低。
2.2 化学改良 化学改良常采用生石灰作为改良剂,可以用来中和酸化土壤,并且还会降低某些养分的淋失。草木灰是另一种常年的土壤改良剂,可以用来中和酸化土壤,草木灰还含有钾肥、钙肥以及磷肥等多种营养元素,改良土壤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土壤的养分,从而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2.3 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的常用方法是种植耐盐的植物,种植这种植物时需要和作物进行轮作,利用耐盐的作物将设施内土壤的盐分吸收掉去除。微生物肥料也可以作为土壤的改良方法,将有机肥与微生物肥混合施入设施内。
2.4 加强田间管理 对设施内的土壤应该每隔2~3年深翻1次,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土壤通气性。在农闲季节应该将设施内的覆盖物去掉,让设施内的土壤充分接受阳光的暴晒等。如果土壤内的盐分过高,还要适当采取灌水排盐的方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