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灾之后抓好渔业生产的技术措施

2021-11-29霍新周

河南水产 2021年5期
关键词:鱼病藻类洪灾

霍新周

(焦作市武陟县农业农村局,河南焦作 454950)

2021年7月中、下旬,河南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给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仅武陟县本次池塘受灾面积186.7hm2,经济损失高达2400余万元。为了帮助广大受灾渔民尽快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工作,防止灾后养殖病害的暴发,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笔者根据武陟县渔业受灾情况,结合省市水产技术专家的指导意见,提出灾后恢复渔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1 不等不靠不观望,及时修复水毁设施

1.1 修复水毁设施

在暴雨间歇期或水位回落后,确保生产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抢修被毁的道路、电力系统、渔业机械和房屋等基础设施,将进出水闸、防洪渠道的淤泥杂物清理干净,确保畅通无阻,将池塘四周的杂草清除,防止腐烂污染水体,为灾后复产养殖创造条件。加固塘口堤坝、养殖池埂,以防洪灾的再次发生。一时无法抢修的,建议用网具对溃口进行临时拦阻,待洪水退后再行修复。对暂时无法修复的养殖设施,可视情况及时将养殖产品转池或捕捞上市,把损失降到最小。

1.2 及时调整池塘水位

要通过天气预报等方式,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做好防止洪涝灾害准备工作,可通过调节池塘水位、配备充足的排水设备等措施,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1.3 筑高堤坝

筑高池塘坝堤,必要时可加装池埂拦网,防止强降水引发的逃鱼以及不同养殖品种和规格的“串塘”。特别是对于养殖鲈鱼和对虾等肉食性水生动物的池塘,如果不同规格混在一起,易造成互相残杀。

2 做好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蔓延

洪灾过后,由于池塘水质受到污染,病菌大量繁殖,导致水产养殖动物体质虚弱,往往是水产养殖病害的高发期,如果防控不及时,很可能会发生重大病害,造成大量死鱼,给水产养殖户带来重大损失。一定要加强池塘管理,防止重大病害的发生。对病害死去的鱼类,要及时打捞,做好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防止造成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同时,要及时做好打捞工具、人员的消毒工作,严防病害传播。对于死鱼情况严重者,要及时上报渔业主管部门,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减小疫情的蔓延。

3 做好灾后存塘量评估,制定恢复生产方案

洪灾后,受洪水袭击的育苗场要把保存亲本作为恢复生产的重心工作,做好转塘并塘,以及消毒防病工作。对于成鱼养殖场,养殖户要第一时间摸清池塘存鱼量,为补放鱼种做准备。对于存塘量少的池塘要考虑将鱼并塘,对空塘进行清塘消毒后,重新放养鱼种,加强饲养管理,力争年底出售成鱼。对于被洪水没顶或冲垮的池塘,鱼存量很少,可以重新制定养殖方案。

4 加强管理,科学喂养

由于大量降雨,导致很多池塘出现“水浑”现象,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加速,各种水质指标出现异常,对养殖鱼类造成强烈应激反应,导致食欲下降,鱼类体质较差。此时,养殖户应适时减少投饲量,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待水质、鱼体体质恢复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雨季处于高温季节,空气湿度大,饲料极易发生霉变,养殖户要做好饲料储存和保管,避免饲料受潮和霉变。特别是加州鲈、虾蟹等名优水产品饲料中动物蛋白含量高(有的超过40%),更容易酸败变质。对于已变质变坏的饲料不可再行投喂,否则会加大鱼病风险。

5 调控水质,防止鱼病发生

发生洪灾时,鱼塘大量流入雨水和河水、杂物等,会造成养殖水质的急剧变化,导致水位上升、水温下降、浑浊度增加、水体pH值和溶解氧降低等情况。给养殖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如果不进行科学调控,容易导致死鱼和鱼病发生。

5.1 检测水质指标,科学调控

洪灾发生后,要及时检测池塘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特别是漫过水的池塘。如果发现水体理化指标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确保渔业安全生产。经检测,如水质有个别指标不达标,可进行水质调控。首先需要检查水体藻相情况,如果藻类多样性较好,鱼类摄食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鱼病,则可以补充一些益生菌,恢复水体生态平衡,使水体保持稳定。如果池塘水体藻类品种单一,甚至出现蓝绿藻水花,应泼洒一些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控制有害藻类的过度增殖,也可以导入一些藻类多样性丰富的池水进行补充。

5.2 池塘消毒,修复水体微生态系统

由于强降雨导致大量雨水等进入池塘,养殖水体水质发生剧烈变化,水体浑浊度增大,池水吸收太阳光线能力降低,会引起藻类“倒藻”发生,菌类和藻类多样性下降,池水pH值降低,生物光合作用降低或停滞,易造成缺氧和有害菌滋生,所以要及时的补藻补菌,补充些有益藻类和益生菌,修复被破坏的微生态系统,改善并稳定水体生态平衡。特别是对于养殖鲈鱼和对虾的池塘,在强降雨前,最好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方面能调节池塘的pH值,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池坡泥土随降雨流入池塘,减少池塘浑浊度。

强降雨过后,避免立刻全池消毒,因为此时养殖水环境已发生了剧烈变化,水体生态平衡被破坏,如果立即消毒,会加剧生态平衡的失衡,造成菌类和藻类大量死亡,藻类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水体缺氧,pH值 降低,引起水质恶化和鱼病发生。池塘水体消毒需等到天气晴好、水体稳定后进行,可使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溴制剂或碘制剂等进行消毒,杀灭随降雨和洪水带来的病原生物。水体消毒可以每隔10~15d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150~225kg/hm2,也可泼洒1.8~2.25kg/hm2二氧化氯或3~4.5kg/hm2碘制剂等。日常进行疾病预防,可在饵料台周围,使用漂白粉挂篓消毒,悬挂装有100~150g漂白粉的竹篓3~8只,持续3d。

6 提高池塘溶氧,防止缺氧泛池

强降雨过后,由于池塘水温剧烈下降,池水浑浊度增加,加上水质剧烈变化造成藻类的大量死亡,水体光合作用减弱,死亡的生物体分解消耗大量溶氧,易造成池塘溶氧缺乏。强降雨后一方面通过增氧机搅水增氧,一方面通过池水中的浮游生物光合作用增氧。在养殖池塘中补藻补菌,通过补充有益藻类和益生菌,促进微生态平衡,改善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从而增强光合作用的产氧能力。在此基础上,及时开启增氧机搅水,平衡溶氧分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溶氧不足的问题。在养殖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巡塘,发现有缺氧征兆时,应及时加注新水,开启增氧机或使用化学增氧剂急救。

7 加强鱼病防控,减少疫病发生和蔓延

洪涝灾害导致池塘水体和周边陆地环境连成一片,养殖水体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水产动物的各种病原体到处滋生蔓延,极易引起疫病的流行和暴发,所以要加强养殖水体的病原检测,以防鱼病的相互传播。

7.1 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

洪灾过后,是鱼病高发期,要坚持早晚和夜间巡塘,注意天气、水质和鱼情,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损失。认真做好养殖记录,经常分析、总结,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7.2 准确诊断,科学用药

定期进行池塘鱼类的健康检查,及时分析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鱼病防治时,要做到对症用药、科学用药,要使用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严禁购买使用禁用药品及其他化合物,停用兽药,假、劣兽药,人用药、原料药、农药和未赋兽药二维码的兽药,以及禁用的、无产品标签等信息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同时,要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8 恢复渔业生产,做好新冠疫情防控

当前,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灾区渔业生产管理人员在恢复渔业生产的同时,要严格遵守各级疫情防控部门的相关规定。一是做好所在区域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对进入生产场区的人员、物资、车辆按疫情防控要求严格消毒。二是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对外交往时,要杜绝与中高风险疫区人员的来往和物资流通。三是灾后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工作要遵守国家和政府有关规定。接受外部鱼苗及生产物资援助时,要按照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要求,了解受援物资来源,有序地组织进行受援物资的接收和发放工作。避免因不经过检疫和不合格产品的输入而对渔业生产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鱼病藻类洪灾
掌握核“芯”科技!全国首家血液诊断鱼病示范店开业,开创血液精准诊断新时代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细菌和藻类先移民火星
动物体内有植物
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
藻类迸发新能量
醒醒吧,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