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驱动”后疫情时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速发展
2021-11-29吴静
吴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近百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轨迹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重大疾病预防和控制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进入后疫情时代,一方面要时时绷紧疫情防控之弦,落实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任务;另一方面也要千方百计抓住宝贵的窗口期,推进其他既定工作和任务。特别是已被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站在更高层面从宏观角度认真思考,重新梳理工作主线和近期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抓住机遇、提速发展。这不仅是落实党中央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的彰显,是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体现。
一、后疫情时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速发展的必然性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哮喘等为代表的一大类疾病,它作为传统四大慢性病之一,也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亡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但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相比,其人群知晓率低,肺功能检查率更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全国监测数据显示,2014—2015年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13.6%,农村高于城市,男性是女性的2.4倍,且慢阻肺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依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计,全国约有7720万40岁以上居民罹患慢阻肺[2];此外,另有研究数据显示,居民中肺功能的检查率低于5%,且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的患者比例更低,不足1%[1,3-4]。
尽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态势严峻,但只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对可防可控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该系统疾病还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近年来,国家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5]中强调应防治重大疾病,并明确提出要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强化筛查和早期发现。2019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被列为健康中国十五个专项行动之一[6],并且行动目标非常清晰,即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亡率要分别下降至9/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的知晓率要分别达到15%及以上和30%及以上;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应每年检查肺功能1次。
然而,正当专项行动如火如荼地拉开帷幕,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意外地打乱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行动正常的节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战略性胜利。但受疫情影响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慢性病防控工作窗口期在缩短,因此,为如期实现疫情前既定的工作目标,后疫情时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速发展也就成为必然。
二、“四轮驱动”是促进后疫情时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速发展的动力
我们在这里所提的后疫情时代不是指新冠肺炎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指疫情暴发后进入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这次疫情改变了整个世界,特别是对卫生体系的模式和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为了实现提速发展的目标,必须要主动从更高视野对这些变革进行思考,同时从疫情应对的过程中认真总结所带来的启发和借鉴。通过深入分析和梳理,我们提出要从法律、政策、规划、实践四个方面共同发力,通过“四轮驱动”的强劲引擎保证后疫情时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的提速发展。
一是“法律引擎”,即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7],其中第二十二条明确提出:“国家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与管理制度,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致病危险因素开展监测、调查和综合防控干预,及时发现高危人群,为患者和高危人群提供诊疗、早期干预、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二是“政策引擎”,即疫情暴发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的“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以及要求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的预防,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创新医防协同机制[8];三是“规划引擎”,即依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和我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9],特别是有关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四是“实践引擎”,即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凝练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法宝,这中间既有党中央坚强领导这一“定心丸”,有战斗堡垒群防群控这一“强心剂”,有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这一“同心圆”,更有举国上下共克时艰形成的这一“连心结”,这些可贵的经验既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法宝,也将是我们能够顺利推进慢性病防控任务的重要法宝。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方向,提高战略定力,充分发挥法律引擎、政策引擎、规划引擎和实践引擎四轮驱动共同带来的强大动力,就有足够的信心实现后疫情时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的提速发展。
三、抓住后疫情时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速发展的实施关键
四轮驱动为后疫情时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的提速发展带来了可能和机遇,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很多的困难与挑战需要去克服,包括规划的落地、配套措施、防控经费、机构及基层人员能力建设,以及符合中国特色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适宜技术的推广及综合防控模式的落实等,尤其是肺功能检查的推广及基层卫生人员能力的提升被认为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操作层面问题。
通过推广肺功能检查可以促进慢阻肺的早发现和早诊断,从而尽早开展患者干预和规范治疗,延缓病情加重,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降低慢阻肺的疾病负担。2020年7月,国债疾控类项目“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启动,通过该项目全国基层医疗机构肺功能仪的配备率有了很大提升,同时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特别是肺功能操作培训更凸显出其重要性。诚然,无论是疫情前期、疫情中期还是后疫情时代,不断健全基层卫生体系和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工作能力一直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为切实做好基层人员培训的项目要求,秉承防治结合、医防协同的理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作为项目的技术支持单位密切配合,共同设计方案、联合发文、利用信息平台优势开展线上培训,共同颁发培训证书,团结合作,井然有序,项目成效显著。从省级层面来看,各地操作模式不尽相同,全国共计有16个地区由省级疾控中心单独作为技术负责单位,11个地区由省级疾控中心和省级医院联合作为技术负责单位,另有5个地区由省级医院作为技术负责单位。就利用信息平台开展线上培训项目效果来看,自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已有约13.5万人完成注册、12.5万人参加培训、11.7万人完成培训。这是疾控机构与临床机构医防结合共同创造的一次历史记录,值得我们自豪,也为项目今后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疫情防控不能松、慢病防控不能慢”,同呼吸、共责任,健康中国离不开健康呼吸。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共呼吸的光荣使命依旧扛在我们肩上,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呼吁国家设立和开展更多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专项行动,并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全国国家-省-地市-县共同构成的疾控网络不断推进慢阻肺病例报告的登记工作,同时联合专业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和推进高危人群的干预管理模式,努力加强“防、治、康、管、保”全链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工作。全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公共卫生专家与临床专家的共同参与,相信通过大家更加紧密的合作,就能够不断推动预防为主、医防协同、合作共赢的防控模式,共同促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