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叙事与虚构写作:明代嘉鱼李太清生平的别样记载
2021-11-29朱志先
朱志先
(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李沂(1555-1606),字景鲁,号太清,嘉鱼人。万历十四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万历十六年十月,任吏科给事中。曾参修《大明会典》,著有《中秘草》《正气集》《针俗编》等。并为嘉鱼狮子李之李双洲撰祭文[1](P152~153)。李太清任给事中后,因建言朝廷处置宦官张鲸,并指责明神宗受贿,被杖责斥为民。李太清被惩罚一事,史籍载之甚多,在当时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李太清以忠贞直节的形象载入史册。李太清被斥为民之后,居家近二十年去世,在乡里影响甚大,诸多民间传说以李太清为原型展开各异书写。通过详细梳理《明实录》《明史》、方志、族谱等关于李太清事迹的翔实记载,以及民间传说中关于李太清形象的故事演绎,探究历史叙事与虚构写作中关于李太清生平的别样记载。
一、李太清生平的史书所载
明代中晚期以后,宦官干政的现象频出,即便强势之张居正也不免与冯保有密切往来。张居正去世后,冯保失去一个主要的盟友。而明神宗长期生活在张居正、冯保的阴影下,他觉得除去冯保的时机到了。遗憾的是,明神宗没有通过自己的权威来赶走冯保,而是启用另一位太监张鲸。由张鲸的经营下,很顺利将冯保遣至南京。张鲸得势后,其党羽邢尚智、刘守有为非作歹,影响极坏。万历十六年冬,御史何出光向朝廷条陈张鲸及其党羽八条罪状,要求严惩。明神宗仅将邢尚智处死、刘守有除名,而首犯张鲸则逍遥法外,仍为朝廷所用。万历十六年十二月,刚任言官的吏科给事中李太清上《恶党就擒元凶未殄亟赐重处以绝祸本疏》。李太清首先悉述明代宦官干政的危害,然后指出宦官张鲸倚仗朝廷恩宠,联络邢尚智、刘守有等官员胡作非为,经过言官弹劾,邢尚智、刘守有被处分,而主谋者张鲸仍被朝廷重用,民愤极大。接着又陈述明太祖时为避免宦官干政,如何严惩宦官干预政事。然后又论析张鲸之罪行,社会猜疑明神宗因受贿而不处置张鲸。径直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明神宗,希望他能以国事为重,严惩张鲸。[2](卷二十)
面对李太清直言自己贪污受贿,袒护宦官张鲸,明神宗恼怒异常,下旨重惩李太清。李太清作为言官直陈现实利弊,是其职责所在,但由此备受拷打、杖责,甚至贬斥为民。以常理而言,李太清的官职级别不算高,受到朝廷惩罚应该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但是,朝廷处罚李太清的决议下达之后,朝中群情奋起。当时内阁首辅、言官群体等,纷纷为李太清抱打不平,通过不同方式向朝廷申诉。对于此事的经过,《明神宗实录》《明史》、家谱、地方志等史籍载之甚详。
其一,明实录中有关李太清的记载
万历十六年,十月己丑,李太清被授予授科道官[3](P3 815)。十二月己卯,吏科给事中李太清弹劾东厂太监张鲸倚势招权纳贿,并言民间纷纷传说张鲸向皇帝进宝行贿。明神宗大怒将李沂下镇抚司审讯。[3](P3 841~3 842)庚辰,大学士申时行等上奏为李沂解脱,认为当时上奏的言官并非李沂一人,言论虽有不当,鉴于李沂刚当上言官,年轻不识忌讳,不应予以苛究。但申时行的建议并未被朝廷采用。[3](P3 842)癸未,“镇抚司打问过给事中李沂,奏上,御批李沂既刑究明白,拏在午门前,杖六十,斥为民。文书官刘成将本到阁。阁臣申时行等大惊,欲具疏救且留御批未发,刘成不可,竟持去。而上已遣太监张诚出监杖矣。时行等惶遽上疏曰:‘李沂上干圣怒已蒙打问,死生未保,再行廷杖,重复加刑,恐万无主理,此累朝以来所未有,仰累圣德,关系不小,臣等不能匡救,必难腼颜在列,伏望少霁天威,俯全言官垂死之命。’躬诣会极门侯旨有顷。传谕云‘先生每说话依得的依了,依不得的也难依,如前日马象乾就依了,李沂放下各处贪官污吏不说,却说我贪。这等掜污君父,岂可轻宥。’时行等复向张诚极言,诚不可,竟杖之。”[3](P3 843~3 844)丙戌,户科给事中薛三才、太常寺卿李尚思等、吏科给事中陈与郊等纷纷上奏疏为李沂说情,言辞恳切,希望明神宗能宽宥李沂,均未得到采用。庚寅,大学士申时行奏问起居,以李沂一事,上怒甚连日称疾不视朝也。[3](P3 848)十七年三月戊午,“南京云南道御史俞咨禹等请宥言官李沂,复其原官,正权阉张鲸之罪,以彰国法。”[3](P3 916)天启二年六月甲申,赠光禄寺少卿[4](P1 143)。
按:《明神宗实录》详述李太清上疏弹劾张鲸,并指责万历皇帝受贿。万历皇帝大怒,认为李沂有诋毁朝廷、为张居正、冯保翻案之举,将其下狱严审。虽然申时行、薛三才、李尚思、陈与郊、俞咨禹等人上疏力救,李太清仍被杖六十、斥为民。
其二,《明史》所载李沂事迹
万斯同精于史学,“于有明十五朝之实录,几能成诵,其外邸报、野史、家乘无不遍览熟悉,随举一人一事问之,即详述其曲折始终,听若悬河之泻”[5](P3 906)。在修撰《明史》时,“考历朝实录”“参照野史、方志、文集、碑传等材料”,该著“反映了明代人物史事的概貌,成为此后《明史》一书依据的蓝本”[6]。万斯同在《明史》中对李太清弹劾张鲸、指责明神宗及被处置一事记载的非常详细。[7](卷三百二十七)按:从史源学的角度,万斯同《明史》所载李太清内容基本是源自明实录及李太清所上《恶党就擒元凶未殄亟赐重处以绝祸本疏》。而张廷玉等所修《明史》中关于李太清的记载[8](P6 096~6 097),和万斯同《明史》中所载内容基本相同,究其史源,应该是参依万斯同之论。
其三,家谱中所载李沂事迹
李太清进士出身,以耿直清廉著称,居家近二十载,在家族中颇有影响,而承载家族史的李氏族谱中更是详载其生平。在李氏族谱中不仅有其传记,还有其行状,对于了解李太清的生平颇有帮助。
字景鲁,号太清,公负天资,降生亦异,生之夕,其母周孺人梦虬飞博,祥光绕怀。及生,父母遂以为不凡。公果迈众,甫七岁即能赋诗,年十九登万历癸酉乡荐,越三科,始举丙戌进士。时,相国锡爵王公、编修冯公琦以公文词博洽,着意深爱,随极力荐选翰林院,读书中秘,声藉馆阁。上命同僚诸臣修《大明会典》,至成,赐宴,公即请上御制匾额以荣先代,迄今报本,犹煌煌也。迨入馆,三月,上祀南郊,策命诸藩侍班,又幸辟雍,公皆与焉。戊子秋,上试诸臣,《玉壶冰赋》,上首之,擢检讨,为易三水所赞,遂改吏科给事中。公曰:吾得拾遗补阙,效古直臣,可图吾君矣。公入谏垣,不三日,即以疏数上,求除巨阉张鲸。上为阉所蔽,赫然震怒,着廷杖一百。公之忠贞为国忘身,全无忧色,至罢归,诸名公莫不涕送,各有诗赠。及潜养林下,公即严督子侄读书祖祠。祠敝,复修之。又建义仓、义学于祠侧,以给养其不逮者。推公之心,仕进则仔肩国是,恬退则周给族党,何肫肫至此哉。惜后上悟其忠,除河阳都察院,而公竟仙逝矣。光宗嗣位,赠光禄寺少卿。生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三月三日,卒无考,葬雨山。[9](P188~189)
按:李氏族谱中对李太清的记载,主要展现其出生不凡,天资颖异,为王锡爵、冯琦所关爱。曾参修《大明会典》,著《玉壶冰赋》被明神宗认可。弹劾宦官张鲸被杖责斥归,居家督子侄读书,修祠堂、建义学、义仓等。
太清以万历丙戍登进士。戊子,以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七日即斥劾东厂巨阉张鲸,直声震天下。越崇祯辛未,史氏黄道周得其行状于其子宙奇之友楚黄冈汪子三奇,谨述其略为之传。曰:公姓李,讳沂,字景鲁,太清,其号也。裔出唐郁林王恪,历南唐徙楚嘉鱼,历十七世,有少保谥康惠公承勋,有孝廉公承箕徒步走广东从陈白沙游,天下所称李大崖先生者也。公之祖为承聪,聪生公父宝愈(按:此处为误。李承聪生李夐,李夐生李宝愈,李宝愈生李沂)。公貌伟,齿未龁即能诗。十九登楚乡书,丙戍成进士。冯琢庵公琦、王荆石公锡爵所拔士也。初授翰林院庶吉士,读中秘书。寒暑攻苦,甚于诸生。时荆石公偕申瑶泉公时行、许颖阳公国当国,深以公辅期之。散馆将授简讨,顾愿拾遗补阙,遂得吏垣。厂阉鲸恃恩欺横,台省疏入罪,诏付法司,严究恶党,法司谳。上又诏张鲸,姑念侍奉多年勤劳,著痛加省改,策励供事。先数日,都市流传鲸广进金宝,多方请乞,神庙因犹豫未忍决。举朝纷纷疑然,未敢诵言也。公虽入垣七日,未敢后也。愤然曰:奈何以罪阉俾吾圣明被此名。遂草疏立上,指鲸恶,述流传语,甚悉。上心是公言,顾谓流传语,非所宜陈,赫然震怒,意且不测,入白仁圣皇太后。太后曰:此忠臣也。上至孝,意遂解。得旨着拿送镇抚司好生打,着究问了来说。镇抚司打问,再廷杖数盈百。杖者密受阉旨,将毙之。公无惧色,无怼色,特大呼太祖高皇帝一声,天忽霾。杖酷甚,不觉痛,然血肉淋漓矣。瑶泉、颍阳、荆石诸公先密救不得。九卿百执疏,二十余上,论救不得。三阁公更以去争之,旨温留不得。谏官被遣从未有,举朝震动如此者。临杖,三阁公尸俟杖,所为公焚祝生全。豫置床,各出其所卧褥置床上,待扶公出即覆之。当是时,天下无人不知,盖莫不颂皇太后、神庙之圣。因颂公之直而为之流涕、太息,泣数行下也。上知公无恙,色喜,卒以公言南戍鲸。然亦罢公归。公素贫,自诸生至入垣,挽髻仅一骨簪。临杖,杖者解髻,见之皆叹服。杖毕送还,以杖苦引被卧,上尝遣官较视其藏,见其被粗布百结,皆泣去。都人至今能道之。归里,读书如常。居亲丧及继母丧,三年不入阃。葬其兄,柩至中途值冻雪,众皆就舍,公独附棺,露哭达旦。万历丁酉,诏复冠带。乙巳冬卒。卒之日,上犹特起公。上虽罢公,其思公久愈深也。海内有八狗、三羊、十君子之谣。十君子,公及邹南皋公元标并列焉。所著有《中秘草》行于世,又有《正气集》《针俗编》,皆理学有用之言。年五十一,葬邑东雨山。泰昌改元,赠光禄寺少卿,荫一子宙奇。[10](卷四)
按:黄冈汪子奇系李太清之子李宙奇的朋友,曾为李太清撰有行状。1631年,黄道周根据汪子奇所纂行状,撰有《楚忠谏李太清传略》。《楚忠谏李太清传略》对李太清生平的记载不仅详尽,且绘声绘色。
其四,方志中所载李沂事迹
李太清以骨鲠之气痛斥宦官张鲸,指责明神宗处事不力,惨遭杖责贬斥,可谓天下奇士,荆楚闻人,方志中多以刚正之士录之。《大清一统志》[11](卷三百三十七)《湖北通志》[12](P3 144~3 145)《湖广武昌府志》[13](P357~358)及《嘉鱼县志》[14](P131)等多载其事,但源自各异,详略不同。按:《大清一统志》《湖北通志》所载李太清事迹主要是源自《明史》《湖广通志》中李太清的传记,据文中注释可知其源自《三楚文献录》《三楚文献录》的撰者之一汪子奇曾撰有李太清的行状,可见《湖广通志》中关于李太清的事迹当是源于汪子奇所撰行状;《武昌府志》中有关李太清的载记,则是糅合了李氏族谱中的《楚忠谏李太清传略》及其传记而成;《嘉鱼县志》中李太清的记载,是参考李氏族谱中的传记及其行状。
除了明实录、《明史》、家谱、方志中对李太清事迹多有记载之外,其他史书中对李太清的事迹亦有记载,但多源自明实录或《明史》。诸如谈迁《国榷》中有关李太清事迹的记载主要是源于明实录[15](P4 592),《明季烈臣传》《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卷二十七所载李太清的事项和张廷玉等纂《明史》完全相同。另外,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傅恒《通鉴辑览》、沈德符《万历野获编》[16](P170)等史籍中亦载此事。
明代万历时期,社会弊病较多,朝中宦官专横,言官群体纷纷抨击时政,力救其弊。生性耿直的李太清不仅批判宦官,还把斗争矛头指向其背后的靠山——明神宗。李太清甚至采取自杀式的劝谏,其结果自然是激怒朝廷,备受重责。
二、李太清受惩的社会反响
李太清因强烈要求朝廷惩处张鲸,并言及明神宗受贿而袒护张鲸,由此遭受拷打、杖责及斥为民。作为一名言官,李太清直陈社会利弊是其职责所在,但触怒龙颜,惨遭重罚,当时朝中官员纷纷发表意见,声援李太清。
万历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作为内阁成员的许国向朝廷上奏《辅理无状乞赐罢归以惩失职疏》:
臣本愚戆,误荷恩私,简置左右,垂及六载,优礼隆遇,迥异百僚,区区一念,本图致君尧舜,使一毫訾议不得而及焉。此臣之心,亦臣之分也。昨廷杖李沂一事,臣备员辅弼,既不能潜消众议,调护于先事以清主上之听,又不能披豁微诚挽回于临时以霁主上之威,致使圣心焦劳,外观震骇,而臣一词莫措,一筹莫施。是且得罪于群臣,遗讥于万世,失职之罪莫此为甚。伏望皇上将臣罢斥,别选忠贤,列在枢机,共济治平,宣扬盛美。臣虽跧伏田野,犹仰瞻阙廷也。臣无任藉藁,恳祈之至。[17](卷三)
对于李沂的遭遇,赵用贤曾上《宥言官李沂疏》[19](卷五),赵用贤在《请建储并乞归疏》中言:
给事中李沂言渉狂戅,致干圣怒,既付诏狱栲讯,复加杖阙下。中外诸臣皆疑陛下于中官之谪治未尽其辜,于言官之谴罚已过其罪。臣愚以为陛下不忍于鲸者,或念其平日执役侍从,姑缓死须臾而终正典刑于后未可知也。陛下独忍于沂者,或忿其一时误触忌讳,姑严为惩戒而终肆眚赦于后未可知也……伏乞陛下亟听臣言,断然行之,无复牵制,然后将张鲸远加斥逐以绝小人窥觎之端,将李沂量行宽贷以振朝士忠直之气,则岂惟宗社无疆之庆,而陛下恩威所加实亦天下万世所瞻仰矣。[20](卷三)
按:李太清因进言遭受惩处,在朝中影响甚大。阁臣许国对李太清极力挽救,无济于事,由此向朝廷递交了辞职申请;阁臣王锡爵亦是力争保全李太清;赵用贤曾和李太清一起编修《大明会典》[21](卷二十四),专门上奏疏请宽恕李太清,无果而终。又在《请建储并乞归疏》中言说朝廷对李太清惩罚过重,希望朝廷能宽宥李太清以伸士人忠贞耿直之气。
李太清因谏言被惩罚,朝中官员不仅向朝廷上疏极力挽救。同时,通过纷纷给李太清写信,从心理上安慰他,使其明白其道不孤。王锡爵撰有《李太清给事》[22](卷十九)、杨起元有《致李太清书》[10](卷四)、与李太清有同年之谊的袁黄撰有《致李太清书》[10](卷四)、同年之友吴应宾撰《送李景鲁给谏南还二首》[23](P270)、江夏郭正域曾为李太清撰有《送李景鲁上疏廷杖南还》[24](卷十一)、《与李太清给谏》[24](卷二十八)、王弘诲有《送李太清给谏抗疏斥还》[25](P542)、车大任撰《寄李太清给谏》[26](P140)。
按:上述给李太清写信者,王锡爵系阁臣,属于李太清的上司,对李太清嘘寒问暖。王锡爵因朝廷处置李太清,力救无果,有辞职不干的想法;杨起元系万历十四年会试的考试官,李太清属于其门生[21](卷一百一十二),在信中称李太清为真丈夫。有许多朝中之士上疏为李太清说情,阁臣甚至为此事而罢工数日,感叹“未有动善类扶翼如此之殷”;袁黄、吴应宾与李太清是同榜进士,具有同年之谊,言说因李太清的累累风骨,“丙戍之榜不为虚开矣,我党二三兄弟是藉有荣施矣”。袁黄等人被李太清的所作所为感动,为表达自己的敬慕之情,分别拿出自己的俸禄让李太清作为买药之需;郭正域与李太清有同乡之谊,又在一起编修过《大明会典》,在书信中赞誉李太清的直谏精神;王弘诲、车大任与李太清属于同僚或上下级,在信中亦是赞扬其敢于批麟的“棱棱风采”。另外,王世贞听到李太清受杖责的消息后,比较同情李太清的遭遇,在《与元驭阁老》中言“二十日晚,因见朝事纷纭,偶有邮,便附一启,豚儿所令转上。次日迫瞑,始得李沂给事廷杖为民之报,而于此阉无所不处,于旨无所不温,令人扼腕气寒”[27](卷一百七十八)。
李太清进谏受罚,在朝廷引发震动,诚如礼科给事中王孟煦在《明职掌以开言路疏》中所言,“如年前给事中李沂率其戅愚之性,狂言犯上。我皇上犹然不即加斧钺之诛,但责之罢之而已。而一时自辅臣以下,极力救沂者不下数十?,此岂为一沂哉?所以伸士气而广言路也”[28](卷十)。李太清之做法的确成为朝中言官的典范。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评事雒于仁《恭进四箴疏》批判万历皇帝,言称“以皇上富有四海宜思慎乃俭德也,夫何取银两动支几十万,索潞紬至几千疋畧不知节慎,甚则拷宦官得银则喜,无银则不喜。李沂之言为不诬。若使无贿,皇上何痛绝忠良而优容谗佞。况沂之疮夷未平,而鲸凭神钱复入,虽皇上无以自解,何以信天下而服沂之心耶,此其病在贪财者也”[28](卷二)。雒于仁因上疏批评万历皇帝酒色财气俱足,被削职为民。
三、李太清形象的民间书写
万历十四年(1586),李太清考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参修《大明会典》。万历十六年(1588)十月,由翰林院庶吉士改为给事中。十二月,弹劾张鲸获罪被斥为民,随后居家十八年去世。李太清进入官场的时间可谓不长,主要的事迹就是弹劾张鲸及指责明神宗受贿。官方史籍及私家著述对李太清的事迹记载甚详,并且李太清的上司、同僚、朋友均对其遭遇抱打不平或书信鼓励。对李太清的品格更是评价甚高,袁宗道赞誉袁宗道赞誉李太清之为人,如“水直行山下,无纤毫纡屈”[29](卷十四)。邹元标称李太清系“慨慷激烈中人”,中书舍人丁元荐言李太清“孤忠直节,良自表表”[28](卷一)。但李太清本人似乎不愿意被他人认为是以进谏博名,如其儿子李宙奇所言“先君归里,未尝存草。后不意有平陵宋君讳臣熙者登之梓。先君闻之,即遗书取板毁之,曰:是以谏希名也”[10](卷四)。
李太清忤旨被杖责斥为民一事,在其家乡嘉鱼县亦有很大影响。数十年后,嘉鱼熊开元在《李太清忠谏疏稿序》中,仍对李太清的事迹念念不已[13](P566)。熊开元在文中指出李太清因直谏获罪,影响深远,但其奏疏却少为人知。五十年后,李太清之子李宙奇始将其奏疏及当时和李太清相关的文章汇为一册,熊开元读后为之序。熊开元指出明初与万历时期政治生态之差异,李太清置生死于不顾,揭露张鲸的罪行,使宦官张鲸终被处置。熊开元认为李太清的行为打击了晚明宦官专权的态势,可谓“一事备三善”。李太清耿直敢为的骨鲠之气,亦为乡人后辈所称道。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是知识的传承者、传播者,其的教学观念是否正确,将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初中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适当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等,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思维导向,使最终的培养效果达到最佳。
李太清敢作敢当的光辉事迹不仅被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所记载、褒扬,在其家乡亦被乡邻们传唱不已,但这种传唱并非简单抄录官方所载,而是乡邻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重新建构。这种对李太清事迹的重新建构,产生了众多以李太清为主人公的民间传说。诸如嘉鱼县文化馆编《嘉鱼县民间故事集》收录有“李太清的故事”一目,包括《河边应对》《三十(石)六步两眼桥》《真是太清》《羊子屁股的来历》《拉纤》《金银饼》《过江》《解劝》《上街》《三奏三免》《请假修房》[30](P185~198)。谢忠告、万立煌编《中国机智人物故事丛书·一毛不拔》亦有 “李太清的故事”一目,收录有:《河边应对》《三十(石)六步两眼桥》《真是太清》《羊子屁股的来历》《一毛不拔》《拉纤》《金银饼》《关卡赔银》《解劝》《三奏三免》[31](P1~21)。按:《中国机智人物故事丛书·一毛不拔》与《嘉鱼县民间故事集》相比,完全相同部分是八篇,《过江》与《关卡赔银》仅标题不一样,内容完全一样。《中国机智人物故事丛书·一毛不拔》仅比《嘉鱼县民间故事集》多一篇《一毛不拔》。咸宁地区群众艺术馆编《鄂南民间故事传说集》,收录有“李太清的传说”一目,包括《羊子屁股的来历》《拉纤》《金银饼》《过江》《解劝》《上街》。[32](P119~127)这六篇与《嘉鱼县民间故事集》所含六篇的内容完全一致。另外,祁连休选编《中国机智人物故事大观》[33](P215~221),与其所编选的《反穿朝服见皇上》[34](P28~35),均有“李太清的故事”,但没有增加新的内容。
目前发现十二篇有关李太清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是“民众通过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期待视野来塑造历史人物,来传达自己的意趣旨归,获得个人心理上的安慰,同时也通过历史人物本身的言行来表达对理想状态下的社会秩序与日常生活的认知。”[35]可以说是嘉鱼当地民众按照自己的想法及愿望来重构李太清的形象,诸如少年聪慧、贴心为民、仗义除恶及清廉耿直。
其一,少年聪慧型
《嘉鱼李氏族谱》中载李太清出生前,其母亲“梦虬飞博,祥光绕怀”,出生后,“父母遂以为不凡”“甫七岁即能赋诗”。依家谱所载李太清的出生颇为神奇,且属于早慧型的孩子。而民间传说《河边应对》一文,则很生动地阐释了少年李太清的形象。[30](P185)《河边应对》这一传说中,以李太清和老师及同学们一起去郊游为背景,面对船艄公出对联的为难,老师及其他同学无一能对,惟有九岁的李太清圆满对出下联,使师生们摆脱尴尬的境遇,以至于老艄公也禁不住夸赞李太清有才。这则传说应该是嘉鱼人对李太清少年生活的追溯,形成一个励志的故事教育后人。
其二,贴心为民型
李太清被朝廷贬斥为民,在老家居住近二十年,并未灰心丧气,消极过日。李太清在李氏祠堂旁边修建义仓、义学,周济贫困,使李氏及乡邻子弟有书可读。李太清为家乡做善事的情形,当地百姓历历在目,故而《三十(石)六步两眼桥》[30](P186)《三免三奏》[30](P196~197)《请假修房》[30](P198)等民间传说,都是言说李太清为家乡做事,关心乡邻,体贴民情,为家乡减免赋税等。如《三十(石)六步两眼桥》叙述李太清带着大量金银为朝廷置办奇花异草,假山怪石。以常理而言,这是个肥差。办好此事不仅可以讨好皇帝,还能收到不少好处。但一心为民的李太清,看到家乡子民深受灾害之苦及贪官盘剥,毅然冒着被处置的危险,将所有银两散发给乡邻。并且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灵活应对,还得到了皇帝的夸奖。类似这种传说,均是嘉鱼人对李太清关心百姓,爱做善事的行为予以故事化,使李太清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其三,仗义除恶型
李太清当官没多久,不畏强权,上疏弹劾张鲸,被朝廷杖责,削职为民。李太清刚正不阿的做事风格,不仅在朝中引起极大轰动,成为士人典范,在李太清的故乡,亦是影响很大。像《拉纤》[30](P189~190)《“金银饼”》[30](P191)《过江》[30](P191~192)《解劝》[30](P193~194)《上街》[30](P195~196)等民间传说,都是叙说李太清为民做主惩治贪官恶吏的事情。诸如《拉纤》则是很形象地展示李太清是如何惩处恶官的。[30](P189~190)
按:嘉鱼地处长江边上,古时为过往商船拉纤可能民众谋生的手段之一,亦会出现官府欺压百姓出苦力拉纤的事情。鉴于李太清做事耿直,不畏权贵。民众们在自己日常生活中遭遇官府的欺压,无处伸张,于是李太清便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救世主。在传说中,真实地描述了嘉鱼簰洲湾江水水流之急,百姓靠拉纤为活生活的艰辛。同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李太清机智灵活严惩恶官白知县的事情。《“金银饼”》是讲述李太清惩治白知县加重粮税的事情,《过江》《解劝》《上街》则是李太清惩治肆意收税的恶官、胡作非为的恶霸等。
其四,清廉耿直型
李太清为官清廉,被誉为天下十君子之一。《楚忠谏李太清传略》载李太清任给事中时,挽发髻仅一骨簪,受杖刑后,卧床在家,皇帝曾经派人去探察李太清有没有受贿私藏的行为,见到所盖被子是打满结的粗布,探察者为之动容落泪,京城人都知晓李太清颇为清廉。于是,嘉鱼民众创作了《真是太清》[30](P187)及《一毛不拔》[31](P8~10),宣扬李太清的清廉行为。如《真是太清》一文当是根据李太清的传记及相关方志内容中所载皇帝曾派人侦探其所藏一事,进行演绎。[30](P187)《真是太清》一文,并非是无中生有,是嘉鱼民众根据李太清的生平轶事,书写其清官形象。
有关李太清的传说,是有具体的历史人物和虚构的故事情节构成,是嘉鱼民众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塑造李太清的形象,“历史人物传说蕴涵着民众的文化心理,代表着民众的文化心理倾向。”[36]诸如嘉鱼民众鉴于李太清是因弹劾宦官张鲸被杖责,于是乎就创造了《羊子屁股的来历》的故事[30](P188)。该故事指出李太清受杖责时屁股被打烂了,而张鲸与李太清都是属羊的,“板子打在李太清屁股上,张鲸的脸也麻辣火烧地痛,生了疔疮,烂得流浓垮血”,皇帝派太医给李太清和张鲸诊治,“太医按照两人的生庚属相,杀了只羊羔,用热羊子皮给李太清补屁股皮,剩下的给张鲸补脸皮。由于太医手法高明,羊皮与人皮合了,羊毛还冇掉哩!当时,天下人都晓得:李太清的屁股张鲸的脸一个样,你说好笑不好笑?”这反映了百姓在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下,对清官与恶宦的不同态度。还有在《三免三奏》中,作者为了彰显李太清为家乡民众减免粮税,将张居正描述为蒲圻人、解缙刻画为江夏人,通过时空的转换将三个人变成了同乡人,一起返故里省亲,一起向朝廷建议减免赋税。
在有关李太清的民间传说中,多次出现白知县和皇帝赏赐的金丝灯笼的事情。对于白知县一事,谢忠告《李太清和白知县——浅谈机智人物形象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一文认为白知县的原型系白受辉,因白受辉为满清正红旗人,康熙十三年到十五年在嘉鱼任知县。民众有反清思想,要丑化这位满清人,所以把白受辉移植到李太清的故事中[37](P272~275)。所谓拿着皇帝赏赐的金丝灯笼见官高三级,根据相关记载,明神宗没有给李太清赏赐过金丝灯笼。但是,据《嘉鱼李氏族谱》所载,李太清参与修成《大明会典》,皇帝宴请诸位编修官,李太清请明神宗赏赐了一块御制匾额,李氏子弟将其视为莫高的荣誉,故而传说中有皇帝赏赐金丝灯笼一说。民众通过这样书写李太清,无非是想彰显一位耿直之士的高大形象。
李太清的传说,属于风趣幽默而又充满历史意味的虚构写作,因为“传说的现实性,来源于人们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察,来源于人们的切身感受。当人们进行传说的创作时,不能不进行现实的投影。传说的幻想性,来源于人们的想像力,人们把现实的感受与艺术的想象,天衣无缝地溶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艺术。”[38](P71)
四、结语
出身于嘉鱼望族的李太清,中进士后,以《玉壶冰赋》之名作得到明神宗的首肯,后任吏科给事中,接着便呈上《恶党就擒元凶未殄亟赐重处以绝祸本疏》,要求惩治宦官张鲸。谏官上疏直陈时弊,属于职责所在,因李太清在奏疏中连带批评明神宗受贿,由此遭受严惩,杖责后还被贬斥为民,最终老死于家。李太清的仕途并非显赫,为官仅不到两载,就被削职为民。但李太清敢于批判权贵,甚至是权力主宰者明神宗亦被其指责,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在李太清遭受惩罚后,申时行、王锡爵、许国等阁臣纷纷上疏救援,甚者以辞职相逼,无奈明神宗碍于帝王面子,坚决不宽宥李太清。在这场君臣博弈的游戏中,李太清既是胜利者,又是失败者。胜在最终使张鲸受到惩罚,败在由此与官场无缘。李太清回到嘉鱼后,众多上司、同僚及友好与其书信往来,使其并未消极混日,而是积极从事乡里建设。李太清的相关事迹无论是官修史书或私家著述多有载记,上自官方实录,下到县志、家谱,详略各异。这都是从求真的角度来叙述李太清的事迹。
同时,由于李太清斥为民后,居家十八年才去世,作为乡绅修建义仓、义学等,对于乡邻的影响很大。其次,李太清为官耿直的形象,更是民众们心里所向往的。因此在李太清的家乡流传着诸多关于他的传说。传说中书写了一位少年聪慧,机智灵活,关心乡邻,体贴民情,仗义除恶,廉洁自律的李太清,可以说是民众从多维角度书写心目中的李太清。
史书所载李太清向朝廷进谏,不讲策略、不计后果,属于自杀式的忠贞型人物。但民间传说中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位机智灵活、讲究策略的智者型官员。“民间传说是一部美妙的历史”[39](P204),这种史籍中的历史叙事与传说中的虚构写作,为社会呈现了一元多维的李太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