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探析
2021-11-29张坚强许梦华徐建陶
张坚强 许梦华 徐建陶
(宜兴市茶果指导站,宜兴 214206)
茶叶是江苏省宜兴市南部丘陵山区的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当地山区茶农的重要经济来源。目前,宜兴市种植茶叶面积5 000 hm2,年产干茶3 749 t,总产值4.5亿元。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日趋严格,农业污染形势日渐严峻,传统粗放的茶叶生产方式日益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笔者拟对宜兴市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转变宜兴市茶叶生产方式,推动宜兴市普及茶叶绿色生产技术,促使宜兴市茶叶产业向绿色高质量发展。
1 宜兴市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为害茶树当年成叶,嫩叶及老叶较少发病,发病高峰期一般在5月—6月和9月—10月雨季过后,严重时可造成茶树大量落叶。茶树发病时,先在叶片背部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期为水渍状病斑,然后发展为浅绿至暗绿色病斑,而后沿叶脉扩展为半透明、黄褐色、不规则病斑,后期病斑加深为红褐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炭疽病从20 ℃左右开始发生,25~27 ℃最利于发病,温度低于15 ℃一般不发病;适温、多雨阴湿则有利于病害流行。一般茶树品种“龙井43”“浙农139”易感病、发病较重。
1.2 假眼小绿叶蝉
假眼小绿叶蝉是当前宜兴市茶园中发生最严重的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芽叶汁液,影响茶树营养的正常输送,导致茶树叶片焦边焦叶、生长迟缓。该虫以成虫越冬,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若虫多栖于嫩梢叶背及嫩茎,以叶背居多,1龄、2龄若虫活动范围不大,3龄后畏光、善跳跃、善爬行。该虫在多阴雨天气或晨露未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天气则有利于该虫害发生。在适宜条件下,该虫需15~20 d即可完成1个世代。
1.3 茶尺蠖
茶尺蠖主要为害夏茶、秋茶,以蛹越冬,翌年3月初羽化出土,一般在4月上、中旬发生第1代幼虫,为害春茶;第2代、第3代幼虫分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均为害夏茶;以后一般每月发生1代,直至最后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过冬。虫害发生时,1龄幼虫仅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受害叶片呈现出褐色点状凹斑;3龄后该虫食量急增,严重时连叶脉一起啃食,造成茶树枝梗光秃,促使茶树衰败甚至死亡。
1.4 茶毛虫
茶毛虫以幼虫咬食茶树成叶为主,发生严重时连同芽叶、嫩枝、树皮一起啃食殆尽,对茶叶产量影响极大。该虫害一般年份一年发生2代,幼虫有群集性,1~3龄幼虫常数十头甚至百余头聚集在一处,虫体排列整齐,3龄后开始扩散;成虫具趋光性,白天栖息在茶丛内,若稍受惊动,即迅速飞翔或坠地作假死状;以卵块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越冬。
1.5 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等地的茶区,其幼虫可吸取茶树汁液,排泄物会招致霉菌寄生而诱发霉病,发生严重时茶树蓬面一片漆黑。该虫害一般年份一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越冬,第1代一般发生在4月—6月,第2代发生在6月—8月,第3代发生在8月—10月,第4代发生在10月直至越冬。该虫害一般在窝风向阳、阴蔽潮湿的茶园中发生较为严重。
2 宜兴市茶园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为切实保障宜兴市茶叶质量安全,建议对茶园常见病虫害推行“无化防治”,即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基础上,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矿物农药进行防治。
2.1 农业防治
在茶树栽培过程中,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因子,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例如,选择抗性品种种植,多次、分批采摘,加强茶园管理等,即在发展新茶园时,选择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茶树品种进行种植;多次、分批采摘茶叶,以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等害虫的发生;利用修剪,减轻毒蛾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发生;秋末结合施基肥,对茶园进行深耕,将根际附近的表土、落叶清除至茶行间深埋,以减少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基数。
2.2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方法防治茶园害虫。例如,可使用频振式窄波杀虫灯诱杀茶毛虫、茶尺蠖等害虫,每1.33~2.00 hm2安装1盏杀虫灯,灯离地面高度1.5 m左右,4月上旬至10月底,每天傍晚开灯至次日清晨;使用黄板或蓝板诱杀黑刺粉虱、叶蝉等害虫,每667 m2均匀插挂20~30块色板,色板悬挂在高出茶树树冠10 cm左右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人工捕杀来减轻茶毛虫、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发生。
2.3 生物防治
利用食虫或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天敌来控制害虫的发生。例如,使用苏云金杆菌类细菌、白僵菌(真菌)等生物源农药防治茶尺蠖、茶小卷叶蛾等鳞翅目害虫;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瓢虫、草蛉、捕食螨、蜘蛛、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对天敌的人为伤害。
2.4 生态调控
通过在茶园周围种植香樟、银杏、苦楝等防护林和行道树,采用茶林、茶果间作,夏季、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等措施,改善茶园的周边环境,创造利于天敌繁衍的良好场所,以增强茶园生态的自然调控能力。
2.5 化学防治
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虽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也会杀死天敌,破坏茶园生态系统平衡,且多数农药具有较强毒性和残留期,若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到位会产生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鉴于此,应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严格控制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并经常混用或轮换使用化学农药,以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3 推荐药剂
根据《NY/T 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和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库资料,宜兴市茶园常见病虫害的推荐药剂、防治适期和安全使用标准具体如下。
3.1 炭疽病
在炭疽病发病初期、病叶率达5%~10%时开始防治,可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5 d,可用于绿色、有机茶园;或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7 d,可用于绿色茶园;或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14 d,可用于绿色茶园。
3.2 假眼小绿叶蝉
在第一峰的百叶虫量超过6头或每1 m2虫量超过15头、第二峰的百叶虫量超过12头或每1 m2虫量超过27头,虫害入峰后(高峰前)、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时开始防治。可每667 m2用0.3%苦参碱水剂75~125 mL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3 d,可用于绿色、有机茶园;或每667 m2用150 g/L茚虫威乳油17~22 mL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10 d,可用于绿色茶园;或每667 m2用2.5%联苯菊酯水乳剂30~40 mL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7 d。
3.3 茶尺蠖
在成龄投产茶园、幼虫量达7头/m2以上时开始防治,喷施病毒制剂应掌握在1~2龄幼虫期,喷施化学农药或植物源农药应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可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500~700倍液喷雾防治,可用于绿色、有机茶园;或每667 m2用0.3%苦参碱水剂75~125 mL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3 d,可用于绿色、有机茶园;或每667 m2用2.5%联苯菊酯水乳剂30~40 mL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7 d。
3.4 茶毛虫
在百丛卵块达5个以上、3龄前幼虫期开始防治。可用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400~800倍液喷雾防治,可用于绿色、有机茶园;或每667 m2用2.5%联苯菊酯水乳剂30~40 mL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7 d。
3.5 黑刺粉虱
在每张叶片有虫2~3头、卵孵化盛末期开始防治。可每667 m2用2.5%联苯菊酯水乳剂30~40 mL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7 d。
3.6 茶细蛾
在百芽梢虫量达7头以上,潜叶、卷边期(1~3龄幼虫期)开始防治。可每667 m2用25 g/L溴氰菊酯乳油10~20 mL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5 d。
3.7 茶刺蛾
幼龄茶园中幼虫数达10头/m2、成龄茶园中幼虫数达15头/m2,2、3龄幼虫期开始防治。可用90%敌百虫原药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20 d。
3.8 茶小卷叶蛾
在茶丛中一、二代幼虫数达8头/m2以上,三、四代幼虫量达15头/m2以上,1龄、2龄幼虫期开始防治。可每667 m2用25 g/L溴氰菊酯乳油10~20 mL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5 d。
3.9 茶 蚜
在有蚜芽梢率为4%~5%、芽下2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量为20头时开始防治,发生高峰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可每667 m2用25 g/L溴氰菊酯乳油10~20 mL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5 d。
3.10 长白蚧
在有虫枝率为10%~15%,卵孵化末期至1、2龄若虫期开始防治。可用45%马拉硫磷乳油450~720倍液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10 d。
3.11 茶丽纹象甲
在投产茶园中虫量达15头/m2以上、成虫出土盛末期开始防治。可每667 m2用2.5%联苯菊酯水乳剂30~40 mL喷雾防治,每季度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7 d。
3.12 茶橙瘿螨
在叶片上有虫3~4头/cm2时开始防治,发生高峰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每667 m2用95%矿物油乳油300~450 mL或45%石硫合剂结晶150倍液喷雾防治,可用于绿色、有机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