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播晚高峰节目发展策略
2021-11-29王成龙
□王成龙
随着我国5G网络传输技术的问世,各大运营商进一步提速降费,移动终端的普及率迅速上升,拥抱新媒体便成了广播媒体的不二选择。融媒体时代,广播的接收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便携式收音机、传统收音机等传统收听方式呈下降趋势,车载收听及智能收听成为主流。根据受众接收方式的变化,传统广播节目的内容定位、制作方式、传播渠道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环境下,受众对广播的时间空间需求也有所变化。本文从广播晚高峰节目入手,探讨其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一、融媒体时代广播晚高峰节目收听概况
晚高峰时段一般是指17:00-19:00,历来被认为是广播市场收听的次黄金时段,新闻资讯、音乐、娱乐节目是这一时段受众的主要需求。晚高峰广播节目与上班族的下班时间紧密相连,故而有自己独特的市场。
1.受众综合素养更高
晚高峰一般是指因都市的上班族下班时间相对集中而形成的交通高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私家车暴增,造成交通拥堵。以郑州为例,郑州在晚高峰时段车辆行驶速度平均为29公里/小时,这就意味着上班族单程下班需要消耗40-60分钟,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多数司机、乘客都会选择收听广播。这就明确了这一时间段的节目的目标受众。这部分受众普遍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信息的选择、时效、呈现方式等都有较高要求,广播节目只有较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2.节目趋于细分化
融媒体时代,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受众可以轻松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这就使得晚高峰时段受众通过广播节目收听新闻、进行娱乐的诉求越来越低,而获取对知识的独到见解和精神的满足成为受众的主要诉求。基于此,广播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分众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对受众需求的细分变得越来越重要,晚高峰节目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专”和“精”。受众在工作一天下班后,放松心情和了解一天发生的新闻是这一时段受众的主要需求,因此,侧重本地信息的新闻、风趣幽默的时评、综艺娱乐报道、饮食和汽车服务等内容受到较多关注,这些内容可以较好满足受众的休闲需求。
3.收听途径更加多元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传播渠道呈现出传统无线电传播渠道和新型互联网传播渠道并行的形态,除了传统的车载广播外,受众还可以通过APP移动客户端、在线广播、智能音箱、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渠道收听广播,收听的渠道更丰富、更便利。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晚高峰节目创新发展策略
1.信息内容的新形态
晚高峰时段的广播节目受众多为司机和乘客,收听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对他们来说,收听时间相对紧张,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编排晚高峰广播节目时,要特别考虑受众的收听环境、收听习惯和收听需求。首先,要保证节目内容新颖。受众收听晚高峰节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需要信息的补给,了解错过的新闻或是刚刚发生的新闻。因此,在编排节目内容时要把握贴近性、时效性原则,多编排与受众息息相关的内容。其次,要保证节目的独到性。考虑到晚高峰节目受众的层次较高,更要深耕节目内容,不能浅尝辄止,而要对话题进行深入解读。比如《央广新闻晚高峰》节目中的《晚高峰新闻调查》栏目,主持人评述当天的重磅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对新闻话题进行深度新闻解读,引起受众深入思考。最后,要保证节目的丰富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已经难以抽出成块的时间去仔细体味,碎片化、浅阅读成为主要的信息接收方式。因而受众在要求内容新鲜、贴近的同时,还要求内容的方便性、大容量,将新闻信息提纯,把最核心的部分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出来,使受众获得畅快的收听体验。
2.流量汇聚的新形态
传统广播时代,传播渠道是闭合的,渠道直接汇聚流量,垄断了受众的注意力。但是,融媒体时代,由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渠道封闭和垄断被打破,受众的注意力价值开始流向平台,平台成为连接渠道和终端的中间环节,最后必然成为流量的聚集地。因此,广播晚高峰节目要善于运用媒体融合的力量,建立多种分发渠道,将节目的传播价值发挥到极致,根据各传播终端的特点,研发能够吸引流量的移动应用,为受众提供更加方便实用的内容产品。
3.交流互动的新形态
在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中,“分享”“互动”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元素,对广播晚高峰节目来说,受众已经不再满足通过热线等形式进行传统的媒体互动。所以,广播晚高峰节目除了要创新内容和形式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受众积极参与互动。不仅要引导受众加入到讨论交流的队伍中来,而且要引导受众参与晚高峰节目的生产,通过UGC产品的制作,丰富节目的内容和形态,将传播转化为社交,扩大节目的受众群体。
三、结语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这对广播媒体的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晚高峰节目要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根据此时段受众的节目收听痕迹,分析判断他们的喜好和需求,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和细分,提高广播晚高峰节目的针对性和伴随性,不断推进节目的内容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提升节目品位,从而推动广播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