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摄影时代主流媒体如何顺势而为

2021-11-29□高

记者摇篮 2021年6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摄影融合

□高 洁

以前,主流媒体的新闻摄影很少有业余摄影人士参加,新闻图片的供稿大多由职业新闻摄影记者来完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个局面被改变了。如今,人们在用智能手机拍摄短视频的同时,也在大量拍摄新闻图片。笔者认为,当下主流媒体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积极选用社会公众提供的有价值的新闻图片,不断丰富各平台的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

一、智能手机普及使拍照更方便

据不完全数据显示,目前已有70%以上拥有手机的人在用手机拍摄图片或者录制视频。随着感光元件技术水平的提升,手机拍摄的图片画面纯净度、清晰度、色彩保真度都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网络社交。手机摄影的异军突起,使许多人拿起手机拍摄身边事、感人事、突发事。传统新闻摄影的采编模式被打破。现在的许多智能手机已经具有广角、中焦、长焦和微距等拍摄功能,画面像素也有了明显提高。先进的数字技术给以抓拍为主的智能手机用户带来了诸多便利,当人们在现场对新闻事件抓拍不到位或者曝光、构图有问题时,还可以借助手机功能调整曝光或裁剪图片。

人们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实际上已成为一种集图片和短视频拍摄、制作、发布于一体的媒介工具。由于智能手机比数码相机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手拍摄,因此,由智能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已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采用。用手机拍摄新闻图片,比用传统摄影器材拍摄具有诸多优势,拍摄现实场景时所受到的干扰少,内容更直观、更贴近,并且不用存储到读卡器再将图片导入计算机终端,而是可以即拍即传,免去了用单反相机拍摄的许多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新闻图片发布的时效性。手机拍照比数码相机更加方便,一是对突发事件,手机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进行拍摄;二是开展舆论监督时,用手机偷拍隐蔽性强,是最有效的暗访工具。

手机摄影的优势在于传播的广度无边。全民摄影时代,新闻摄影已不再是职业记者的专利,普通民众都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拍摄。尤其是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职业记者不可能当时就在现场,许多现场照片往往是由分布在各地的普通民众通过手机拍摄的。现在,手机的便捷拍照功能越来越齐全,人们在遇到自己认为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事件时会随手拍摄,在传到网络的同时也会向主流媒体投稿。这些新闻图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时效性强,许多是在主流媒体工作的职业记者无法拍摄到的。

手机摄影为人们带来了拍摄的便利性,并在不断塑造大众审美的基础上,对手机摄影的专业性构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全民摄影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手机摄影将以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高效整合”“全民共享”“传播及时”等特点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系。虽然目前的智能手机在拍摄操作、成像、图片质量等方面无法与照相机相匹敌,但便携性和使用的高频率完全可以满足新闻摄影的“短平快”要求。

二、网络时代催生视觉信息融合传播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包括新闻图片在内的视觉信息的融合传播创造了条件。大数据、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加快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进度,图片传播作为社会化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生产到阅读随着媒体的融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民“摄影记者”时代的开启得益于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许多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由普通群众拍摄传到网络空间后能迅速发酵成为舆论热点。

视觉信息的融合传播既需要大量的短视频,也需要反映典型瞬间的新闻图片。如果说视觉文化是现代性与日常生活相碰撞的产物,那么摄影便是这一碰撞过程的经典例子。在视觉传播信息中,新闻图片现场感强,能产生“一图胜千言”的效果。优秀的新闻图片既有形象价值,更有新闻价值。

就传统纸媒而言,报网融合使传统报纸与新兴媒体在新闻采访、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多渠道传播等多方面实行了融通整合。作为传统报纸重要的一翼,在媒介深度融合的今天,新闻摄影图片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的报社为了调动人们用手机拍摄的积极性,还开辟专版,以较高的稿酬征集兼具时效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的新闻图片。传统媒体时代,人们阅读新闻图片主要是通过纸媒;网络时代,微博、微信、论坛、客户端也在发布新闻图片,公众阅读新闻图片的平台在不断增多。

网络时代,由于“人人都是记者”,新闻图片和短视频等视觉信息实行了融合传播。尤其是社交媒体的超人际传播模式,使传者与受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两者的关系得到了强化。普通民众可以随时随地将用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在社交平台发布,受众则能在多个平台即时看到这些用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这既加快了新闻图片的传播速度,也拓展了新闻图片的传播渠道。

三、主流媒体对图片应该精心选择

新闻图片的传播也存在着分众化和精准化问题,这是因为网络时代人们对图片信息也是选择性关注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化标准,加大了主流媒体对新闻图片的评判难度。但无论如何,主流媒体对新闻图片应该有科学合理的判别标准,哪些可以在自己的传统媒体平台和新兴媒体端口传播,需要经过精心选择。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真实性、导向性和艺术性。

1.真实性

新闻图片的价值取决于其是否真实,无论角度多么巧、构图如何美、影像质量怎样高,只要内容不真实,就不能当作新闻图片进行传播。真实是所有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的原则,同样也是新闻图片的生命。如今,网上传播的由手机用户拍摄的图片真真假假、繁乱芜杂,许多还是经过拼接的PS图片,真实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对看上去视觉冲击力很强的图片,主流媒体如果不加选择拿来就用,那么就会对自身的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对普通民众提供的手机图片,主流媒体要经过核实后才能采用。

2.导向性

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社会突发事件以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都是手机持有者喜欢拍摄的主要新闻题材,但这些题材的图片报道往往会出现一些导向性问题。主流媒体绝对不能采用导向走偏的手机图片,否则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手机拍摄者不像职业记者那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对他们拍摄的新闻图片,主流媒体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把好导向关。

3.艺术性

用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同样需要有艺术性规范的要求。无论是取景、构图、用光还是色彩,都应该体现出其应有的艺术审美特征。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因为出自普通大众之手,画面语言更加独特。用手机拍摄的优秀新闻图片,应该是画面有温度、报道有深度、表达有力度、思想有高度。

当然,融合传播对新闻图片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认同有差异,因此主流媒体要根据受众需求去衡量事实信息的新闻价值大小,不断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主流媒体在筛选用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时,对技术参数的考虑应该是其次的,真实性、导向性和艺术性才是主要的。这些图片是否符合当前的报道主题,能不能表达媒体的倾向,是在选择使用时也需要考虑的。

四、结语

全民摄影时代,新闻图片的生产模式与发布流程都发生了变化,智能手机的伴随性、便捷性、平民性和普适性,为新闻图片的即时拍摄开辟了更大空间。主流媒体要顺势而为,对这些新的资源,除了在传统媒体积极采用外,还应该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大编发和把关力度,以推动视觉信息的全方位传播。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摄影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
智能手机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