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发展方向
2021-11-29□周丽
□周 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在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我们依然有优秀的影视作品产出,进入大数据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剪辑技术日益提高,影视剪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当下,剪辑师需要把握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让作品符合观众的预期,兼具质量和效益。
一、大数据时代的影视剪辑概述
1.影视剪辑概述
影视剪辑,是将前期拍摄的画面、录制的音频等通过技术来设计情节、讲述故事、表达思想,最后形成影视作品的过程。
2.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发生的变化
①观众的审美和期待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愈加注重精神需求。观众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审美能力也越来越高,加之国外优秀作品也在不断地被引入国内,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期待发生了改变。
②影视作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市场经济下,影视作品已经成为商品,每年我国产出大量的影视作品,在流水线一般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影视剪辑只是其中的一步。如何平衡作品的经济性和艺术性,使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商品,而是成为优秀的作品、艺术品,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
1.充分利用高科技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影视剪辑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推动了传统剪辑方式转变为新型剪辑方式。传统的剪辑方式是剪切原始样片、设计情节、排版拼接、预览并调整。这种剪辑方式粗糙、效率低下,很难保证画面的清晰度、流畅度。计算机普及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剪辑,操作灵活,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大幅度减少了对底片的伤害,又可以反复、任意剪切拼接素材,极大地减轻了情节设计的压力。计算机技术还可以给素材增加特效,使得影视画面的处理更细致、真实。此外,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声音、画面、配乐和字幕结合,提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
2.贴近生活,服务于情节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真实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影视剪辑注重通过细节贴近生活,从动作、表情、环境、道具等方面使故事情节前后呼应,使观众身临其境,服务于情节,调动观众的情感。
3.追求冲击力和感染力
影视作品的信息传递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影片自身的故事情节、人物、主题思想,二是通过现场环境、服装道具等包装和表现形式,控制节奏和镜头时长,制造氛围。如在《天堂的孩子》中,发令枪响后用了20个镜头,接近终点时用了35个镜头,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跑长距离的路程用的镜头少,临近终点时短短不到100米的距离反而用了大量笔墨,并采用升格的方式延长时间和距离感,一边是压缩时空,另一边是延长时空,给观众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和情感刺激。
三、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发展方向
1.运用多元化的手段
科技的进步使剪辑技术飞速发展,手段更加多样,剪辑师在处理影视素材的声音、人物情绪时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渲染。此外,要为剪辑师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运用先进的拍摄设备、剪辑设备、录音设备等,加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2.注重作品故事性
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华丽的特效、唯美的画面、有流量有颜值的明星。一部作品能够受到观众喜爱,首先是要讲好故事,例如科幻作品要有建立在相对合理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世界观;历史作品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减少作者、编者的个人情绪对作品的主观影响,更不应以资本及编剧、导演的喜好和个人观点为标准;而少儿作品则要有故事性,兼具趣味性、幻想性、教育性、知识性,故事情节要紧凑,主角可以是人、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物,但强调故事性并非一味追求离奇,而是要借助主角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性格,将其人格化。
3.注重人才培养
影视剪辑是一项应用范围并不广泛但是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剪辑师首先需要对剪辑的作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明确故事架构、表现形式和包装形式;再次,剪辑师除了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审美能力,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技术,与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结合;最后,还要求剪辑师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和上级、同事沟通,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对作品的期望,在合作中完成剪辑工作。
4.加强与观众的联系
由于观众的思想水平、审美水平在逐渐提高,他们对作品的要求也在提高。剪辑师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观众曾经喜欢的风格而固化思想,剪辑出的作品一成不变。要充分考虑观众的心理变化及需求、考虑观众的情感体验,掌握市场动向,让作品的“灵魂”与观众的期待一致。
四、结语
新兴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使用得当,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技术使用不当,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浪费时间精力。大数据时代的影视剪辑有其独具的特点,剪辑师要重视作品的真实性、感染力,了解观众的情感需求,利用新技术制作更多优秀作品,推动行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