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突发事件报道技巧
2021-11-29杨晓凤
□杨晓凤
突发事件主要指事先毫无征兆、突然发生的事件。这种事件是国家和社会舆论关注的重要事件和焦点事件。一般来说,地质灾害、爆炸等突发事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损害,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强势发展的时代,准确、及时、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成为衡量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指标。如何让自己的新闻报道在众多媒体报道中脱颖而出,笔者结合近十年新闻一线采访的经验进行探讨,重点分析突发事件报道的技巧。
一、速度越快,新闻价值越大
对突发事件的报道,通常首发的新闻报道是短消息。因为事件刚发生或正在调查中,因此新闻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等五个因素可能并不齐全,但足以向受众提供对突发事件的大致了解。对地震、客机失事等这些突发事件的报道,各家媒体拼的就是速度,速度越快,新闻价值越大。在微博、贴吧等网络信息满天飞的时代,为了确保消息真实无误,必须核实信息源,确保可靠后,迅速发布消息。第一则短消息发出去之后,媒体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跟进,尽可能完善、补充进一步的信息。要发挥团队合作效用,一个独特的报道角度,一个比别的媒体快几秒的报道,都足以凸显这份工作的价值。
二、在细节上多做文章,让报道更有可读性
2020年9月10日傍晚,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检察院干警马如剑下班后在葵花广场锻炼身体,经过博物馆楼下景观池时,发现池内有一个穿着校服的孩子在水中挣扎片刻后竟一动不动浮在水中,他意识到情况危急,立即跳入水中,将孩子救起。得知线索后,记者赶忙赶到事件现场。因为是突发事件,所以记者无法亲眼目睹孩子溺水时的现场,但记者通过目击者的口述,探听事件细节,通过文字呈现出一个伟岸的身影。
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虽然受众不在现场,但可以通过报道引发共鸣,有如身临其境。细节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因素,对加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读性和感染性都起着重要作用。要捕捉细节,必须深入新闻一线,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三、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让真相浮出水面
几年前,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只是简单的报道,侧重于对事件本身及前因后果的叙述。但是,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不应只聚焦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延伸话题、拓展深度。记者要通过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持续跟进这一话题,扩大报道的社会影响力。突发新闻报道要求记者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深入采访,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复杂的信息中不断发现和挖掘事件背后隐藏的真相。通过后续报道,引发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反思。
四、拓展突发事件线索获取渠道
“快”是媒体最抢眼的标签,也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及时获得突发事件的线索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质量。时政、金融、体育等日常新闻通常有比较固定的采访渠道和信源,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通讯员、会议、简报、通知等获得线索。这些新闻一般是可提前了解、预判的,记者也可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突发新闻事件线索的获取与上述新闻大不相同。由于发生得非常突然,时间、地点、原因、进展、结果等新闻要素尚不确定。所以,突发事件发生后,记者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自获取信息,找到目击者、当事人等,才能抓住采访机会,获得最有价值的素材。媒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好准备,以及时获得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一是可以联系地震局、公安局、消防局、疾病控制中心等负责处理应急事件的相关部门。二是合理设置记者站,安排离事件发生地最近的记者赶到现场,获取第一手新闻资料。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新闻信息获取渠道,才能收集到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并对新闻进行加工、处理,使之能以最好的样态呈现给广大受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五、新闻直播要谨慎操作
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如果进行新闻直播,要求媒体谨慎操作,要考虑直播平台的安全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普遍想知道事件的进展、人员伤亡和后续处理情况,有时一个细节也会引起人们内心的波动和恐慌。
六、要有人文关怀精神
媒体人一定要有人文关怀精神,既要及时公布事件的进展,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又要兼顾人文关怀,不要播出血腥等场面。同时,记者可邀请相关权威专家,及时答疑解惑。
七、结语
突发事件新闻报道难度很大。对突发事件,报道是否及时、有深度,直接显示了媒体的水平。记者必须尽可能地还原事件真相,做到权威、准确、高效传播,解疑释惑,传递希望。同时还要避免对血腥、恐怖场面的大量描述,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下,要充分利用PC端、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网站五大平台,联动互通,将前方记者获取的第一手信息,通过图文稿件、高清图集、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