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研究
2021-11-29周建华
□周建华
采访技巧是对报社新闻记者最基础的要求,只有掌握了较好的采访技巧,报社新闻记者才能在行业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那么报社新闻记者如何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提高自己的采访技巧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实践进行阐述。
一、报社新闻记者采访的现状
报社是我国传统媒体行业的主力军。报社新闻记者工作时大都选择“面对面”的形式交流、采访,虽然这一模式能比较直观地获得新闻信息,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一采访形式的不足也显露出来。比如,当报社新闻记者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时,会受到当事者的阻挠,如果当面硬碰硬式采访,记者的人身安全可能难以得到保障;同时“面对面”采访对记者的应变能力、采访技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记者不具备这些能力,那么就很难掌握采访的主动性,其采访效果也不理想。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报社新闻记者需要不断提高采访技巧,并灵活运用采访技巧,以增强采访效果。
二、优化报社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举措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认为优化报社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十分有必要,可以尝试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采访前的准备
第一,记者应明确拟采访内容的主题和目的。
报社新闻记者在采访前要从多方面核实事件的真实性,避免采访素材失真。
第二,记者应做好采访环节的基础准备工作。
采访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有着一定的目的性。对一线记者来说,由于所要面对的都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更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每一次成功的采访活动,都是要经过周密准备和详细策划的。那些知名记者,之所以在面对重大事件时,能够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地进行报道,不只是其自身具有极强的个人能力,与事前的精心准备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一线记者在采访之前,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件、人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对新闻信息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合理制定采访方案,保证采访的高效,避免采访偏题。记者在采访公众人物前对公众人物的工作简历、爱好等有初步的了解,尽量贴合采访目的及公众人物心理制订采访计划,确保采访工作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2.从多角度提高采访技巧
第一,报社新闻记者应掌握高效的提问技巧。
问题是引导被采访者阐述有用新闻信息的关键,所以,报社新闻记者应提高提问技巧,一般要采用正面的提问方式,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对于问题要精练,但是要掌握好度,要充分尊重受访者。提问要又稳又准,清晰明确,阐明自己的问题,以提高新闻采访的效率。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华莱士曾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至少在准备好30个或40个扎扎实实的问题以后才去采访。他认为准备问题也是一种训练,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准备,临时是很难提出问题的。河南广播电台一位著名记者也曾说过,他每个采访都会早到半个小时,了解采访的环境,观察一些细节。
在新闻采访中,很容易出现干扰采访的因素,这就要求报社新闻记者按照预设的采访方案将采访“拉”回到既定轨道上来,以确保采访效果。如果确实需要提比较尖锐的问题,记者也应在提问前适度作出铺垫,避免被采访人面对尖锐问题产生负面情绪继而拒绝回答问题。
第二,报社新闻记者应提高自己的聆听、反应能力。
只有提高聆听、反应能力,才能判断被采访人提供信息是否准确。比如,在实际采访中,报社新闻记者在听到有用信息时必须马上记下来,揪住一点马上深入追问,挖掘更多关键细节,以获取鲜活的采访素材。
第三,报社新闻记者应具备察言观色能力。
结合以往的采访经验,笔者认为察言观色也是日常采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采访技巧,只有具备这一能力才能根据被采访人的言语、神情、情绪等的变化,快速调整采访策略,从而保证采访工作顺利进行下去,收获预期效果。
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时不会急于提问,而是先着力于同采访对象加强亲近感,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只有赢得时间越多,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采访对象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
比如,在实际采访中,报社新闻记者要及时发现被采访者的不良情绪,快速思索引发被采访者不良情绪的原因,调整采访方式。以生活情感类新闻专栏为例,采访中记者应格外注意被采访人情绪上的细微波动,避免被采访人因为情绪失控而胡言乱语,表述出与事实不符的信息,以确保采访内容的精准,使新闻内容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报社新闻记者而言,有针对性地提高采访技巧非常必要,所以,本文提出了上述建议,希望能帮助报社新闻记者成长。记者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掌握丰富的新闻采访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新闻采访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采访,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从而在采访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获取最新信息,并进行及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