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场评论的新闻魅力

2021-11-29于穆铭

记者摇篮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论员融合

□于穆铭

一、弥补脚力不足拓展信息增量

评论是党媒的一面旗帜。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评论写作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评论的内涵和外延也都有了重大变化,更需要拓展信息量,起到举旗帜、聚民心的重要作用。只有深入现场,才能写出不一样的评论。

《人民日报》作为国家级媒体,是现场评论的先锋和领军力量。2018年7月,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人民日报》率先推出了现场评论,这可以称得上是评论界的一次重大革新,也给地方媒体起了很好的先锋示范作用。

有人认为,5G到来后,不少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得,没有必要非去现场采访。同时,相较于普通记者来说,评论员外出采访的机会也不多。但这些都不是可以躲在办公室里写作的借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的新闻,永远是记者跑出来的。对评论员来说,网上得到的间接经验难以转换为直接经验,蜻蜓点水的电话采访和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很多时候只是部分真相,难以还原鲜活的现场。勤与基层群众沟通、多和基层干部交流,才是体现脚力的关键。“倘若不能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不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舆情,新闻评论就可能陷入‘纸上谈兵’的境地”。因此,更需要评论员深入新闻一线,用脚力弥补信息的不足,寻找更多新闻触点。

以《人民日报》的《从“一步跨千年”到“跑步奔小康”》一文为例,评论员通过实地走访,提炼出干部群众实干、巧干、齐心干这一总因,把采访中得来的各种细节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但大大增强了评论的信息量,也让文章有了很强的可读性,可谓是“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好新闻。

地方媒体里,《福建日报》在评说版推出的《乡村振兴大家谈》专栏,也是评论员深入一线,在和老百姓、基层干部的对话中,找到更多鲜活事例,学习更多带着泥土味的语言,陆续写作了《一个山区小县的道德实践》《村村建公园:安溪湖头的有益尝试》等评论。在笔者看来,这一系列评论,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做足了细节,绘就了一幅幅新闻写作的工笔画。

二、引入“我”视角增加现场临境感

一篇评论鲜不鲜活,主要看有没有立得住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读者也往往是由各种细节来评价文章的,这正是所谓细微之处见精神。因此,评价新闻评论不能仅看逻辑严不严密、文字华不华美,更要看其是否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传统的党媒评论受制于新闻来源,大部分只能在“据报道”等二手信息上再加工,很难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算评论员再努力,也都给人感觉是隔靴搔痒。现场评论的推出,引入了“我”视角,读者仿佛被评论员带着深入现场,所读即所得,这种临境感,是传统新闻评论无法带来的。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所说:“看中国既需要卫星视角,也需要显微镜视角。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让宏观中国拥有可感可知的微观拼图,让微观中国贯穿着全局整体的宏观逻辑。”

在现场评论出现之前,《人民日报》就设置过《一线视角》等专栏,通过记者视角,给读者“沉浸式”感受。有了“一线视角”的练兵和铺垫,评论员写起现场评论来,在题材选择上更加贴近生活,在文字上更加鲜活,往往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如同人民日报评论员自己所总结:“《“没有大象军团,就打造蚂蚁雄兵”》《竹海、石斛与鲜花的生态经济学》等文章标题就非常有场景感。”“通过读者的记忆和想象作为补充,达到了纯现场直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浙江日报》推出的现场评论《夯实一体化“基本功”》也是这方面的典范。该文从评论员自己的所见所得中选取了“区域协作”这一独特的角度,以个别地区盲目引进“高大上”项目,但项目长期不落地的情况为例,发现真问题、抓住真矛盾,对改进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新华每日电讯刊发《警惕形式主义披隐身衣卷土重来》,虽然评论的主题是“警惕形式主义”的老话题,但评论员本人曾有过基层工作的经验,积累了大量的鲜活案例,可以说是现身说法、直抒胸臆,最后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三、多媒体联动延展新闻传播力

2014年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也开启了媒体融合的新纪元。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创新,5G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给现场评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传统的图文、音视频,正走向与动画Flash、Html5、VR全景、网络视频直播等技术的融合,过去相对独立存在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多媒体样式,在网络平台上得以融合共生”。种种利好,使得VR和H5等新技术引入现场评论成为可能。

如今的新闻评论,已经不能停留在过去纯文字的阶段,更需要运用多媒体联动,增强新闻传播力,让党的大政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民日报》的评论带头试水,在安排评论员去长江采访期间,不但设置了《评论君的“长江号”》专栏,每天推送一篇“现场评论”,还专门研发了H5产品《快看!我把我印在了长江上》,用户在阅读评论内容的同时,还可以上传个人头像制作精美的明信片分享到朋友圈,形成了二次传播的良好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结语

抢占舆论最高点,把握主流话语权,一直是党媒尤其是党媒评论的主要职责。现场评论的推出,促进了党报新闻评论生产机制的创新。通过一线采访得到鲜活观点,并在多重技术手段的加持下,拓展了信息量,增强了新闻魅力,真正达到了“好现场胜过千言万语”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评论员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2020,化工跃上风口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确保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处“一卡通”成为“幸福卡”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改革新闻教育,培养引领社会的评论员